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陶瓷型铸造 4.1概述 陶瓷型铸造(Ceramic Mold Casting)是在砂 型铸造和熔模铸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铸造方 法,又称Shaw Process肖氏法,它是用高质量陶 瓷浆料形成铸型型腔的方法。 4.1.1工艺过程 (1)整体陶瓷铸型的造型过程 首先将模型固定于模板上(a); 再套上砂箱(b); 然后将预先调好的陶瓷浆料倒入砂箱(c); 将表面刮平,等待结胶硬化(d); 待浆料一旦出现弹性即可进行起模(e); 随即点火喷烧(吹压缩空气助燃)(f); 待火熄灭后,移入高温炉中焙烧即成所需的陶瓷型。 整体陶瓷铸型特点 陶瓷浆料多,成本高 透气性差 型壁厚,喷烧时产生较大变形 用于制陶瓷芯或陶瓷镶块 (2)复合陶瓷铸型的造型过程 首先将底套模型固定于模板上(a); 再套上砂箱(b); 然后将预先调好的陶瓷浆料倒入砂箱(c); 将表面刮平,等待结胶硬化(d); 待浆料一旦出现弹性即可进行起模(e); 随即点火喷烧(吹压缩空气助燃)(f); 待火熄灭后,移入高温炉中焙烧即成所需的陶瓷型。 (2)复合陶瓷型制造过程 复合陶瓷铸型,即与金属液直接接触的面层,灌注 陶瓷浆料,而其余部分用砂套或金属套代替。 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CO2水玻璃砂底套陶瓷型。 CO2水玻璃砂套有强度高、透气性好、制作简便等优点。 其特殊之处,在于实现要准备两个模型,一个用于 灌陶瓷浆料的铸件模,另一个用于制造底套,其尺寸 较铸件模大。 4.1.2工艺过程特点 用陶瓷浆料形成铸型型腔,型腔表面光洁、尺 寸精确 铸型的耐火度高,适用于各种不同合金,特别 是高熔点的合金钢 不适合做孔深或多分型面的铸件 存在灌浆过程,不适合浇注批量大的铸件,难 于机械化、自动化 陶瓷型起模后产生缺陷,难于修补 4.1.3应用 可生产较精密、复杂的各种大小铸件,合金不 限,以单件小批为主 主要用于生产各种模具:玻璃制品模具、塑料 制品模具、橡胶制品模具、锻造用模具、铸造用 模具等 4.2陶瓷型铸造工艺 4.2.1母模与底套 (1)母模 可用木模、石膏模、金属模、快速成形样件 尺寸精度 母模公差比铸件公差高 表面粗糙度 比铸件低2级 (2)底套 陶瓷型的底套一般都采用水玻璃砂制作 水玻璃砂可采用CO2硬化或有机酯硬化 对于批量小、尺寸大的零件,制作底套的 模具可在原母模上贴黏土层或橡胶层形成。 黏土层或橡胶层的厚度即为陶瓷浆料层 的厚度。 批量生产时,要制作专用的模型制造底套。 4.2.2陶瓷浆料原材料 (1)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及粒度级配 根据合金种类选择耐火材料种类 粒度级配 目的:为了达到高浆料粉液比,铸件表 面更光洁 粉液比 粉液比即耐火材料和黏结剂之间的比例。粉液 比大,虽然强度会高些,但陶瓷浆料的流动性 差,表面光洁度差。如果粉液比小,虽然流动性 会好,表面光洁度较好,但容易产生裂纹。 铸型常温强度 铸型高温强度 硅酸乙酯32 2.96MPa 3.88MPa 硅酸乙酯40 3.46MPa 4.99MPa 水解计算及水解方法同熔模铸造 加水量B(g) 乙醇加入量C(g) 实际加水量(g) 盐酸加入量D(g) 硅酸乙酯 40 M 0.35 SiO2 16~18% 陈化时间 20~24h 水解时,先在容器内放入纯净水,然后加入酒精,搅拌均匀,随 后量取盐酸及醋酸加入容器内,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器一直处于 搅拌状态,然后缓慢加入硅酸乙酯,其水解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水解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解液 质量。温度最好控制在 40-55℃范围之内。因此,在加入硅酸乙酯 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则需在水解容器外面加冷却水;若温度过 低,则需加大硅酸乙酯的流量,整个水解过程都需在密闭容器内进 行,防止溶剂酒精的挥发。硅酸乙酯加入完毕后,需继续搅拌 2-3 小时,然后装入密闭容器内,待其陈化 24 小时后方可使用。 作用:改变PH值,使黏结剂胶凝 种类:有机和无机两种,以有机催化剂 性能更好 使用无机催化剂的问题:陶瓷型强度偏低,起模时间 要求严格 用有机催化剂的陶瓷型强度高,同时取模时 间范围大(半小时),使操作方便,用量可按图 右中A量 燃烧升华的物质:酚醛树脂、淀粉、萘 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