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镜善镜美——青铜古镜,集锦(2)隋唐篇【从唐朝铜镜里看当时的月亮】

发布时间:2024-01-19 浏览量:46

  【题图:月宫镜,西安莲湖区电容器厂出土 (镜为圆形,象征一轮圆月,中央是一棵桂树,树左侧玉兔握杵捣药;树右侧嫦娥凌空飞起,树下有一只蟾蜍伸肢跳跃)】

  【上一篇文章:】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镜善镜美——青铜古镜,集锦(2)隋唐篇【多图集锦】

  ---------------------------------------------------------------------------------------------

  【本文转载自:国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小博”iguoxiaob,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霍宏伟,主编《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

  【引子】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中秋到,把镜闲话回唐朝。中秋赏古月,千里寄相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李白看到的月亮比现在的更圆吗?唐朝月光比现在的更亮吗?

  虽然没有时光机,回不去唐朝,但是有铜镜带我们”穿越“。从望不见月亮形象的铜镜铭文,到真子飞霜镜背上方的半个月亮;从双鹊盘龙月宫镜上的一轮小圆月,再到画面充满整个镜背的月宫镜。唐朝的月亮,从抽象的铭文,到具体的形象,由远到近,从小到大,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布达拉宫壁画《金城公主观镜图》(右下角:金城公主),清朝绘制

  (金城公主(698年—739年),唐朝和亲公主,唐中宗李显养女,生父为邠王李守礼。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巩固了文成公主进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布达拉宫壁画《金城公主观镜图》(右下角:金城公主)

  来吧,一场中秋铜镜月光之旅启程啦!

  字间隐见唐时月

  在隋末唐初的一些铜镜铭文中,常将铜镜比喻为明月,从中可以想见那时月亮的影子。有一些铜镜可能是隋代铸造的,到了初唐,仍在使用。

  铜镜纹饰布局仍沿袭汉镜以来的历史传统,镜背内区大多为动物或植物纹饰,外区一周为铭文带,阳文楷书。镜铭一般为四字或五字为一句,用词典雅,情真意切。虽然在这一类镜子的背面看不到月亮的形象,却能感受到明月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所以才将日常所用的镜子比作圆月。

  洛阳出土练形神冶团花镜及拓本(《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

  镜 铭

  练形神冶,莹质良工。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傅红。绮窗绣幌,俱含影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团团宝镜拓本(《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3年第2期)

  镜 铭团团宝镜,皎皎升台。鸾窥自舞,照日花开。临池似月,都(睹)皂(貌)娇来。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镜发菱花瑞兽镜拓本(同前)

  镜 铭

  镜发菱花,净月澄华

  长沙伍家岭出土照日菱花葡萄镜(《湖南出土铜镜图录》)

  镜 铭

  照日菱花发,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庄(妆)。

  故宫博物院藏仙山并照四神镜(何林主编《故宫藏镜》)

  镜 铭

  仙山并照,智水齐名。花朝艳采,月夜流明。龙盘五耑,鸾舞双情。传闻仁寿,始验销兵。

  西安韩森寨出土灵山孕宝团花镜(《西安文物精华·铜镜》)

  镜 铭

  灵山孕宝,神使观炉。形圆晓月,光清夜珠。玉台希世,红妆应图。千娇集影,百福来扶。

  洛阳偃师出土魏宫四神镜及拓本(《洛镜铜华》)

  镜 铭

  魏宫知本姓,秦楼识旧名。凤从台上出,龙就匣中生。无波菱自动,不夜月恒明。非唯照佳丽,复用厌山精。

  以下三面均为西安出土的光流素月铭文镜,镜铭、构图基本相同。镜铭多为“光流素月,质禀玄精。澄空鉴水,照回凝清。终古永固,莹此心灵”,而纹饰题材、细部处理略有差异,显示出各具特色的艺术美感。

  光流素月瑞兽镜(《陕西省出土铜镜》)

  光流素月瑞兽葡萄镜(《西安文物精华·铜镜》)

  光流素月瑞兽镜(同前)

  半个月亮爬上来

  说了好一阵唐朝的月亮,只见文字,还没看到月亮的影子,终于在真子飞霜镜上发现了半个月亮,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代的真子飞霜镜,因镜上田字格中的四字铭文而得名。镜背上部中央为祥云托月,半个月亮若隐若现。不过也有人认为,镜子上方的半圆形纹饰不是月亮,而是太阳的形象。镜钮形制较为奇特,是一只乌龟伏于荷叶之上。镜钮一侧,一位隐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另一侧则是一只鸾鸟独立石上。

  “真子飞霜”究竟何意?有的说,端坐竹林前抚琴高士名为“真子”,所弹琴曲为“飞霜”;有的说,整个画面反映的是古代孝子尹伯奇放逐于野的故事;有的说,这是有关伯牙弹琴的典故。甚至还有人将其与佛教、道教人物等联系在一起。众说纷纭,如坠雾中。

  这面真子飞霜镜的来历较为独特,是1983年浙江宁海文物普查时征集到的。据说,此镜为当地村民在溪流中发现、捞出。镜缘上部略有磕碰的残损痕迹,其余部分保存完好。历经一千余年,仍然乌黑发亮,实属不易。

