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原标题:青博小课堂丨铜鎏金宝生佛坐像
名称:铜鎏金宝生佛坐像
年代:明正统(1436——1449年)
质地:铜、金
尺寸:高38厘米
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此佛像铜鎏金而成, 肉髻圆隆高凸,宝珠顶严; 额宽颐丰,眼睑低垂,目光下敛,俯视芸芸众生,嘴角上翘,面含笑意,双耳垂肩;身披袒右肩袈裟,袈裟一角搭在右肩;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上。 整尊佛像形体硕大,造型端庄严整,坐姿挺拔,形象生动写实;佛像通体鎏金,铜胎厚重敦实,比例匀称,仪态端庄;衣质厚重写实,衣纹刻划自然写实,完全秉承永宣宫廷造像一贯风格。小腿部椭圆形衣褶,是明代佛像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仰覆式莲花座,上下缘饰精细连珠纹,莲瓣宽大有力,瓣尖饰卷草纹,具有明显的永宣时期造像遗风。造像整体铸造精美,形象生动传神,金色亮丽,时代特征明显,底座台面衣皱前刻有“正统年奉佛段福龙饰”款识,准确指出这尊佛像制作于大明正德年间。
明代,中央政府大力推崇藏传佛教,大兴藏传佛教寺庙,笼络宗教上层人士,广赐封号,在皇宫设立造像机构,使藏传佛像艺术在内地得到了广泛传播,从而成就了我国古代又一个铸佛塑像的高峰。明代藏传金铜佛像的兴起推动了整个汉地金铜造像的发展,形成了融汉藏艺术于一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永宣风格造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尊带正统款宝生佛金铜造像承袭了永宣造像的艺术特点,在细节上有了微小的变化,如莲瓣变得宽大,瓣尖卷草纹变的繁缛等。
正统为明朝 第六位皇帝明英宗 朱祁镇的年号,起止时间为正统元年(1436 年)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该年号共十四年。正统十四年(1449年)九月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 被俘,明代宗 即位后次年改元景泰 (1449 年——1457 年)。1457年—— 1464年明英宗又复辟,改年号为“天顺”。 明英宗 命运多舛,经历金军俘虏,又受宫廷软禁,两该年号,后又复辟称帝,这尊佛像也是明英宗一生的见证,他作为明宣 宗 朱瞻基长子,其承袭父亲的衣钵,继承和发扬永宣造像艺术,是顺理成章之事,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宝生佛,为梵语Ratnasaṃbhava的意译,是佛教密宗 五方佛 之一,为五方佛中之南方佛,又作南方福德聚宝生如来、宝相佛等,象征大日如来 的平等性智,是密教的重要膜拜对象。宝生佛的手印象征“ 满足众生所求” 的本愿。
供稿:文物研究中心
编辑: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