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郭沫若《剪纸远胜》
佛山剪纸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源于宋代,盛于明清的佛山剪纸,就像《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散发着明镜清雅的气息。剪纸在我们的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为寻迹关于佛山剪纸的「前世今生」。这一站,我们来探访佛山非遗传承人饶宝莲的剪纸技艺。佛山剪纸的前世今生:民间故事与剪纸
佛山古为百越之地,随着汉文化和百越文化逐渐交融。由中原传入岭南的剪纸艺术,在佛山剪出独具魅力的岭南风华。佛山剪纸属于南派剪纸,有铜凿、纯色、铜写、铜衬等多种类型。作为剪纸届的「黑牡丹」 ,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
佛山剪纸作为岭南文化的名片在本地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本地人便将喜闻乐见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氛围瞬间被点燃。
饶宝莲的剪纸世界:现如今的佛山剪纸
饶宝莲是一位高级剪纸工艺美术师,作为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其作品获得过国际和国内多个奖项。她的剪纸创作以自学和自我探索为主,在继承传统技法上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注入现代元素,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与独树一帜的美感。
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饶宝莲,接触剪纸已经快 30 年了,剪纸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她多年来的练习和专研,技艺也越来越娴熟。凭一把剪刀,就能做到「以剪代笔」。一张 30 厘米见方的红纸,在短短 2-3 分钟后,就变成一只轮廓清晰、神态自然的萌虎。
佛山剪纸工艺:刻、凿、写、衬
铜凿剪纸工艺:一张铜箔,数种色彩一凿一刻间谱写佛山传奇
一片铜箔、一把小圆珠凿,木槌敲打、以点成线构成图案。铜凿剪纸的剪纸制作步骤分为:起稿、制定铜箔、敲凿
刻制、分揭、写色、最后装裱。着色后的铜箔薄如蝉翼、富丽堂皇使其在剪纸界中独领风骚。铜凿剪纸是佛山剪纸中最珍贵的种类以青铜铜箔制作而成。但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这门剪纸绝艺已销声匿迹多年,为了让铜凿剪纸「复活」,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饶宝莲凭着师父保存下来的只有巴掌大小的几张铜箔,反复摸索钻研不断寻找新的铜箔材料。终于在 2009 年成功创造出「新金铜凿剪纸技艺」,让失传近 40 年的铜凿剪纸得以重现。
纯色剪纸工艺:纸屑飞落,云烟盈溢,时间可长可短、画面可繁可简
刻纸剪纸是最具有地域色彩的民间艺术,不同地域衍生出的艺术大有不同。佛山纯色剪纸风格既有南派剪纸的细腻精致、严谨工整,剔透秀丽、明静清雅;又有北方剪纸的浑厚、粗狂、天真、质朴、民俗气息浓郁,率性简洁。艺术表现力强劲的佛山刻纸剪纸将美好与欢乐一下子扑面而来,给节日烘托出浓浓的喜庆气氛。
铜写剪纸工艺:盛行于佛山的传统技艺,风格素雅文静、华丽热烈
铜写剪纸是佛山剪纸的特色,在中国剪纸之林独树一帜。佛山剪纸工艺中所讲的「写」,既是绘画。铜写剪纸是佛山剪纸中刻写结合的剪纸一般以阴阳刻的方法在铜箔上刻出图案的线条后,用颜色绘写而成其富丽热烈、喜庆华贵的品格独具特色。
铜衬剪纸工艺:金碧辉煌的特殊艺术效果,是岭南民间艺术的代表作
铜衬剪纸利用佛山特产「铜箔」刻成图案,衬色以橙红、粉红、槐黄、芥黄、紫深绿和浅蓝为主,画面鲜艳调和衬料剪纸是从「花钱」(俗称春节剪纸)装饰绘画演变而来。用纯色纸,如染色纸、腊光纸、铜箔等为原料剪刻出物象的线条、骨架,然后在背面衬上色纸(属衬色剪纸)。随着佛山手工业的不断发展,铜衬料剪纸自在明代已经渐趋成熟。形式灵活、多元结合,彰显独具一格的佛山特色
非遗传承有力量:领略佛山剪纸艺术
为了让剪纸艺术能够更好地普及走进千家万户,在题材上也会根据时下热点进行创新。如非遗传承人饶宝莲
创作的多幅作品致敬抗疫前线的英雄《佛山新八景》、十二生肖系列等。
为了更好地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佛山非遗传承人饶宝莲会每 3 年招收一批徒弟,带过的徒弟有上百人。同时,徒弟们也会通过开设剪纸体验中心等方式把佛山剪纸推广出去。佛山非遗传承人饶宝莲也希望有更多喜欢剪纸的年轻人一起传承和守护佛山剪纸这一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