  浙江宁海出水真子飞霜镜(《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

  上海博物馆藏真子飞霜镜及拓本(《练形神冶 莹质良工:上海博物馆藏铜镜精品》)

  浙江金华镜子上的纹饰,半个月亮清晰可见,“真子飞霜”四字铭文的位置,却被一只展翅高飞的仙鹤所代替,富于想象力,画面动感极强。

  浙江金华文管会藏真子飞霜镜(《浙江出土铜镜》)

  真子飞霜镜拓本(《中国铜镜图典》)

  上面看到的真子飞霜镜一般都是圆形、葵花形,西安出土的这面镜形罕见,为亚字形。镜背上方云海托月,半个月亮浮上来。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机械厂出土亚字形真子飞霜镜(《西安文物精华•铜镜》

  西安出土亚字形真子飞霜镜拓本(《中国铜镜图典》)

  真子飞霜镜的形制,有的细部略有差异。除了镜钮上方铸“真子飞霜”四字,或者有一只飞翔的仙鹤之外,还有一种在镜缘饰以一周篆书体铭文带的,镜铭为:“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无论怎样,本文所选择的铜镜标本,半个唐朝月亮的美好形象还是能够清晰地展现在今人面前,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半个月亮爬上来》。

  衢州市文管会藏真子飞霜镜(《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安韩森寨出土真子飞霜镜(樊祎雯摄影)

  故宫博物院藏真子飞霜镜(何林主编《故宫藏镜》)

  上海博物馆藏真子飞霜镜拓本(《上海博物馆藏青铜镜》)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故宫藏镜上的铭文“侯瑾之”三字,认为真子飞霜镜上高士形象的原型应是东汉末年敦煌地区的学者大儒侯瑾(《敦煌研究》2015年第4期)。

  故宫博物院藏侯瑾之铭方镜(何林主编《故宫藏镜》)

  双鹊盘龙眺月宫

  1955年,在洛阳涧西矿山机械厂发掘唐代兴元元年(784年)陈曦夫妇合葬墓。考古队员惊喜地发现,墓中随葬了两面别具一格的铜镜。

  一面是双鹊盘龙月宫镜。镜钮两侧各饰一只长尾喜鹊,口衔绶带相对飞翔。钮下一条盘龙龙首高昂,鳞爪飞扬。最为奇特的是镜钮上方一轮圆月当空高挂,月中桂树枝繁叶茂,其两侧分别为月兔握杵捣臼,蟾蜍伸展四肢。

  洛阳出土双鹊盘龙月宫镜及拓本(《洛镜铜华》)

  另一面铜镜为螺钿镜,属于特种工艺镜。镜背上方,树影婆娑,明月高悬。镜钮两侧,两位高【】士席地而坐,一位举杯饮酒,另一位弹奏阮咸。清风明月,诗酒田园,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的生活内容。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镶嵌螺钿人物花鸟镜及局部(同前)

  【提醒:有关此镜,更多解析可查阅上一篇文章(在开头部分):】

  镜善镜美——青铜古镜,集锦欣赏(2)隋唐篇【多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双鹊盘龙月宫镜拓本(《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4年第1期)

  故宫博物院藏双鹊盘龙月宫镜拓本(郭玉海《故宫藏镜》)

  上海博物馆藏双鹊盘龙月宫镜拓本(《上海博物馆藏青铜镜》)

  唐代张汇《千秋镜赋》云:千秋镜背“或铸或鎔,是磨是削。刻以为龙,镂以成鹊”,“鹊飞如向月,龙盘以映池”(《文苑英华》卷一○五),与双鹊盘龙月宫镜上的纹饰恰好相符。双鹊、盘龙、祥云,月宫中的玉兔、蟾蜍、桂树,成为此类铜镜的画面主体,引发人们对月宫的美好想象。

  衢州市樟潭出土双鹊盘龙月宫镜(《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

  四川平武城隍庙出土双鹊盘龙月宫镜(《中国青铜器全集·铜镜》)

  陕西商县出土双鹊盘龙月宫镜(同前)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藏双鹊盘龙月宫镜(《西安文物精华·铜镜》)

  月兔捣药嫦娥舞

  从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真子飞霜镜,到一轮小圆月当空高挂的双鹊盘龙月宫镜,唐朝的月亮由远到近,渐渐清晰地映入我们的眼帘。最为细致入微地展示唐人心目中的月亮形象,莫过于马上出场的月宫镜了,可说是“月兔捣药嫦娥舞,跳跃蟾蜍临桂树”。

  先来欣赏圆形月宫镜。镜为圆形,象征着一轮圆月,画面中央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树的左侧玉兔双手握杵,积极捣药。树的右侧上方,嫦娥凌空飞起,轻盈舒展,衣带飘舞,有一种“吴带当风”的意境,树下有一只蟾蜍伸肢跳跃。

  西安莲湖区电容器厂出土月宫镜(同前)

  赋凌云寺二首

  (唐)薛涛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闻说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全唐诗》卷八○三)

  浙江江山县源口乡出土月宫镜及拓本(《浙江出土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月宫镜拓本(《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4年第1期)

