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钢件生产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一、混砂工艺标准
(一)材料要求:
1、造型砂: 符合 GB9442-88 、JB435-63 细粒砂要求,一般选用
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天然砂或石英砂, 原砂粒度根据铸件大小及壁厚确
定,原砂的含泥质量分数应小于 2% ,原砂中的水份必须严格控制,且
一般应进行烘干。
2 、水玻璃: 水玻璃模应根据铸件大小来确定。
(1)小砂型(芯)为加速硬化采用选用 M=2.7 — 3.2 的高模数水玻
璃。
(2 )中型砂型(芯)可选用 M=2.3 —2.6 的水玻璃。
(3 )生产周期长的大型砂型(芯)选用 M=2.0 — 2.2 的低模数水玻
璃。
(二)混制比例(质量分数 % )
造型砂 / 水玻璃 =100 :6~8
(三)混制时间 :一般情况下混制 5 分钟,室温或水玻璃密度较大
时可适当延长混砂时间。
(四)混制后要求: 混制好的造型砂要求无块状或团状,流动性较
好。
二、造型工艺要点:
(一)基本原则:
1、质量要求高的面或主要加工面应放在下面。
2、大平面应放在下面。
3、薄壁部分应放在下面。
4 、厚大部分应放在上面。
5、应尽量减少砂芯的数量。
6、应尽量采用平直的分型面。
(二)基本要求:
1、木模: 要求轮廓完整,无裂纹、无破损、无残缺,表面光洁,
尺寸符合铸造工艺图纸要求,并经常进行尺寸校验。
2 、砂箱: 砂箱的尺寸大小应根据木模规格确定,大、中型砂箱应
焊接箱筋。
3、浇注系统: 根据铸件的结构特点的工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浇注
系统,通常采用顶注式、底注式。
(1)浇注系统设置基本原则: 浇口、冒口安放位置合理,大小适宜
不妨碍铸件收缩,便于排气、落砂和清理,应使铸型尺寸尽量减少,简
化造型操作,节省型砂用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2 )内浇道位置的注意事项。
1)内浇道不应设在铸件重要部位。
2 )应使金属液流至型腔各部位的距离最短。
3 )应不使金属液正面冲击铸型和砂芯。
4 )应使金属液能均匀分散,快速地充满型腔。
5 )不要正对铸型中的冷铁和芯撑。
4 、冒口
(1)冒口设置基本原则:
1)根据铸件的结构和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冒口的形状、 大小和安放位
置。
2)根据冒口的有效补缩范围合理地确定冒口数量。
(2 )冒口设置基本要求:
1)对于壁厚不均匀的铸件,每个热节部位都必须设置冒口。
2 )应尽量设置在铸件被补缩部位的顶部或近旁。
3 )当铸件在不同高度上有热节需要补缩时,可设置多个冒口,但
各冒口的补缩区必须隔开。
4 )冒口最好不设置在铸件重要的或受力较大的部位。
5 )应尽量使内浇道通过冒口。
6 )冒口应尽量不设置在铸件应力集中处。
7 )冒口最好设置在铸件需要机械加工的表面上。
(三)造型操作:
1、操作流程
顺序是:选取合适砂箱→放置木模→填砂→紧实→放置上砂箱→安置浇冒口
→填砂→紧实→起模修型→硬化
2 、操作方法及质量标准
(1)根据铸件模型的形状和大小,选取合适的砂箱。
(2 )把铸件模型放到砂箱内的适当位置。
(3)往砂箱中加入适当造型砂,使用工具将砂箱中的造型砂紧实,紧实程
度要适中。
(4 )用刮板刮去高出砂箱的造型砂,使砂型表面和砂箱的边缘平齐。
(5 )用毛刷清理模型表面浮砂,覆盖塑料薄膜并使薄膜平整。
(6 )放置上砂箱,上、下砂箱箱口要对齐。
(7 )在上砂箱中合适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