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轮介绍驱动轮,工程机械挖掘机与推土机的动力传输者,在挖掘机上,因为整体是铸造加工的,所以叫“驱动轮”,推土机因为是分开几块铸造或者说锻造的,所以称为“驱动齿块”。驱动轮一般直接是与驱动马达相接,直接把动力传给履带,从而带动整个底盘前进。 驱动轮的材料主要是以铸造为主,但大功率的推土机的驱动齿块以锻造为多,那样的产品会承受住更大的驱动力,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无论是何种材料,产品都要经过毛坯铸造(锻造)、机械加工、齿部淬火等工艺,最终交给客户使用。挖掘机驱动轮主要是铸造产品,材料一般是ZG40Mn,齿部的淬火硬度与推土机相近,HCR46-56,因为轮子是整体加工,所以工艺上比较简单,保证加工精度与尺寸精度就可以。旋挖钻机和推土机的齿块以锻造为主,因为是一块块的三齿或两齿,最后要拼成一个轮子,所以在加工工艺与技术要求上更是严格了许多。推土机齿块要求:齿块用钢应符合GB/T 3077中规定的40MnB或35MnB合金钢材料,也允许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上述牌号的其它材料;齿块用钢的含碳量应符合GB/T 3077中的规定;其含硫、磷量应小于0.035%。钢的非金属夹杂物、脆性夹杂物、塑性夹杂物的含量应符合GB/T 10561—1989中规定的2.5级要求;齿块的热处理硬度要求HCR46-56;齿块的锻造比应大于或等于2,起模斜度为3°~5°;锻件齿形精度相对于标准齿形样板的极限偏差,应控制在±0.7 mm以内。驱动轮磨损: 驱动轮轮齿的磨损常发生轮齿的根部、前后侧面、左右侧面和轮齿顶部。当推土机向前行驶,轮齿托起履带销套时,磨损发生在轮齿的前侧面;反之,当推土机向后行驶时,磨损发生在轮齿的后侧面。当履带太松,产生履带偏斜,轮齿冲击链轨节的侧面时将造成驱动轮轮齿侧面的磨损。 驱动轮轮齿的另一磨损形式是顶部磨损。顶部磨损发生在履带与驱动轮轮齿被粘性物质填塞,驱动轮轮齿与履带销套的啮合关系被改变时。当推土机向前行驶时,就会在驱动轮驱动侧的齿背面的顶点和销套的侧面划下印痕。驱动轮的设计驱动轮齿形的设计驱动轮在履带底盘上可安装在后部或前部,一般履带底盘均为后置可减少驱动段长度,减少功率损失。但随着车速增高,由于履带振带振跳而损失能量增加,驱动轮后置的功率损失反而大。因此一般认为,车速小于15~20km/h,驱动轮后置有利。履带式装载机采用驱动轮后置的方法。按齿面形状驱动轮齿形可分为凸形,直线形和凹形齿形三种目前履带工程机械多采用后两种。故采用凹形齿形为最佳选择。驱动轮用来驱动履带,它一般都采用中碳钢铸成,静热处理后齿面不经机械加工。还有一种驱动轮由轮毂和齿圈组成,两者用螺栓连接,这样的设计既不浪费材料,而且加工方便。对驱动轮齿型的要求:⑴ 使履带节销顺利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减少接触面的冲击力。⑵ 齿面接触应力,以减少摩擦。⑶ 当履带节距因磨损而增大时,履带节销与驱动轮齿仍能够工作,不至于脱链。已知齿数、节距由根据组合式履带的标准《工程机械 组合式履带总成》查得履带销套的直径为:其中:驱动轮齿数为:履带节距,随着自重的增加而线型增大,通常为:节圆直径:顶圆直径:根圆直径:齿谷半径:齿谷距离:以上公式引自《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设计》P317(2-8-11)(2-8-12)(2-8-13)(2-8-14)图4-2驱动轮轮体图驱动轮强度计算 驱动轮的计算载荷与履带一样取一侧履带所传递的最大驱动力,因此地面附着条件所限制,取并假设扭矩只有一个齿传递。1.弯曲强度计算 驱动轮轮齿抗弯强度为: 公式引自《工程机械底盘学》P290式中:h—齿高(假定作用在齿顶): G—自重:—弯曲断面模量根据《材料力学》P198公式得:上式中:驱动轮宽为 齿高为 所以:弯曲强度符合要求。2.挤压应力强度计算 公式引自《工程机械底盘学》P290式中:—轮齿宽度:—履带销套外径:—履带式装载机重力:—许用挤压应力:所以:由以上可知挤压强度符合要求。驱动轮的结构和材料选定驱动轮的结构有整体式,齿圈式和齿块拼合式三种。对于尺寸较大的驱动轮,许多机器采用齿圈式或齿块拼合式齿圈。由于设计履带式装载机为中型,尺寸相对较大,选用齿圈式的结构。 驱动轮轮齿工作时受履带销套反作用的弯曲压应力,并且轮齿与销套之间有磨料磨损。因此,驱动轮应选用淬透性好的钢材。故驱动轮选定铸钢(ZG50Mnz)铸造,齿面中频淬火后硬度为HRC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