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制铜香炉,明代宣德皇帝有一次看到郊坛太庙内廷所陈设的鼎彝样式太过简陋,就下令用暹罗国王(泰国)所进贡的风磨铜(黄铜)仿造古式大量铸作香炉。“大明宣德年制”铜制八卦炉
这种铜料非常名贵,第一次制作数量117款,3360件;第二次于当年十一月间又补铸一万五千多件,合计二万零四十九件,件件著录,是为有名的宣德炉。“京造博古斋制”四方冲天耳铜炉
明代宣德铜香炉款式有何特点:
(一)型式:初期造型以博古图、考古图中所载鼎、彝、鬲、敦各形及金乌、兔、象、麒麟、凤首、狮首等为主,计八十八种,间以柴、汝、官、哥、钧、定窑器及仿唐天宝局及元人郭守敬造型。如:鼓墩、朝冠、丹炉、金猊、素腹、天鸡、台几、炉盘、金鹤、辟邪、百摺、橘囊等,计二十九种,合计一一七种。第二次补铸之造型则以簠、簋、壶、尊、俎豆、卤簿、献瓦、斝、钟、金猊、竹节等式,丰富多彩。铜洒金兽耳炉
(二)耳:有五十多种,以衝天耳、桥耳、鱼耳、索耳、螭耳、如意耳、环耳、连珠耳、戟耳、蚰龙耳、夔耳,象耳、鋬耳、椒图耳、连环耳、飞凤贴耳等。桥耳炉
(四)口:有十多种,如:平口、侈口、反唇口、折唇口、捲边口、花唇口等。嵌银丝蝉纹簋式炉
(三)足:有四十多种,如:三足、四足、圈足、乳足、马蹄足、象鼻足、凤足、环足、戈足、花足、尖足、云头足、如意足、竹节足等。冲耳乳足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朝冠耳炉
宣德三年利用红铜开炉共铸造出了三千座香炉,开铜铸香炉之先河,以后再也没有出品,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能知其名而未见其形。铜冲耳乳足炉
这些香炉规格大小不一,形制多样,大者古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采用刻花、划花、印花和堆贴等装饰方法,光素无华的釉面,将纹饰衬托得格外清晰秀美,使单色釉面焕然一新,充满生机,在洁白无瑕的釉面上,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图案。图案多仿青铜器纹饰,构思奇妙,令人耳目一新。大明宣德铜香炉
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尤精,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冲耳炉
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崇祯是明朝最后一朝,内忧外患,连年战争,国库空虚,崇祯曾将内府库藏的历代各种铜器,全数发给宝源局,拿去熔铸钱币,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间的铜器。明代钱币
宣德炉到底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主要是政治原因,因为它是由皇帝亲自下令铸造的,所以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当时宣德皇帝下令铸造这种炉,主要是他看到了精炼铜,也就是黄铜。明代海棠式琴炉
当时为了保证香炉的质量,工匠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黄铜得精炼八道。炼一道,少一些,八道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宣德款双龙耳铜香炉
明宣宗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六道。炼八道的时候就损失一半,炼十六道,又损失一半,只剩下四分之一。也就是一斤铜只剩下二两半了。铜冲耳乳足炉
这些宣德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也有一小部分赏赐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铜蚰耳香炉
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蚰龙耳圈足炉
近几年,铜香炉的兴起,藏友们要想找到一件称心的明代铜炉越来越难,入手一件明代铜炉已很难得,藏友们一定要提升自己铜器鉴定技能,避免入手仿品,毕竟真品铜炉整体的气息和神韵,是仿品无论如何也难企及的。大明宣德炉款识1大明宣德炉款识2大明宣德炉款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