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釉陶=》瓷器
他们的区别主要在窑内的烧制温度和是否加釉料。很明显,瓷器的烧造温度要远远高于陶器。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 陶
• 胎:陶土、黏土
• 釉:无釉或低温铅釉
• 温:一般不高于1000°
• 声:哑然
• 吸水率:高
•瓷
• 胎:瓷土、高岭土
• 釉:高温石灰釉
• 温:一般1200°以上
• 声:清脆
• 吸水率:极低
陶土是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高岭土为主。(高岭土含量不同)
瓷土又名高岭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
低温铅釉:以氧化铅为助溶剂的釉
高温石灰釉:以氧化钙为助溶剂的釉
但虽然说是这么说,但目前陶和瓷很难界定。学术界很多认同科技考古下定的按温度标准,但像印纹硬陶烧成温度一般也达到一千多度,因此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区别。至于技术的话,从用料到窑炉结构到装烧工艺等都根据不同时期地域有不同情况,不能一刀切成陶器和瓷器的制作区别。
希望有所帮助。
请勿随意转载,提供一个简单的参考。
1、概念:“陶瓷”是陶和瓷的总称,是一种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制品,他在人类的生产的历史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传统上,陶瓷的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为主要原料与其他天然矿物原料经过适当的配比、粉碎、成型并在高温焙烧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坚硬物质,如我们常见的日用陶瓷制品、建筑陶瓷和电瓷等,亦称为传统陶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陶瓷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广义的陶瓷概念已是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制品
2、分类:
①按陶瓷概念和用途来分: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这里细节不详细介绍)
②按坯体的物理性能分类:按陶瓷制品坯体的本质,即坯体结构及其相应的基本物理性能的不同来分类,是较为科学的一种分类方法。
这种分类法,按照陶瓷坯体的结构不同和所标志的坯体致密度的不同,把所有陶瓷制品分为两大类:陶器和瓷器。
陶器是一种坯体结构较疏松、致密度较差的陶瓷制品,通常具有一定吸水率,断面粗糙无光,没有半透明性,敲之声音粗哑;
瓷器的坯体致密,基本上不吸水,有一定的半透明性,断面成石状或贝壳状。
陶器和瓷器根据其性能以及特征的差别还可分成几小类。我国国家标准(GB5001-1985)日用陶瓷的分类见
知乎对表格的支持太差了。
除此之外,陶器和瓷器还可根据其所用原料和胎质的成分不同分成不同的陶瓷器,这里不再具体说明。
陶与瓷之根本区别,不在烧成温度之高低,不在吸水率之大小,也不在釉水之有无,而在胎质之不同——陶器之胎由低硅低铝高铁之次生泥土构成,瓷器之胎由高硅高铝低铁(如青瓷、白瓷、青白瓷、青花瓷)或高硅高铝高铁(如黑胎、砖红胎、紫胎或浅褐胎之建窑、西坝窑瓷器)之瓷土构成;低硅低铝高铁之泥土构成之胎无法承受1000℃以上高温,因此达不到烧结程度而吸水率高;高硅高铝低铁或高硅高铝高铁之瓷土能够承受1200℃以上高温,因此能达到烧结程度而吸水率低。
所谓铅釉陶器,是指以低硅低铝高铁次生泥土构成之陶胎,施以以铜、铁、钴等金属为着色剂,以铅为助溶剂,以及钙、钾、钠等碱金属合成之釉,入窑在1000℃以下温度中一次性烧成之器物。
所谓铅釉瓷器,是指以高硅高铝低铁瓷土构成之瓷胎,入窑在1000℃以上温度中烧成素胎,再施以以铜、铁、钴等金属为着色剂,以铅为助溶剂,以及钙、钾、钠等碱金属合成之釉,入窑在1000℃以下温度中二次烧成之器物;或者是指这种瓷胎铅釉坯在1000℃以下窑温中一次性烧制出来的(生烧)器物。
陶与瓷之不同点:
1.陶器(素陶、泥釉 陶、铅釉陶)是由低硅低铝高铁之次生泥土制坯(施釉或不施釉)晾干后入窑在1000℃以下温度中一次性烧制而成的器物。
2.素瓷(传统称其为“白陶”与“印文硬陶”)是由高硅高铝低铁或高硅高铝高铁之瓷土制坯、晾干后,入窑在1000℃上下温度中一次性烧制而成的。
