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万年历可以通过添加模块来实现,技术上可以说无难度。近些年万年历争相涌现,是因为100的整数年(2000年)这个门槛过了,现有的万年历绝大多数需要在2100年返厂调整,而在上个世纪机械表刚刚开始复苏的年代,面对2000年这个槛儿,几乎没有厂家愿意做万年历。
相比之下,三问的永恒意味更浓,也更难。
万年历貌似实用,但停表后调整时间极其繁琐。
陀飞轮最不实用,也最简单。本来就是怀表时代的产物,手表跟着手臂动来动去,其实比陀飞轮管用。
三大复杂 万年历 陀飞轮 三问。其实是各有难点。不能一概而论说那个最复杂。
首先,三问作为报时声乐表。首先零件畸形复杂,不是车床机器能够搞定的。主要复杂在机芯零件和读时系统和报时系统的优化稳定上。最为重要的音簧、音锤的调教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总的来讲一只合格高标准的问表绝对是一款大复杂。
陀飞轮虽然表面简单。但是实际上真正研究了解他的话并不见得比三问万年历简单多少。首先我们要抛开国产卡度陀飞轮的简单设计去看高端陀飞轮的设计和数据理论。从单陀到双陀到三陀。从平面陀到三轴陀到立体球陀。真要淋漓尽致的展现陀飞轮工艺的话,说不定其工艺复杂程度会超过三问很多。 我们可以构思几何立体图,增加陀飞轮传动系统,同时克服动力传动流失难题。高端大复杂陀飞轮能够让很多高级制表师望而生畏的。
最后万年历的复杂其实就显得呆板了。除了复杂的传动计时组建和计算精密的齿轮系,其他并无太多能够扩展的复杂。万年历更多的是数据和几何的协调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