  圆形月宫镜画面组合的另外一种形式为:左嫦娥,中桂树,右玉兔(蟾蜍),这种组合形式的月宫镜发现数量相对较少。

  月宫镜(《中国铜镜图典》)

  上面看到的月宫镜均为圆形,下面的两面月宫镜则为八出葵花形,画面内容、装饰手法较为独特。

  这面镜子为黑白图,看似不起眼,却很重要,它的画面与众不同。画面中央为两棵交缠在一起的桂树,两侧各有一位仙人跪坐于祥云之上。树的左侧应是吴刚,双手捧着放置有酒壶的盘子。树右为嫦娥,手捧盛有仙桃的盘子。

  西安西郊小土门出土月宫镜(《陕西省出土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的这面月宫镜形制更加奇特。在围绕着三圈铭文的中心圆内,挺拔的桂树、直立握杵捣药的玉兔、张牙舞爪的蟾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惊讶的是,镜钮为伏兽钮,长尾冲天,头朝下,嘴里噬咬着一匹奔马。

  在这幅惊心动魄的月宫图之外,三圈铭文共计156个字,讲述了唐开元十年(722年)一位扬州吕氏铸造铜镜的故事。如果你有恒心和毅力的话,不妨可以把铭文放大一点,试着读一读镜上曲折生动的唐人故事,很有趣哟。

  上海博物馆藏开元十年月宫镜及拓本(《练形神冶 莹质良工》)

  月宫镜除了圆形、葵花形之外,还有一种八瓣菱花的镜形,外轮廓如鲜花绽放,花瓣外露,其形制美轮美奂,装饰意味浓厚,仿佛现代制作月宫题材的墙上挂盘。

  上海博物馆藏月宫镜及拓本(同前)

  衢州博物镜藏月宫镜(《浙江出土铜镜》修订本)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全唐诗》卷一七九)

  【提醒:有关李白的诗歌与传奇生平,感兴趣的朋友可查阅之前登过的系列文章:】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诗仙李白】(14) 早、中、晚年诗歌精选赏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瓣菱花形月宫镜中,还有一类带“大吉”铭文的月宫镜,画面中的嫦娥飞升于空,手托“大吉”铭牌,玉兔忘记了捣药,蟾蜍起舞。“大吉”,意思就是大吉大利。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大吉月宫镜及拓本(《华夏之路》第三册,《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4年第1期)

  故宫博物院藏大吉月宫镜(何林主编《故宫藏镜》)

  上海博物馆藏大吉月宫镜及拓本(《练形神冶 莹质良工》)

  1966年,在隋唐洛阳宫城内发掘7座烧瓦窑,其中,4号窑后壁上阴刻“大吉”两字。洛阳宫城遗址内还出土吉字凤鸟纹方砖。这些文字与月宫镜上的铭文一样,均寄托了唐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隋唐洛阳宫城遗址出土吉字凤鸟纹方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

  你将要看到的最后一面月宫镜,图像黑乎乎的,画面不甚清晰,既不赏心,也不悦目。为什么要选择这幅图呢?

  因为它是一位终结者,宣告了大唐月宫镜题材的结束。1955年,这面方镜出土于湖南长沙丝茅冲8区29号宋代土坑墓之中,这是我见到的时代最晚的月宫方镜。形制也很特殊,方形中套一圆形,玉兔、嫦娥、蟾蜍、桂树,一个都不能少。

  长沙丝茅冲出土宋代仿唐月宫方镜(《湖南出土铜镜图录》)。

  亘古不变的月亮,无论是唐朝还是现在,都是一样圆,只不过唐时的明月更加古朴,更有诗意,寄托着诸多诗人的浪漫情怀与美好遐想。唐时月光比现在的更亮,因为当时无电,没有那么多的光污染源与工业污染。

  唐代的月光,凝聚在唐时的镜上,映照着今人忙碌的身影。有人说:江湖上飘着两条船,一条叫“名”,另一条叫“利”。太史公亦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彩绘执镜女俑(霍宏伟摄影)

  彩绘持镜女立俑,1948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嘉里村裴氏小娘子墓,高30厘米

  时逢中秋,那就从名利的桎梏中暂时解脱出来,跨越时空,感受一下唐时的月光。一边吃着现代甜腻腻的月饼,一边漫不经心地不断刷屏,品味着月宫镜上积聚千载的唐朝月光,咀嚼着流传至今的唐诗名篇,你是否体会到了那份穿越带来的闲适与惬意?

  【提醒:上图为 GIF 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春江花月夜(节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全唐诗》卷一一七)

  【提醒:上图为 GIF 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本文作者霍宏伟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主编《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入选“2013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

  相关几篇: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镜鉴乾坤——青铜古镜,集锦欣赏(1)战国至汉朝篇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镜善镜美——青铜古镜,集锦(2)隋唐篇【多图集锦】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千型百态——青铜古镜,集锦(3)宋朝篇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万象一览——青铜古镜,集锦(4)金辽元明清篇【附:故宫龙椅上方的轩辕镜】遥远经典 近在眼前:白居易的镜子和镜中人生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