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闲话魏晋南北朝(4):石窟艺术及佛造像

发布时间:2024-02-18 浏览量:43

  石窟造像是佛教艺术的重要载体,在国力昌盛、佛教盛行的时代,动用国家力量开凿石窟、雕塑佛像,不仅能够为当前时代留下更久远的历史印记,也是给百姓展现国力、宣扬佛法的最佳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也开创的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先河。北魏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以后,坐落于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的云冈石窟,便是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群。不仅体现北魏作为乱世中少有的相对安定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为后续洛阳龙门石窟等石窟艺术提供可参考的经典范式。

  最近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正进行的《平城实力与云冈范式》特展,从特展名称上就对云冈石窟的价值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与诠释。

  云冈石窟依山而建,东西绵延近一公里,主要目前存留的主要石窟25座。我们国人向来以大为美,自然首先上场是第20窟,中间释迦摩尼佛高13.7米,据说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而成,这与后来洛阳石窟中最大佛像是依照武则天形象塑造,是有着一脉相承的方式。因为自己也未实地游览过云冈石窟,借助网上照片来展示下:云冈石窟第20窟

  云冈石窟有两个特点比较有意思:

  1.大佛的眼睛:

  在下图中几尊佛像只留有空空的眼窝,眼珠丢失不见了。关于这有几种说法:一是当时北魏在开凿时会配有玻璃或者陶瓷眼珠,只是后世遗失掉了;二是后代镶嵌说:辽代或者明清时期在佛像基础上开孔,后世镶嵌上特制的眼珠。

  目前也尚未完全的定论。

  于是空空的眼洞便成了北魏佛像的特有标志。云冈石窟佛头像

  2.两佛并坐现象:少年北魏孝文帝与冯太后并立执政,在北魏的政权界同时存在两个权利核心。政治割据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佛教文化,于是“两佛并坐”成了当时佛造像的时代印记。两佛并坐风格两佛并坐小壁龛须弥山

  龙门石窟

  在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后,新的政治中心和佛学中心也随之转移。至此大同云冈石窟逐步停止开凿,随之后继兴起者便是洛阳龙门石窟。早年也曾经到龙门石窟参观过,不过可惜是当年的一些照片,遗憾地找不到存在何处了。

  龙门石窟开凿史从北魏一直延续到隋唐五代时期,其中古阳洞和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作。这一时期的佛像总体给人以清秀的感觉,还不像后世饱满圆润的风格。龙门石窟宾阳中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在几次灭佛运动及千年来的战火几乎已不复存在,但近代来几处寺庙遗址的发掘倒出土了不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雕佛造像。成都万佛寺、青州龙兴寺和河北曲阳县修德寺三处发掘被称作二十世纪中国寺庙考古三大发现。

  成都万佛寺佛造像

  成都万佛寺遗址发掘自清朝光绪年间开始,至今经多次发掘共出土200余坐佛造像,大部分保存于四川省博物院。有幸在多年前也参观过川博的万佛寺石刻馆的专题陈展。川博万佛寺石刻馆

  曹衣出水是南北朝时期佛造像的典型特征。“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曹仲达,原籍西域曹国,生卒年不详,官至北齐朝散大夫。记载中说他善画佛画,也长于泥塑,所做佛画,到了唐代被称为“曹家样”,下面成都万佛寺出土这件佛像衣着如沙,简单的线条勾勒,这是我认为的曹衣出水的典范。石刻馆内景曹衣出水范式万佛寺出土的北魏背屏式佛像

  河北曲阳修德寺佛造像

  我的家乡曲阳县自古以来就擅长大理石雕刻,并获得“中国雕刻之乡”美誉。在南北朝时期曲阳的佛雕艺术达到顶峰,尤其当时处于北齐的势力范围,北齐佛造像更是经典。1953年在河北省曲阳县城西南修德寺塔基下出土,后来1954年又在宋代寺址下发掘出一批石造像,总数计2200余躯,内含纪年铭造像 247躯。自北魏神龟三年(520)迄唐天宝九年(750),其间230年,历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5代,而以东魏、北齐和隋代造像居多。但多为小型单体像,一般残高约20~30厘米。还伴出有半成品和少量石料。

  修德寺石造像的发现和出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佛教考古的一个重要收获。其中石雕精品现主要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馆。曲阳修德寺二佛并坐造像

  在23年国庆节回家探亲之际,特种兵式地参观了河北博物院。里面设置了专门的“曲阳石雕”的专题展厅,全面地展示了自汉代到建国后的曲阳大理石雕刻艺术的发展脉络。

  其中在北朝时期,曲阳成为北方佛造型艺术的中心。自北魏晚期到东魏、北齐佛造像运用了镂雕、描金彩绘、圆雕等技艺,尤其是北齐时期雕像达到艺术的巅峰。释迦摩尼佛坐像背屏石雕秀骨清像风格

  魏晋时代崇尚秀骨清像,塑像往往也是头窄肩细、体态袖长;而清像指容貌俊秀、申请洒脱。上面的塑像便是典型的代表,魏晋时代审美与今日还有几分神似,典型的瓜子脸……修德寺遗址-胁侍菩萨像

  胁侍菩萨体态修长,肩上有披帛,璎珞自肩部披挂而下,雕刻细致精美,线条流畅。如果雕塑完整绝对是佛造像的上等精品,不过现在也有别样的残缺美。最美菩萨头像

  世间最美菩萨头像,如果她被称作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且不接受任何反驳。

  虽然她已晋升河北博物院网红,但她前面的铭牌只有简单的寥寥数字:菩萨头像。

  残余的头像通体由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石质细腻,雕工精湛,并在上面施以彩绘。眼眉修长,双目微闭,面庞丰腴,尤其佛像皮肤显得格外细腻,似有吹弹可破的感觉……

  北齐处于魏晋南北朝后期,当时统治者也颇为残暴,百姓苦不堪言。而此时佛像却尝尝呈现出这种独特的不悲不喜的风格。或许历尽苦难的众生只有在仰视菩萨之时才能获得这份内心的平静。

  其他

  1.东魏佛立像,来自于定州博物馆,佛像残高1.49米,身躯健壮,有别于北魏后期的秀骨清像,并在雕刻技艺上使用了双勾阴线的技法,为东魏首创。东魏佛立像-定州市博物馆藏品

  2.太原蒙山大佛:摩崖大佛开凿于北齐时代551年,距今1500多年。该雕刻也极为传奇,佛像被毁后与周边山体融为一体,直到1983年当地进行地名普查时才再次被发现,后来的佛头为新雕刻的,佛身及底座均为北齐遗物。

  在2011年曾游览此地,那时也是刚刚开始开发景区,为当前开凿时间最早,体量最大的释迦摩尼佛造像,比四川乐山大佛早了200余年,佛像通高仅次于乐山大佛。太原蒙山大佛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