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合金是一种具有极高抗疲劳强度、抗拉强度、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新型金 属材料。
高温合金材料可按照以下三种方式划分:基体元素种类、合金强化类型、材料成 型方式。 根据基体元素种类,高温合金主要可分为铁基、镍基、钴基。铁基高温合金又称 作耐热合金钢,它以铁作为基体,同时加入少量的镍、铬等元素;镍基高温合金以镍 作为基体,含镍量在一半以上,适用于 1000℃以上的工作条件,采用固溶、时效的加 工过程,可以使其抗蠕变性能和抗压抗屈服强度大幅提升;钴基高温合金以钴为基体, 钴含量约 60%,同时需要加入铬、镍等元素来提升高温合金的耐热性能,虽然这种高 温合金耐热性能较好,但由于钴资源相对匮乏,且加工比较困难,因此用量不多。
根据合金强化类型,高温合金可以分为固溶强化型高温合金和时效沉淀强化合 金。所谓固溶强化型,即添加一些合金元素到高温合金中,形成单相奥氏体组织,溶 质原子使固溶体基体点阵发生畸变,使固溶体中滑移阻力增加,从而提高合金强度和硬度。时效沉淀强化是通过高温下的“时间效应”过程,在铁、镍基高温合金中析出 相应数量和尺寸的强化相,从而达到提高合金强度的效果。 根据材料成型方式,高温合金可分为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和粉末高温合 金。铸造高温合金可细分为普通铸造合金、单晶合金、定向合金等,粉末高温合金可 细分为普通粉末冶金和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就应用范围而言,变形高温合金应 用最广泛,用量约占 70%,铸造高温合金约占 20%,粉末高温合金约占 10%。
高温合金的制备工艺复杂,不同类型高温合金的工艺路线也不尽相同,其中的关 键技术包括熔炼、热处理和铸造。关键工艺技术能够保证高温合金具有纯净的化学成 分和较好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高温合金的性能和质量。
熔炼从源头提高高温合金纯净度,目前多采用三联工艺。熔炼是严格控制高温合 金化学成分,保证其具有优异质量水平的重要工艺过程。国内外变形高温合金和粉末 高温合金母合金的熔炼工艺主要有真空感应熔炼(VIM)、电渣重熔(ESR)和真空自 耗(VAR)。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质量,目前多采用 VIM+ESR+VAR 的三联工艺以扩大高 温合金定型、消除低倍缺陷,进而改善合金组织性能。
热处理决定高温合金组织性能,主要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热处理通过改善 高温合金显微组织中晶粒度,强化相形状、数量、尺寸及分布,使其具有较好的组织 性能。热处理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这两种方式的配合使用可以得到高温合金各 种组织状态和性能的组合。固溶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高温合金经固溶处理获得固溶体和晶粒尺寸后,经时效处理以达到晶内和晶界强化相 合适的数量、形态和分布,并获得所需的强度和适当的性能组合。
精密铸造技术对铸件进行精密控形和精确控性,具体技术根据铸造结构不同存 在差异。精密铸造依据构件不同部位承载的不同,可在高温合金熔体凝固过程中对晶 粒与组织进行原位控制。精密铸造既可实现单一形态的等轴晶、定向柱晶、单晶生长 控制,也可对整体构件的等轴晶和定向柱晶或单晶的复合生长进行控制。按照热端部 件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性能对高温合金组织的不同要求,精密铸造技术分为三类:定向 凝固涡轮叶片精密铸造技术、整体叶盘精密铸造技术和大型复杂结构件整铸技术。
未来,高温合金工艺技术将向着提高承温承载能力和环境适应性能、增加高熔点 合金元素含量的方向发展。其中,变形高温合金向承温更高、精密成形和低成本方向 发展;铸造高温合金以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技术和新型、超纯单晶高温合金为未来研 究重点方向;粉末高温合金将在提高工作温度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产品的强度、抗蠕变性能和使用寿命。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英美等国率先开始研究高温合金。1939 年,英国 Mond 公 司在当时的电热丝材料 80Ni-20Cr 合金基础上加入 Al 和 Ti,发展出了著名的 Nimonic 系列合金。美国和苏联也研制了类似的 InconelX 和 ЖC-6K 合金。60 年代初期,铸 造高温合金得到了迅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 IN-100。70 年代,美国的定向 高温合金 PWA1422 得到了广泛应用;80 年代,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 PWA1480 已应用 于长寿命的航空发动机。
世界上高温合金龙头企业主要分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头部效应明显。以 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普拉特-惠特尼公司,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和日本新日铁 住金株式会社为代表的高温合金龙头企业具有领先的研制技术、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广 阔的业务领域,他们主导着国际高温合金的发展,推动工艺技术的迭代升级和产品质 量的不断提高。
国内高温合金起步较晚,从仿制开始探索,经工艺提高、自主试制,目前已进入 创新发展阶段。我国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研制高温合金,第一种高温合金 GH3030 于 1957 年顺利通过长期试车并批产;60 年代,我国处于仿制前苏联体系高温合金的 起步阶段;70~80 年代,我国处于引进和试制欧美体系高温合金的提高阶段;90 年代 至今,我国已形成了完善的高温合金研制生产体系,并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成为 世界上继美、苏、英之后第四个形成独立高温合金体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