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的主要差异就是Si含量。
最低牌号Z14,SiO2含量位于1.25—1.6之间。Z18,SiO2含量1.6—2.0,一直到Z34
CuZn37黄铜材料名称:铜锌合金(黄铜)
牌号:CuZn37
代号:2.0321
标准:DIN 17660-1974
●CuZn37化学成分:
铜 Cu:62.0~64.0
锌 Zn:余量
铅 Pb:≤0.1
铝 Al:≤0.03
铁 Fe:≤0.1
锰 Mn:≤0.1
镍 Ni:≤0.3
锑 Sb:≤0.01
锡 Sn:≤0.1
杂质总和(除Ni、Pb外):≤0.5
注:DIN 17660已于1983年修订过,编号为DIN 17660-1983,因尚未搜集到,故仍按DIN 17660-1974给出加工黄铜化学成分。
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工业生铁含碳量一般在2.11%-4.3%,并含Si、Mn、S、P等元素,是用铁矿石经高炉冶炼的产品。根据生铁里碳存在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等几种。
生铁性能为坚硬、耐磨、铸造性好,但生铁脆,不能锻压。
生铁又叫铸铁,有好多种,密度分别是: 灰口铸铁6.6~7.4g/cm3 , 白口铸铁7.4~7.72g/cm3 , 可锻铸铁7.2~7.43g/cm3 , 而熟铁是指用生铁精炼而成的比较纯的铁.含碳量在0.02%以下,又叫锻铁。可近似认为是纯铁。密度是:铸钢7.8 g/cm3,工业纯铁7.8759g/cm3。
配料前在选择原材料时,即要照顾到铸件的质量要求,还要注意到各材料的价格,以及库存量,尽可能多的利用本厂的回炉料、废钢、废杂铁,以降低库存积压和降低铸件的生产成本。
配料方法及工式,除碳的配料计算方法是两个以上外,其它元素的配比计算方法,均是累积法。
1、碳的计算工式一、
C=1.8%+CL 2式中C——铁水的含碳量(%)CL ——炉料中的平均含碳量(%)1.8%——在用冲天炉冶炼时,炉料经预热、熔化、过热、还原过程中,脱碳量和增碳量的(估算)中间值。
该式只适应用于冲天炉碳量的计算,不适用于电炉配料的计算,且为了计算结果符合本单位设备的冶炼情况,1.8%系数须根据多次熔炼经验的修正选取。
例如:HT250牌号灰铸铁的含碳量为3.1—3.4%,所用新生铁的含碳量3.8%,回炉料的含碳量3.2%,废钢的含碳量0.4%。
估算配比,新生铁加入量40%,回炉料加入量35%,废钢加入量25%。
C=1.8%+3.8×0.4+3.2×0.35+0.4×0.25 2 ×100%=3.17%
2、累积计算法
就是将按比例投入的各种炉料,各自代入成分的量,相加在一起,把冶炼过程中的增减率计算在其中,再调整到目标成分的范围,该计算方法适应于冲天炉的配料,也适应于电炉的配料。
当然每次配料,不可能一次配料计算成功,需多次调整配料比,方能达到理想,对于初掌握者来说,尤其是这样。
3、碳的计算方法三,列方程式
该配料方法的优点是,在掌握了冲天炉增碳率之后,可一次配料成功,不需要试调配几次。
原材料的化学成分含量如表二所示;
铸件材质HT200,各化学成分要求范围如表三所示;
冲天炉增碳率为10%。
先确定回炉料的加入量为40%,回炉料代入碳:3.2%×0.4=1.28%
总入炉料应代入碳(即未增碳10%以前的量):
3.2%(要求碳量中线) 1+10%(增碳量) ≈2.91%
生铁和废钢共需代入碳:2.91%-1.28%=1.63%
列方程式:
设生铁加入量为 x
3.5%(生铁含碳量)×x+0.4%(废钢含碳量)×[(1-40%)-x]=1.63% x=45%
废钢加入量:(1-40%)-45%=15%
以上配料,碳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硅、锰仍达不到要求,需要补加硅铁和锰铁,补加硅铁、锰铁及其它任何铁合金,均可用下式求得。
补加量(%)=要求% 合金含量%×收得率%×100%
目标中线硅含量是1.95%,炉料中代入硅是1.37%,还差0.58%的硅量,需要添加硅铁来补充其差,硅铁的需补加量即可用上式算出。
硅铁75#补加量(%)= 0.58% 75%×0.8×100%≈1%
目标中线锰含量应是0.8%,炉料代入的锰是0.568%,还差0.232的锰量,需添加锰铁来补充。
锰铁65#补加量(%)=0.232% 65%×0.75×100%≈0.5%
在配料过程中,铬含量取中线5%,就需要加入上表两类铬铁共计8%(因为低碳铬铁和高碳铬铁的含铬量接近,所以先混在一起计算其加入量),才能接近中线要求。由于铬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和硅,加入8%铬铁的同时,势必引起碳和硅的增加。另外,在保证铬含量5%时,如果全部用高碳铬铁,碳量必超。如果全部用低碳铬铁,再用增碳剂调碳,又会因为低碳铬铁的价格比高碳铬铁的价格高的太多,而使生产成本上升。在保证化学成分合格又要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采用低碳铬铁和高碳铬铁的搭配使用。在实际生产中,当炉前化验结果出来后(碳、硅),要想很快的正确的搭配投料比,确有一定困难,而且往往容易忙中出错,所以要不断总结经验,作到熟中生巧。为了便于配料,我们列制一个如表五的常规配料表,操作起来就方便、快捷、准确了。
俗语所说生铁是指的白口铸铁,硬且脆。
铸铁不能叫生铁。生铁主要用在农业的犁铲上,因为它的高硬度和里面的碳、磷、硫的存在特点是不沾土。(不知道你见没见过这样的生产场景)炼钢其实就是在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氧化(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化学操作),把有害杂质去掉,使剩下的纯度提高,换一种叫法而已。但它们的性能真是有千差万别的。铸铁可以炼钢,车床床身用的铸铁。生铁用于农业的多。我解释的够清楚明白的了呀?
