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颜色釉瓷的“呈色机理”与“制作工艺”(内容很全,值得收藏)

发布时间:2023-12-24 浏览量:30

  原标题:颜色釉瓷的“呈色机理”与“制作工艺”(内容很全,值得收藏)

  蓝字关注我们哦!

  釉是附着在陶瓷器表面的玻璃质层。颜色釉是指在陶瓷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烧成后使釉层呈现某种固有色泽的釉。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称为着色剂。例如,在还原气氛条件下烧成时,釉料中加入适量含有铁(Fe)的着色剂便呈青色,加入适量有铜(cu)的着色剂便呈红色,加入适量含有钴(Co)的着色剂便呈蓝色。

  ►我们先欣赏一下部分颜色釉瓷器,然后再讲述颜色釉的形成机理与鉴定要点。

  白 釉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大约在北齐,古人才烧出相对意义的白瓷。唐代邢窑白瓷撑起了半壁江山;五代到北宋白瓷以邢窑、定窑为代表;凭借景德镇洁白如雪的高岭土,元代的枢府釉、明永乐的甜白釉,均领一时之风骚。17、18世纪,福建德化白瓷异军突起,大量出口欧洲各国,“中国白”之名对西方产生过巨大影响。

  黑 釉

  唐代 黑釉贴花执壶

  黑瓷早在东汉就已出现。东晋的德清黑釉率先举起一面大旗,至唐代黑釉烧造已不再有技术障碍。宋之黑釉首推建盏,其原因在于宋代饮茶习俗的改良。在大环境影响下,辽金元的渔猎文化中也见黑釉。康熙一朝,景德镇烧造出著名的黑釉——乌金釉。以质量论,乌金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 釉

  南宋 龙泉窑莲瓣碗

  宽泛地说,商代已出现原始青瓷。唐代越窑青瓷被茶圣陆羽誉为如冰似玉,并最终成就了传奇的秘色瓷。从科学意义上讲,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钧都属青瓷;此外,北方耀州青瓷和南方龙泉青瓷堪宋代民窑青瓷之代表。清代青釉按色差由深及浅,可分为豆青、东青、粉青。单用一种色彩作为表现手段,青瓷在古往今来的各色瓷器中无疑是魁首。

  酱 釉

  北宋 定窑酱釉(紫定)渣斗

  严格意义的酱釉在宋以前未见实物,仅见褐釉。宋代酱釉迅速崛起,定窑中有名为“紫定”的品种;耀州窑亦大量生产酱釉,与定州酱釉在颜色上近似,但略显清亮。明代酱釉少见。清代康熙时期景德镇烧造酱釉,因使用紫金土,得名为“紫金釉”。至此,酱釉获得了其历史上最高的地位。

  黄 釉

  明成化 黄釉暗刻龙纹碗

  汉代的铅黄釉首开黄釉装饰之先河。隋唐黄釉分两类,低温以三彩为主,高温以寿州窑黄釉为代表。辽代尚可见黄釉,而宋金元时期少见。按传统说法,明代黄釉以弘治"娇黄"首推第一。明清各朝将官窑黄釉的标准烧造延续下来,成为皇家规范。内外普施黄釉的瓷器被尊称为"黄器",又称"殿器"。

  红 釉

  清康熙 郎窑红釉梅瓶

  唐代长沙窑的铜红釉是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的红釉;宋代钧窑之玫瑰紫色在当时可算最红的颜色;而真正意义的纯正红色诞生在元代。明代红釉首推永乐的“鲜红”和宣德的“牛血红”。清代红釉除大名鼎鼎的“郎窑红”外,还包括祭(霁)红、豇豆红、珊瑚红、胭脂红、盖雪红、窑变红等等。

  绿 釉

  清康熙 苹果绿釉梅瓶

  两汉及唐、辽重视厚葬,绿釉大部分充当了冥器角色。宋金绿釉首推定窑,称为“绿定”。元明时期对绿釉态度淡漠,直至清代康熙中期,郎廷极创烧著名的“郎窑绿”。清代绿釉包括瓜皮绿、湖水绿、苹果绿、葱心绿、松石绿等等。此外,孔雀绿釉属于一种特殊的绿釉,又称“孔雀蓝”,色彩独特。

  蓝 釉

  清康熙 霁蓝釉药钵

  唐代早期的三彩上首次出现了蓝色,入宋后则只有钧窑的天蓝釉可以贴近。元代景德镇重新以钴为呈色剂,烧造出纯正的蓝色。明代蓝釉以宣德朝的“宝石蓝”、“雪花蓝”最为著名。康熙时期的霁蓝、天蓝、月白,其釉色依次减淡。康熙朝复烧“雪花蓝”,雍正朝创新“青金蓝”,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官 釉

  清雍正 仿官釉花口尊

  唐代邢窑之“盈”字白瓷与越窑之“秘色”青瓷,是官釉瓷器的开端。北宋汝窑与官窑出现的灰蓝色调,标志着宋代官方陶瓷美学形成,这一标准延续至南宋之官釉及宋末元初之哥釉。明清时期,景德镇以青花、彩瓷占据了官制瓷器的领地,宋以来形成的官釉理念就此基本终止,仅烧造少量仿制品,供宫廷怀旧。

  色 斑

  清乾隆 桃花洞观音瓶

  唐以前,陶瓷不见标准意义的色斑作品,仅见点彩。入唐后色斑作品大增,统称为“花瓷”。宋金磁州窑在黑釉之上以大片色斑装饰,称为“铁锈斑”;钧窑的民窑系统亦出现大量色斑作品。元代龙泉窑发明以褐斑装饰青瓷,日本称为“飞青”。清代康熙时期的“虎皮三彩”、乾隆时期的“桃花洞”,均为创新品种。

