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油泵零件右端盖加工工艺分析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知识为主,强调了学科知识而忽略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现在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用技能。本文通过利用泵盖的加工来加深对数控编程加工零件,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更熟练掌握数控编程,并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代码的形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用控制介质上的信息来控制机床,实现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 关键词:加工工艺;铣削加工、齿轮油泵右端盖、装夹方案 中图分类号:V261.2+3 一、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是依靠一对齿轮的传动把油升压的一种机械,泵体1内有一对齿轮,轴齿轮4是主动轮,轴齿轮8是被动轮。动力从主动轮输入,从而带动被动轮一起旋转,转动时齿轮啮合区的左方形成局部真空,压力降低将油吸入泵中,齿轮继续转动,吸入的油沿着泵体内壁被输送到啮合处的右方,压力升高,从而把高压油输往需要润滑的部位。 二、 齿轮油泵右端盖的材料和毛坯 齿轮油泵右端盖采用灰铸铁HT200,它具有容易变形,吸振性好,耐磨性及切削性好等特点。结构特点为:结构形状稍微复杂,内部呈空腔,箱壁较厚且不均匀,其上有许多精度要求很高的轴承孔和装配用的基准平面。此外,还有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紧固孔和次要平面。因此,齿轮油泵右端盖要加工部位较多,加工难度也较大。 齿轮油泵右端盖是齿轮油泵的基础零件之一,用手将一些轴套和齿轮等零件组装在一起,使其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并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的运动。组装后的齿轮油泵,用端盖的基准平面安装在机器上。因此,齿轮右端盖的加工质量对箱体部件装配后的精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当生产批量不大时齿轮油泵右端盖毛坯采用木模手工造型,制作简单但毛坯精度较低,余量也较大,大批、大量生产时则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毛坯精度高,余量可适当减少。在单件生产时,有时采用焊接件作毛坯,以缩减短生产周期。 三、右端盖的工艺分析 泵盖类零件,材料为HT200,毛胚尺寸长X宽X高为83mmx56mmx32mm,小批量生产。 (1)零件图工艺分析 铸件技术要求:1.产品材料:HT200 2.产品数量:小批量生产3.未标注粗糙度均为12.5 该零件主要由平面,外轮廓以及孔系组成,其中ф1600.018 的两个孔的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Ra 1.6цm ,而2×ф5H7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更高为Ra 0.8цm ,该零件材料为铸铁,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根据上述分析2×ф160+0.018 mm的孔、2×ф5H7mm的孔和6×ф7/沉孔ф6深6mm孔的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2)选择加工方案 上、下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Ra 3.2?m ,可选择粗车―精车方案。孔加工方案的选择:孔加工前,为便于钻头引证,先用中心钻加工中心孔,然后再钻孔。内孔表面工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对于精度较高、粗糙度Ra 值较小的表面,一般不能加工到规定的尺寸,而要划分加工阶段逐步进行加工。该零件孔系加工方案选择如下:?160+0.018 孔表面粗糙度为Ra 1.6цm ,选择“钻―粗镗―半精镗―精镗”方案。2×?5H7的两个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 0.8цm ,选择“钻―粗铰―精铰”方案。?200+0.021 孔表面粗糙度为Ra 3.2?m ,选择“钻―粗车―精车”方案。6×?7/沉孔?9深6mm孔,表面粗糙度为Ra 6.3?m ,选择“钻―半精镗―锪孔”方案。 (3)确定装夹方案 该零件毛胚的外形比较规则,因此在加工上下边面和M27×1.5的外螺纹面及退刀槽时,在车床上用四爪卡盘夹紧;在加工孔系时采用“一定位销,一防转挡销和两可转动压板自制夹具”来定位夹紧,既以下低面、?200+0.021 mm的孔和外轮廓定位。 (4)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 1零件上下表面采用车刀加工,选择适当的切入切出长度,以提高加工精度,并减小相邻两次进给之间的接刀痕迹。 2切槽刀选取与槽同宽的刀具,刀具宽度为3mm。 3孔加工各工步的刀具直径根据加工余量和孔径确定。 (5)切削用量选择 该零件切削性能较好,车削平面及外圆时留0.5mm精车余量;孔加工精镗余量留0.2mm;铰余量留0.1mm。 选择主轴转速与进给速度时,先查看切削用量手册,确定切削速度与每齿进给量,然后计算进给速度与主轴转速(公式V=∏dn/1000 ,计算过程从略) (6)工艺路线的安排中应注意三个问题 (1)工件的时效处理 对于盖类零件,在铸造时,因其部件各部位厚度不均匀,铸造内应力较大,为消除内应力消除变形、则必须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对于本泵盖,因其精度要求一般,则可利用粗、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