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主要指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锡经烧制、锻造后所形成的各种器物。中国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汉,历近15个世纪。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最有价值。
青铜器文化是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核心,其中商周时代的礼器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用来让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也不可在市面上进行买卖。
青铜器上的纹饰主要是怪兽,其中最多见的也是这个时期刚刚出现的饕餮纹。饕餮纹是重组变形法则最集中的体现。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礼器上多刻其头形作为装饰。
人兽共生图案的演变显示出上古观念演变的逻辑阶段。艺术与文化从原始向理性演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普遍采用的纹饰是把具体形象抽象化了(如人面鱼纹),而在殷商和西周,则是人兽合一、人兽共存的图案。
总的来看,商周时期青铜器皿上的纹饰是以怪兽为主的。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商代的青铜器形质繁缛华丽,纹饰多兽面纹,充满了神秘、威慑的气氛。西周中期到春秋晚期,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春秋后期到战国,器形奇巧,轻灵,纹饰易于理解。秦汉时期向轻便、精巧方向发展,往往以独特的造型取胜。
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形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