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青铜美器“觚”之源流与欣赏丨文化沙龙

发布时间:2024-01-16 浏览量:46

  原标题:青铜美器“觚”之源流与欣赏丨文化沙龙

  孔子说:“觚不像觚的样子,这是觚吗?这是觚吗?

  觚(gū),古代酒具,容量为古制二升(或说三升),量不大,以戒人贪酒。大概孔子是,他见到的觚与古制的样式已有不同,让孔子联想到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所以他大为感慨而不满。

  —《论语》导读 * 鲍鹏山著

  陆老师作品:仿商代早期 兽面纹觚

  摄影:喇凯民

  我们通常所说的“觚”,器型特点为长身侈口,中间细、两端粗,底部和口部均呈喇叭装。觚的名称,是由宋人根据文献内容的描述确定的,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约定俗成。

  觚最初是作为饮酒器来使用。最早出现的觚是陶觚,产生于新石器时期,夏商时期较为流行。商代不仅有陶觚,还出现了铜觚。

  良渚时期 漆觚

  在商代,觚最早是作为饮酒器来使用,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觚逐渐演变为礼器。商代早期的铜觚,形制比较朴实厚重,整个器物的高度大多在20cm以下,腹部较粗,觚的口部外侈程度也不算大,非常适合饮酒。商代晚期,觚的形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器身变高,腰变细,装饰由朴实变为华丽,口沿外侈程度更大,壁较厚,体更重。从其造型特征上来看,这类铜觚不适合饮酒,很有可能作为斟酒器使用或只能用来祭祀。

  商代早期 兽面纹觚 (上海博物馆)

  商代晚期 黄觚(上海博物馆)

  西周早期,铜觚的数量大大减少;到了西周早期偏晚阶段,觚很有可能就已经消失了。随着历史的脚步渐渐踏入进入铁器时代,觚更是一度沉寂,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直至宋朝金石学盛行,大量古器被人们竞相收藏和研究,于是觚又重新问世。

  中华文明经过盛唐之后,觚等一众青铜器卸下礼制承载的身份,进入艺术和美学的领域。大规模、有意思地复制古代礼器,这一风气出现在宋代,自汉代以来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更是一场更加重视”视觉文化“的特殊文艺复兴运动。

  《愙斋集古图》(上海博物馆)

  明清时期,铜觚更多的是被用于日常生活中,尤其具有“古雅”意趣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这在书画和文学作品中经常见到,他们不仅欣赏青铜觚本身“古色斑斓、狞厉的美”,而且还用来插花,人们更多的称“花觚”和“美人觚”。

  明代张谦德《瓶花谱》:“铜器之可用插花者,曰尊、曰瓶、曰觚、曰壶。古人原用贮酒,今取以插花,极似和宜。”又说:“古铜瓶钵,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陶器入土千年亦然……春冬用铜,夏秋用瓷,因乎时也。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贵瓷铜,贱金银,尚清雅也。”可见青铜器是当时插花的宝器了。在历代画中,不时可见绘有梅、竹、山茶插于古铜器中。

  《玩菊图》局部 | 明 陈洪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们将自己的品格寄寓于在所养之花、所用之器的品格中,是庙堂之外的山水之乐,亦是厅室堂之间的颐养性情,在花、叶、瓶、觚中来寻找自己的影子,追求和长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代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使得人类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思想维度的不断延伸增加了对精神空间的追求。然而,中华文明浩如烟海,对于那些忙于工作和生活同时又渴望精神层面自我实现的人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文化的输入,了解文明的脉络、找寻艺术与美的踪迹呢?

  如也书间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秉承一贯的运营理念:专业+趣味、古典+当代、技艺+智慧、个体+社群,特在9月20日邀请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陆耀辉副研究员和资深青铜器爱好者赵国庆老师,来为我们分享青铜美器之“觚”的前世今生。

  嘉宾

  陆耀辉老师

  工艺美术师

  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

  资深文物修复专家

  师从青铜器修复专家黄仁生先生

  二十五年的从业生涯,专注于文物复制、文物绘图、文物修复、文物保护与研究:独立完成上海博物馆藏的郘钟、冒鼎、垣上官鼎、陈纯釜等重要青铜器的复制工作;参与博物馆展览和考古遗址特展文物展品的修复,包括闵行区博物馆,崧泽遗址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上海考古大展,青龙镇遗址考古展,松江广富林出土文物特展等。

  先后发表了《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贵族墓象牙权杖的实验室考古与清理及思考》;《3D打印技术在有机质文物复制中的应用—以福泉山遗址象牙器的复制为例》《上海广富林遗址出土棘刺纹尊的铸造工艺研究》;《商代晚期戉箙卣铸造工艺研究》等研究论文;出版专著《传统纹样图典-边饰篇》。

  博物馆工作的热爱与执着,逐渐掌握了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并日渐精湛,同时积累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美学修养,为工艺美术和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夯实了的基础。近十余年来,深入挖掘青铜器的文化内核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潜心研究传统器型在当下的实用美学价值,并将多年技艺进行实物转化,呈现在一件件的青铜复制品中,为现代人的工业化都市生活注入了一股青铜雅趣。

  嘉宾

  赵国庆老师

  上海博物馆青铜馆资深讲解员

  青铜器图文资料信息化管理员

  IT工程师

  因偶然机会接触到古代青铜器后,被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美所深深吸引,一边学习一边分享,单在2019年,他在上博青铜器馆就进行了大约五十多次的导览讲解。

  讲座报名

  主题:向美而生 | 青铜美器“觚”之源流与欣赏

  日期:2020年9月20日

  时间:14:00-16:00

  地点:大隐精舍(上海市重庆南路308号)

  费用: 免费参与

  招募人数:20人

  主办方:大隐书局、熙金如也

  除此之外,如也书间还特地为现场听众准备了来自悦丰岛有机农场“白糯米”和昆山万三酒庄“青Par酒”的分享,为此次重启助力。

  责任编辑: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