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铝合金熔炼知识培训 一、铸造铝合金熔炼 铝合金分类表 铝合金 的分类 变形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 不能热处理强化 能热处理强化 1、铝合金的熔炼特点 (1)、氧化 铝与氧有很大亲和力,生成一层Al203氧化膜。在液面上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滞铝液氧化与吸氢,起保护铝液作用。 如果氧化膜进入铝液,则形成有害的夹杂物。因此要防止铝液氧化和避免氧化物进入铝液中。 (2)、吸氢 铝液中溶解的气体有80~90%是氢,因此铝合金中的含气量主要是指含氢量。 熔炼时空气中的氢并不多,氢的主要来源是水分与铝液反应产生的氢原子。而水分是来自:炉气的水分、材料、工具的吸附水分、铝锈Al(OH)3分解出来的水分、熔剂吸潮、炉料带入的油污。 防止吸氢措施:杜绝水的来源、尽量避免合金过热、尽量缩短熔炼时间、尽量减少搅动金属液。 (3)、杂质 除Al2O3外,还有SiO2、MgO等,影响流动性、影响强度和塑性。 (4)、结渣 (5)、增铁 (6)、铝合金的去气与精炼 “去气”是指去除合金中的气体,“精炼”是指去除合金中的夹杂物。因铝合金熔炼时,去气与去夹杂物合并进行。生产上习惯将两工序统称为精炼。 除气原理:向铝液中加入精炼剂或者通入气体(N2、Ar)或混合气体,在铝液中直接或间接生成大量不溶于铝液的气泡,铝液中溶解状态的气体原子向这些气体扩散,进入其中,形成气体分子,同时伴随着气泡上浮到液面,气泡破裂,氮气逸入大气。 当气泡向上运动过程中遇到夹杂物,由于表面张力作用,夹杂物就粘附在气泡表面上,最后气泡把夹杂物带到液面的渣中,在清除气体的同时也去除了夹杂物,达到精炼效果。 2、铝合金炉料及质量控制 2.1首先应选 用合格的原材料。须对原材料进行科学管理和适当处理 2.2原材料必须有合格的化学成分及组织,具体要求如下: 入厂的合金锭除分析主要成分及杂质含量外,尚就检查低陪组织及断口。实践证明,使用了含有严重缩孔、针孔、以及气泡的铝液,就难以获得致密的铸件,甚至会造成整炉、整批的铸件报废。口断上不应有针孔、气孔 2.3炉料处理 炉料使用前应经吹砂处理,以去除表面的锈蚀、油脂等污物。放置时间 不长,表面较干净的铝合金锭及金属型回炉料可以不经吹砂处理,但应消除混在炉料内的铁质过滤网及镶嵌件等,所有的炉料在入炉前均应预热,以去除表面附的水分,缩短熔炼时间在3小时以上。 2.4炉料的管理及存放炉料的合理保存及管理对确保合金质量有重要意义。炉料应贮存在温度变化不大、干燥的仓库内。 3、坩埚及熔炼工具的准备 3.1坩埚: 铸造铝合金常用石墨、SIC坩埚,也可用铸钢及铸铁坩埚。 新坩埚及长期未用的旧坩埚,使用前均应吹砂,并加热到700--800度,保持2--4小时 ,以烧除附着在坩埚内壁的水分及可燃物质,待冷到300度以下时,仔细清理坩埚内壁,在温度不低于200度时喷涂料。?? 坩埚使用前应预热至暗红色(500--600度),并保温2小时以上。新坩埚除外熔炼之前,最好先熔化一炉同牌号的回炉料。 3.2熔炼工具的准备钟罩、压瓢、搅拌勺、浇包、锭模等使用前均应预热,并在150度---200度温度下涂以防护性涂料,并彻底烘干,烘干温度为200--400度,保温时间2小时以上,使用后应彻底清除表面上附着的氧化物、氟化物,(最好进行吹砂)。 3.3熔炼温度的控制熔炼温度过低,不利于合金元素的溶解及气体、夹杂物的排出,增加形成偏析、冷隔、欠铸的倾向,还会因冒口热量不足,使铸件得不到合理的补缩,有资料指出,所有铝合金的熔炼温度至少要达705度并应进行搅拌。熔炼温度过高不仅浪费能源,更严重的是因为温度愈高,吸氢愈多,晶粒亦愈粗大,铝的氧化愈严重,一些合金元素的烧损也愈严重,从而导致合金的机械性能的下降,铸造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恶化,变质处理的效果削弱,铸件的气密性降低。因为铝熔体的温度是难以用肉眼来判断的,所以不论使用何种类型的熔化炉,都应该用测温仪表控制温度。测温仪表应定期校核和维修。热电偶套管应周期的用金属刷刷干净,涂以防护性涂料,以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及延长使用寿命。 4、熔炼时间的控制为了减少铝熔体的氧化、吸气和铁的溶解,应尽量缩短铝熔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快速熔炼。从熔化开始至浇注完毕,砂型铸造不超过4小时,金属型铸造不超过6小时,压铸不超过8小时。为加速熔炼过程,应首先加入中等块度、熔点较低的回炉料及铝硅中间合金,以便在坩埚底陪尽快形成熔池,然后再加块度较大的回炉料及纯铝锭,使它们能徐徐浸入逐渐扩大的熔池,很快熔化。在炉料主要部分熔化后,再加熔点较高、数量不多的中间合金,升温、搅拌以加速熔化。最后降温,压入易氧化的合金元素,以减少损失。 5、熔体的转送和浇注 尽管固态氧化铝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