QT600-3为珠光体型球墨铸铁,具有中高等强度、中等韧性和塑性,综合性能较高,耐磨性和减振性良好,铸造工艺性能良好等特点。能通过各种热处理改变其性能。主要用于各种动力机械曲轴、凸轮轴、连接轴、连杆、齿轮、离合器片、液压缸体等零部件 ●化学成份: 碳C:3.0~3.5 硅Si:2.4~2.8 锰Mn:0.3~0.5 硫S:0.03~0.035 磷P:<0.1 镁Mg:0.045~0.05 注:RxOy:0.033~0.049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σb(MPa):≥600 条件屈服强度σ0.2(MPa):≥370 伸长率δ(%):≥3 硬度:190~270HB 密度:7.3单位为t/m或者g/cm ●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 热处理规范:(由供方定,以下为某试样的热处理规范,供参考)930℃,2h正火空冷,600℃,2h,回火空冷 金相组织:珠光体+铁素体
HT 200
C: 3.2-3.5
Si: 1.8-2.3
Mn: 0.6-0.8
P:最大0.20
S:0.06-0.15
CE: 3.8-4.1
ht200是灰铸铁的牌号,ht代表灰口铸铁,ht是灰色铸铁汉语拼音的缩写,灰铸铁ht200表示ø30试样的最低抗拉强度200mpa。
HT200是灰铸铁的牌号,执行标准:GB/T 9439-2010
化学成分:C:3.0~3.6 S:≤0.12 P:<0.15 Mn:0.6~1.0 Si:1.4~2.0
HT200是灰铸铁的牌号,HT代表灰口铸铁,HT是灰色铸铁汉语拼音的缩写,灰铸铁HT200表示ø30试样的最低抗拉强度200MPa。
应用举例:
1.一般机械制造中较为重要的铸件,如:汽缸、齿轮、机座、金属切削机床床身及床面等;
2.汽车、拖拉机的气缸体、气缸盖、活塞、刹车轮、联轴器盘以及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活塞环;
3.具有测量平面的检验共建,如:划线平板、V形铁、平尺、水平仪框架等;
4.承受7.85MPa以下中等压力的液压缸、泵体、阀体以及要求有一定耐腐蚀能力的泵壳、容器,如潜污泵的泵体,泵盖,叶轮等。
若需方的技术条件中包含化学成分的验收要求时,按需方规定执行。化学成分的检测频次和数量,供需双方商定或由供方自行确定。
若需方对化学成分没有要求时,化学成分由供方自行确定,化学成分不作为铸件的验收依据。但化学成分的选取必须保证铸件材料满足本标准所规定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的要求。
光谱化学分析按GB/T 4336的规定执行。
铸件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按GB/T 223.3、GB/T 223.4、GB/T 223.60的规定执行。
机械性能:σb ≥200Mpa
工作条件:
1.承受较大应力的零件;(弯曲应力<29.40MPa)
2.摩擦面间的单位面积压力>0.49MPa;(大于10t在磨损下工作的大型铸件压力>1.47MPa)
3.要求一定的气密性或耐弱腐蚀性介质。
铸件成型的理论金属液态成型常称为铸造,铸造成形技术的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铸造红铜和青铜制品。铸造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它是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在机器设备中液态成型件所占比例很大,在机床、内燃机、矿山机械、重型机械中液态成型件占总重量的70%~90%;在汽车、拖拉机中占50%~70%;在农业机械中占40%~70%。液态成型工艺能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优点:
(1)可制造出内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如各种箱体、机床床身、汽缸体、缸盖等。
(2)工艺灵活性大,适应性广。液态成型件的大小几乎不限,其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其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工业上凡能溶化成液态的金属材料均可用于液态成型。对于塑性很差的铸铁,液态成型是生产其毛坯或零件的唯一的方法。
(3)液态成型件成本较低。液态成型可直接利用废机件和切屑,设备费用较低。同时,液态成型件加工余量小,节约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