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什么是铸币税?

发布时间:2024-01-02 浏览量:47

  今天查铸币税的基本概念,在百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放弃使用本国货币,就等于放弃了大量财富。怎么理解?

  简单点说,国家新印了好多钱,每个人手里原来的钱就相应贬值了。相当于国家从人们手中收了一笔税,税额等于贬值部分,是为铸币税。如果一个国家放弃了本国货币,采用其他国家货币作为本国流通货币,那么就不能再印钱了,也就不能收铸币税了,等于流失了一大笔财富。

  铸币税这个词是从古代的对金属货币铸造中收的税而来的。在古代,如果官方垄断金属货币铸造,例如铜币,民众可以用前朝的铜币、自己捡的铜这些铜金属去官方重铸可流通的官方铜币,官方要一定比例的税,就是铸币税;如果官方没有垄断金属货币铸造,就是说你只要有金属就可以自行铸造,需要向官方缴纳一定的类似于授权费、许可费之类的费用,这也是铸币税;还有就是官方铸造不足额的货币,例如面值十两的银锭实际只有八两,这被称作铸币税,但其实是超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与铸币税并不完全是一个东西。

  而到了中央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制度的现代,依然沿用铸币税这个词来比喻政府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所获得的经济收益。私以为用铸币税来形容这个收入不太恰当,但姑且这么叫。垄断货币发行是为了保证货币的规范性和货币经济的有效性,初衷当然不是为了获得铸币税,但既然有收益,就不妨留着。但这个收益怎么界定,就难说了。

  首先铸币税中最无争议的部分,就是中央银行获得的经济利润。这个利润来自中央银行资产的收益减去负债的成本。以我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例:资产端最大头的部分是外汇(美元)、对存款性公司债权(借给银行的钱,例如给国开行的一万亿再贷款)、对政府债权(借给政府的钱,就是买的国债)等。这些部分是有收益的,外汇可以进行投资、买美国国债,借给银行的钱要收利息,买的国债也要收利息。负债端最大头是存款性公司存款(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发行(我们手中的现金)、政府存款(国库存款)、发行债券(人民银行筹资发行的央票)等。除了现金无需付息是无息负债以外,其他部分负债是要付息的。一般资产的收益都要大于负债的成本。例如资产端最大头的外汇如果全部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并且全部持有到期,可以获得2%左右的收益,而负债端最大头的存款准备金只需要支付1.62%的利息,中间可获得40bp息差。而其他资产收益大都高于美国国债,其他负债的成本一般低于存款准备金,所以实际人民银行的息差一定是高于40bp的。有人测算,每年收益可能是2000-4000亿人民币。

  其次,是比较有争议的部分,就是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融资而发行的货币,是否算作铸币税,我个人倾向是不算的。比如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支付的货币,这些货币由中央银行印刷交给政府,政府债券记作中央银行的资产,政府拿这些钱作为支出来源,流入居民和企业部门,最终进入银行,变成中央银行负债端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到了还本付息时间,政府是要向债券持有人也就是中央银行付息的,但这些债券在滚动中总有一部分是躺在中央银行的资产端,还了旧的又买了新的,可以认为这部分债券是政府永远不用还的,也就是所谓政府通过货币扩张而获得的永久性收入。

  当然,政府向中央银行借钱这种事很容易玩脱,造成恶性通胀,战争时期很容易造成这种现象,所以大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禁止此类直接操作,多是从市场上购买国债进行货币总量的调控。中国的人民银行法也禁止直接向政府融资。07年成立中投时,财政部向人民银行发了一笔特殊国债,算是特例。

  至于通货膨胀税,我觉得不算铸币税了。通货膨胀有财富再分配效应,例如物价涨、货币贬值,对债权方(借别人钱的人)不利,对债务方(欠别人钱的人)有利。具体到中央银行这里,因为负债都大部分是以货币计价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货币贬值中央银行的负债也贬值,而资产端多是国债、外国资产这种「金融资产」,受通胀影响缩水程度较小,所以中央银行就获得了利益。至于政府通过超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而对民众的剥夺,是上一个话题了。

  然后中央银行这些盈利所得也就是铸币税最终去了哪里呢?上交财政了,财政统一分配支出,就是所谓的统收统支。

  说实话这问题问得有点枣糕……按照我的理解,题目想要问的是「铸币税的定义」,但是问题描述又转成问「一个国家可以自己发行货币有什么重要意义」了,这明显是两个问题吧。

  那我假设题主两个问题都想问,在这儿先抛两块砖~

  「铸币税的定义」

  严谨的定义其实各种教科书上已经给出了,在这不再重复;不才也不敢在各位经济大师面前班门弄斧。一个比较直观一点的比喻是这样的:

  每位天朝子民发现,自己手里的100块在昨天还能买到满满一缸的酱油,现在只能买到半缸了;而政府因为发行了这1000块新货币,意外获得了5缸(0.5缸/人*10人)酱油,这5缸的酱油即被称为「铸币税(seigniorage)」(设发行新的货币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这个比喻其实是「真空中的球形鸡」,它忽略了很多细节,比如说,很少会有政府敢如此大胆让货币贬值50%的;又比如说,其实不是每个人的实质购买力都是一样的……说这个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留个更直观的印象,就是——可以买到的酱油更少了囧。

  「国家拥有自己的货币发行权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首先,如果一个国家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它的货币政策就受制于人了。比如说,有一天,你到了非洲,来到了一个叫津巴布韦的国家(我们假设他们只用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还用兰特)。如果当其时,津国的经济已经有过热的苗头,政府想用紧缩的货币政策,而美国还在量化宽松的话,那就蒸枣糕了——他们发现他们失去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因为失去了货币发行权,津巴布韦对汇率也没有话事权——所以,他们的进出口政策也受制于人了。比如说,津国因为物资紧缺造成物价有点儿高,他们政府想鼓励进口,但是美国还在量化宽松(美元贬值),这样津国的物价就更高了……

  2.其实这还涉及到一种尊严的问题= =(忽然有点缥缈了)。比如一位津国子民有一天到达了天朝,并游历了陆港澳三地,回去可能就会有点儿愤愤不平了:「我【哔——】,天朝的香港、澳门都有自己的货币了,我大津国居然没有!」分分钟都有可能切腹自杀的(咦好像气氛变奇怪了)。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约略转化为「在蒙代尔三角(好像也叫「三元悖论」吧)中,选择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性的缺点是什么?」,百度百科上的相关描述是: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from:三元悖论_百度百科

  知乎上也有一个类似的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蒙代尔三角」理论说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为什么? - 金融

  时间仓促,兼之所学实为有限,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不吝指教。

  希望可以帮到题主。

  货币作为支付凭证,一国央行发行货币,简单说就是“印币”、“借出”两个步骤。

  第一步,“印币”意味着该国央行要承担同等负债。

  第二步,“借出”意味着该国央行已拥有同等资产。

  负债端央行不用承担利息,而资产端央行却要收取利息。

  央行收取利息扣除发行费用,即为铸币税。

  铸币税如果上缴本国财政,本国财政还福于民,这无可厚非。

  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国佬超过本国需求发行货币,则意味着向全世界征税,且不用承担责任。更重要是想输出通胀就输出通胀,想输出通缩就输出通缩,一切为了本国利益。

  所以人民国际化不仅是赚税,而且是不要受制于人。

  铸币成本和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差,就是铸币者凭空收取的利益。

  这个利益就是铸币税。

  比如美国用纸的成本印出美元,但却按照面值收购世界物资,这个差就是美国向全世界收取的铸币税。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