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铸造在汽车生产行业有着巨大的作用,最早的记录是在上个世纪的欧美国家,早先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直到1958年美国最先将低压铸造技术用在了汽车的生产上,这才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那低压铸造的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成为划时代的工艺方法?请看江苏邦得铸造有限公司为您分析。
低压铸造基本原理就是在密闭的保持炉的熔汤表面上施加比大气压大0.01~0.05Mpa的空气压力或惰性气体压力,熔汤通过浸放在熔汤里的给汤管(升液管)上升,被压进与炉子连接着的上方的模具内。熔汤是从型腔的下部慢慢开始充填,保持一段时间的压力后凝固。凝固是从产品上部开始向浇口方向转移,浇口部分凝固的时刻就是加压结束的时间。于是就凭借浇口的方向性凝固和从浇口开始的冒口压力效果得到了完美的铸件。最后当铸件冷却至固相温度以下便可从模具中取出产品。
低压铸造还没有完善,在现代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
优点:
1)铸造利用率非常高。(85~95%)
由于没有冒口和浇道,浇口较小,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费和加工工时。
2)获得完美的铸件。
容易形成方向性凝固,内部缺陷少。
3)气体、杂物的卷入少。
可以改变加压速度,熔汤靠层流进行充填。
4)可以使用砂制型芯。
5)容易实现自动化,可以多台作业、多工序作业。
6)不受操作者熟练程度的影响。
7)材料的使用范围广。
缺点:
1)浇口方案的自由度小,因而限制了产品。
(浇口位置、数量的限制,产品内部壁厚变化等)
2)铸造周期长,生产性差。
为了维持方向性凝固和熔汤流动性,模温较高,凝固速度慢。
3)靠近浇口的组织较粗,下型面的机械性能不高。
4)为了保证浇口形状和位置,需要全面的严密的管理(温度、压力等)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低压铸造不断克服技术难题,不管是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发展的都十分迅速,而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和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低压铸造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