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国标)?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铸造铝合金工件热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该标准达成协议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T228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 GB/T 231.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 GB/T 1173 铸造铝合金
??? GB 5959.1 电热装置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B 5959.4 电热设备的安全 第四部分:对电阻炉的通用要求
??? GB/T 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 GB/T 945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 GB l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T 13324 热处理设备术语
??? GB l5735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 GB/T 16839.2 热电偶 第2部分:允差
??? GB/T 18851.1 无损检测 渗透检测 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 GB/T 7232、GB/T 13324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冷热循环处理 Cold-Heat Circulating Treatment
铸造铝合金工件通过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空冷的正温处理,室温以下某个温度冷却保持并回复至室温的负温处理加,再次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炉冷的正温处理,以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4? 分类
4.1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按GB/T 1173铸造铝合金的规定,特性见表1。?
表1?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的类别代号及特性
热处理状态类别 热处理
状态代号 特????????? 性 人工时效 T1 对湿砂型、金属型特别是压铸件,由于固溶冷却速度较快有部分固溶效果,人工时效可提高强度、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退火 T2 消除铸件在铸造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合金的塑性 固溶处理+
自然时效 T4 通过加热、保温及快速固溶冷却实现固溶,再经过随后时效强化,以提高工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提高工件的塑性及常温抗腐蚀性能 固溶处理+
不完全人工时效 T5 时效是在较低的温度或较短的时间下进行,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固溶处理+
完全人工时效 T6 时效在较高温度或较长时间下进行,可获得最高的抗拉强度,但塑性有所下降 固溶处理+
稳定化处理 T7 提高铸件组织和尺寸稳定性及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主要用于较高温度下工作的零件,稳定化温度可接近于铸件的工作温度 固溶处理+
软化处理 T8 固溶处理后采用高于稳定化处理的温度进行处理,获得高塑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的铸件 冷热循环处理 T9 充分消除铸件内应力及稳定尺寸。用于高精度铸件 4.2 铸件的热处理状态应在图样中注明。
5 热处理设备
5.1 加热设备
5.1.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一般应采用带风扇的空气循环电阻加热炉,也可以使用燃料炉,用燃烧产生的气体或燃气辐射管加热,禁止火焰直接加热,采用设置隔热屏等措施,防止直接对工件加热。
5.1.2 加热炉应采用Ⅰ、Ⅱ类炉,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记录纸刻度等要求如表2所示。
5.1.3 ?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至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接记录仪表安放在接近有效加热区,另一支接控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功能。
5.1.4? 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见表3,检测方法按GB/T9452规定,其保温
?
表2? 加热炉技术要求
加热炉
类别 有效加热区
保温精度/℃ 控温精度/℃ 记录仪表
指示精度(%) 记录纸刻度
(分辨力)/℃/mm Ⅰ ±3 ±1 0.2 ≤2 Ⅱ ±5 ±1.5 0.5 ≤4 注:允许用该变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
精度应符合表2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表3?? 加热炉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及仪表检定周期
加热炉类别 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 仪表检定周期 Ⅰ 1 3 Ⅱ 6 6 5.1.5? 现场使用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期做系统校验。校验时,检测热电偶与记录仪表热电偶的热端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系统校验允许温度偏差为±1℃。当超过该温度偏差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或进行修正。
5.2? 温度控制设备
5.2.1 现场检测设备的精度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