3.钙釉瓷器是由高硅高铝低铁或高硅高铝高铁之瓷土,制坯、施(钙)釉、晾干后,入窑在 1000℃以上温度中一次性烧制而成的。
4.铅釉瓷器,是以高硅高铝低铁瓷土构成之瓷胎,入窑在1000℃以上温度中先烧成素瓷,然后再施以以铜、铁、钴等金属为着色剂,以铅为助溶剂,以及钙、钾、钠等碱金属合成之铅釉,再入窑在1000℃以下温度中复烧而成的;或者是以这种瓷胎铅釉坯在1000℃以下窑温中一次性烧制出来的(生烧)器物。
5.釉陶的釉有“泥釉”与“铅釉”两种,属低温釉;钙釉瓷的釉为石灰碱釉,属高温釉。
6.陶器因其为低硅低 铝高铁之次生泥土之胎而不能承受1000℃以上之高温而无法使胎体烧结,故而吸水率高;钙釉瓷器因其为高硅高铝低铁或高硅高铝高铁之瓷胎而能承受1000℃以上之高温从而使胎体烧结,故而吸水率低。
7.陶器的生产,从考古发掘来看,在中国已有近万年的历史,而钙釉瓷器,则只有三千多年历史(证据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原始瓷盉残片)。
陶与瓷之相同点:
在于其工艺流程都是一样的,即都有一个选土(陶土、瓷土)、练泥(陶泥、瓷泥)、制坯(陶坯、瓷坯)、施釉(素 陶、素瓷除外)、晾干、入窑烧制——高温胎铅釉瓷则还有一个二次入窑复烧的过程。
我们区别陶与瓷的诸多不同,最本质的特征唯有胎质的不同,才是最根本的。
因此,烧成温度不能作为判别陶与瓷的本质因素。因为陶有高温陶(接近1000℃)也有低温陶(600℃左右);瓷呢,也有高温瓷(如青花)和低温瓷(如“白陶”——烧成温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史前烧造技术无法使窑温达到 1000℃以上)的区别。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陶瓷之美,承载智慧,
陶瓷之美,美在形,
陶瓷之韵,美在色。
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一、陶瓷那么美,陶瓷是什么?
陶瓷是以天然黏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各种制品。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二、陶与瓷的区别
1、出现时代不同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发明了陶器;而瓷器是随着陶器技术的不断提高,到商代时期白陶的成功烧制才奠定了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佳逸茶具,清明上河图
2、原料不同
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
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3、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青花茶叶罐
4、施釉程度不同
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5、吸水率不同
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青花瓷
三、炻[shí ]器
炻器在中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又称缸器、半瓷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比陶器强度高、吸水率低,比瓷器热稳定性好、成本低、生产原料产地广泛。如水缸等,质地致密坚硬,跟瓷器相似,多为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四、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这是紫砂独有的包浆气质,长久使用,紫砂壶器身会因茶汤的滋养而变得越发光润可爱。很多紫砂壶爱好者常常会问到“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陶器原料是黏土,瓷器原料是高岭土。紫砂器原料是紫砂泥,是黏土,紫砂含铁量高,所以紫砂壶归入陶器。而陶器、瓷器又被称为陶瓷,因此紫砂壶属于陶瓷,确切地说紫砂壶属于陶器。
紫砂壶属于陶瓷吗?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更多茶器知识关注公众号佳逸茶具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