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黑皮佛---佛像收藏的最后洼地

发布时间:2024-01-01 浏览量:27

  原标题:黑皮佛---佛像收藏的最后洼地

  所谓“黑皮佛”,是指佛像的表面装饰因为年代久远、自然磨损或者认为拂拭导致原来装饰脱落,露出底铜后自然氧化而呈现黑色表面的佛像。

  古时所造的金铜佛像,一般采用失蜡法,即先制出蜡质的铜雕器物模型,再浸涂专用泥浆成为泥模,干燥后烘烤,使蜡熔化流出而成为器范,再浇铸青铜液即成,蜡型每次只能浇铸一件。整个工艺流程为:泥塑——塑模——翻砂——浇铸——焊接——打磨抛光——妆金——上色。而佛像制作完成后还有装脏和高僧诵经开光加持。这样,一尊寄托信仰、祈求平安、享受人间烟火供奉和善男信女膜拜的佛像便真正完成。

  而佛像制作过程中的妆金和上色工艺成为后世佛像保存状况的关键。在中国古代,妆金工艺主要分为鎏金、泥金和漆金三大类。

  所谓的鎏金工艺,是将纯金碾成薄片,剪成金丝条状与碎玻璃按比例混合,在石碾中碾成粉末状,溶于水银内,用小棍儿一点点地涂抹于铜像上,以适当的温度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黄金则固着于铜器上,其色亦由白色转为金黄色,此一工艺过程通称为“开金”。如要求金属较厚,即要将上述过程反复多次。

  鎏金铜佛像

  所谓的泥金工艺,是指将金箔打成粉末,调入生漆,制作成金泥,在将金泥均匀涂抹在佛像表面。

  清 泥金铜佛像

  所谓的漆金工艺,是再铜佛像表面先用生漆打底,然后再在上面涂抹泥金的装饰方法。

  明初 漆金铜佛像

  所谓的上色工艺,是指在佛像表面采用色彩艳丽的天然矿物质原料进行装饰的工艺,这种原料能保证佛像颜色经年不变。多见于木雕、石刻造像。

  上述四种装饰工艺,尤其是泥金、漆金、上色工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经常擦拭而导致脱落,露出材质的本来面目,再经过几百年的自然氧化,形成黑色氧化层(主要是因为生漆层氧化导致),从而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谓的“黑皮佛”。而鎏金工艺一般保存时间较长,但也与鎏金的次数与厚度有关。

  清 铜泥金释迦牟尼佛像

  目前,造像收藏市场上,对“黑皮佛”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的不同,使得留存至今的“黑皮佛”良莠不齐,普品多而精品少;二是造像收藏者多喜欢金光灿灿的鎏金佛而忽视了“黑皮佛”;三是收藏者本身也对“黑皮佛”的认识不够。导致“黑皮佛”在目前的市场上其经济价值不到同类鎏金佛像的十之三四。

  清中期 紫铜泥金释迦牟尼佛像

  众所周知,佛像是承载宗教信仰和祈求美好愿望的特殊艺术品,是其他所有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它凝聚了佛教高深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收藏佛像,除了经济价值之外,更多的是为了供奉和祈福。

  我们欣赏一尊佛像,第一应该关注的是气韵,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气场,当一尊佛像摆在你面前,你整个人能安静下来,从而产生庄重、肃穆的感受,生起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信念,这就是一尊好佛像。第二应该关注佛像开脸,一尊好的佛像,往往是额际宽广,面相饱满,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角似笑非笑以表现内心的祥和平静,表情温和慈祥,身体沉静庄严,从而使人产生欢喜心、清静心、平和心和慈悲心。第三关注佛像的制作工艺和完整程度,在中国古代,铜作为贵金属受到严格控制,所以制作铜佛像,非一般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笔者认为,佛像的制作工艺从宫廷、王公贵族、官宦人家、富足家庭到普通人家逐渐递减。尤以前三类制作的佛像其工艺价值较高。

  最后才是关注佛像是鎏金还是“黑皮”,这在真正的佛像收藏家眼中几乎可以忽略!而目前市场出现的先看是否鎏金再来判论一尊佛像的价值的现象是人们对佛像收藏认知的偏差所造成的。

  明 木漆金佛像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目前重鎏金轻”黑皮“的现象,恰恰说明了人们心里的分别心、执著心、浮躁心在作祟,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重表面而轻本质,重炒作而轻美学。而这些,不但与佛理相去甚远,而且与供奉和修行的本心相悖。

  责任编辑: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