  仿 生

  北宋 绞釉钵

  唐代绞胎、绞釉陶瓷的诞生,使人工之器向着相反的自然美学追求迈出了一步。宋代之兔毫、油滴、玳瑁、鹧鸪斑,以其高度审美层次,为仿生瓷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清代乾隆时期是仿生瓷的高峰,出现了仿木、仿玉、仿竹,仿石,仿古铜,仿剔红,仿金银等等。乾隆朝的仿生瓷已由仿釉至仿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呈色机理

  从陶瓷工艺学上讲.颜色釉可细分为高温(1200℃一1350℃)、中温(900℃一1200℃)、低温(600℃一900℃)三种。有些颜色釉品种只能在相应的温度中才能烧成,如孔雀绿釉:高温和低温均无法烧成其纯正的蓝色(或说翠绿色),只有在中温中才能烧成。焰性也会影响颜色釉的呈色,如以铜为着色剂的颜色釉,在还原焰中呈红色,在氧化焰中则呈绿色。原料的配比、燃料、窑位、气候等也能影响颜色釉的呈色,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温度和焰性。现将常见的金属在不同的温度和焰性中呈色情况列表如下:

  陶瓷颜色釉能产生色彩,主要是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造成的。太阳光是一种包含各种波长的复色光,入眼所能见到的即光谱上所显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不同的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颜色,人眼所见到的就是物体散射出来的光。各种金属元素的离子或粒子都有发色的本能,颜色釉瓷就是利用某种金属元素的粒子或化合物作为着色剂来呈色的。我国古代陶瓷颜色釉最常用的着色金属元素有铜、铁、钻、锰、金等,其在不同烧成气氛中的呈色如表。

  实际上,陶瓷颜色釉的呈色,特别是高温色釉的呈色,非常复杂,要使其充分显示某种色调,必须从各方面注意,因釉料的化学组成、烧成气氛、烧成时间、烧成温度、颗粒细度、微量元素及烧窑时的操作方法、坯体在窑中的摆放位置甚至气候等对呈色均有影响,忽视任何一环,都将达不到目的。

  ►制作工艺

  概括地说,颜色釉瓷的制作工艺,就是将呈色原料(含金属氧化物的矿物)和基础釉料按适当的比例配合,经过细磨过筛后制成釉浆,以适当的方法施釉于生坯、素烧坯或素白瓷上,入窑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焙烧而成。

  景德镇传统色釉所用基础釉料主要是以石灰石为主要溶剂的所谓石灰釉。这种石灰釉含碱土金属成分较多,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好,故沟的透明度、光泽度及弹性都比较好。

  配釉是颜色釉制作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必须严格细致操作,配料之前需对釉用原料的性能与质量逐一进行鉴定,符合要求方可按配方要求淮确地称量配合。然后将配合好的釉料放入研钵混磨,其研磨方法与青花料的加工相似,即将各种釉料放人底心无釉的大研钵内,加入少量水,用瓷质研椎研磨至一定细度,再加入一定量的水调成釉浆,过筛后即可备用。颜色釉对釉浆的颗粒细度有一定的要求,颗粒太细,釉的表面张力增大,易出现“滚釉”、 “釉裂”等缺陷,若颗粒太粗,则会影响釉面光泽度。另外,不同的色釉、不同的施釉方法,对釉浆的细度要求亦不相同,一般来说,单色釉宜纫一些,花釉可粗一些。用喷釉法施釉宜细一些,用涂釉法施釉则可粗一些。

  施釉是额色釉瓷制作工艺中的重要工序,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呈色效果和产品质量。不同的色釉和不同的坯胎,应采用不同的施釉方法,以求达到适当的釉层厚度和预期的呈色效果。施釉的坯胎有生坯、素烧坯和瓷胎三种,施釉的方法则有浸釉、浇釉、荡釉、吹釉以及刷釉数种。生坯的施釉方法应依坯体强度、大小和造型而选定,除薄胎及特大型制品外,一般均可用浸釉法,施釉前坯体的含水率应控制在3—4%;素烧坯是经800—900℃素烧后的瓷坯,强度提高,因而更便于各种施釉法的操作;瓷胎上施釉因其吸水串极低,故施釉时应相应增加釉浆的稠度,无论以哪种坯胎施釉,在施釉操作之前,都必须清除附着在坯体表面的杂质,以保证釉的质量。

  颜色釉的烧成是一门“火的艺术”,其呈色会随火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铜红釉在柴窑中容易变成红色.而在煤窑或油窑中则易变成紫绿或灰黑色。还有窑变釉,基本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若烧成条件不同,即使是同一配方.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真可谓变化莫测。

  要烧造出理想的颜色釉制品,除了根据釉料的化学组成和呈色要求,制订适当的烧成制度(包括烧成时间、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等)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入窑坯体的含水率不宜过高,—般应小于3%,否则易造成坯体开裂。

  2.应选择合适的窑位,窑内不同的部位,其温度和气氛都有明显差异,因而对温度和气氛要求比较敏感的色釉制品,必须选择适当的窑位。一般来说,窑室的上中部空间温度较高,铜红釉窑变花釉等都适合这个窑位。

  3.烧成温度和升温或冷却速度与釉的化学组成有一定关系,如挥发性较大的铜红釉宜快烧快冷,结晶釉则需要一定的保温时间,以利晶体析出。

  4.大件制品升温或冷却都不宜过快,以防发生惊裂。

  13535393846

  责任编辑: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