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技术论文篇1
《铸造技术》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铸造协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铸造技术》是一本集中报导我国铸造领域先进科研成果、实用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经验以及铸造行业发展动态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铸铁、铸钢和有色合金铸造等整个铸造工业领域。《铸造技术》是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0-8365,国内统一刊号:CN:61-1134/TG。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此外,为了扩大铸造工作者的视野,了解和借鉴与之相关专业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改版后的《铸造技术》杂志还开设了实用成型技术、设备改造及铸件加工等栏目。
为了进一步办好《铸造技术》杂志,更好地为科研、生产及广大读者服务,促进我国铸造行业的科技交流与技术进步,热诚欢迎广大从事铸造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工作者踊跃投稿。现将有关投稿事宜重申如下:
1. 本刊主要刊登铸造材料、铸造工艺、铸造管理、铸造市场与信息方面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工艺技术改进、设备改造、检测方法等的经验介绍;内容充实、结合国情的技术评述和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
2.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重点突出,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炼,结论明确,引用资料请给出参考文献。文稿内容有关保密问题,请作者自行负责。试验研究、技术报告及综述类论文限6000字以内,正文前附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2~5个关键词。其它文稿限3000字以内,并附英文文题。
3. 属于各种基金资助或获奖的项目,须注明并提供其相应的基金资助证明或获奖证明复印件。因本刊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用刊,来稿时,请附上论文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出生地、民族、职称、学位、职务等个人简况,作者单位要求到二级单位(学院、系、研究室、分厂、车间等),并有中英文对照。
4. 插图需描绘清晰,图宽限70 mm和140 mm两种。照片一般不大于70×50 mm,细节清晰,层次分明,图上可有可无的字和符号一律删除。图和照片插在稿件中。图和照片总和一般不超过8幅。
5. 对不符合本刊风格的稿件,编辑部有责删改,作者如不希望删改,请投稿时说明。
6.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请投稿时说明。
铸造技术论文篇2
铸造技术盛行之后,反重力铸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变得广泛,为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反重力铸造属装备技术的一种,具有铸造成本低,铸造效率高,有效改良铸件质量等特点,可推广应用到薄壁构件生产中。基于反重力铸造技术在装备生产中的重要性,笔者现结合反重力铸造技术特点,对反重力铸造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详细内容如下。
1 反重力铸造技术的应用现状
反重力铸造技术与传统重力铸造技术原理不同,它在铸造构件时所产生的驱动力刚好与构件重力方向相反,需要克服重力作用来获得铸件。这一铸造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具有充型平稳、组织性能强、不破坏铸件质量等优点,能有效保证铸件的铸造质量。目前,反重力铸造技术主要有三种实施方法,一是低压铸造,二是差压铸造,三是调压铸造。三种铸造方法各具特点,应用于实际生产时都能保证铸件质量,提高铸件性能。
1.1 低压铸造技术
反重力铸造技术中,低压铸造的产生时间最早,20世纪1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低压铸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坩埚内部气压来控制并解决充型与补缩之间的矛盾,以确保重力铸造的充型平稳性,防止铸件表面产生气孔或者夹渣,影响铸件质量。传统重力铸造技术在具体实施时一般采用底注方法,而由于受到底注原理的影响,铸型内部温度会发生变化,温度场可能出现分布不均匀情况,进而导致冒口补缩受阻,难免会对铸件质量产生影响。因此研究人员改良了铸造技术,利用低压铸造方法来铸造装备,利用低压铸造技术所具备气压充型原理,将铸型内的补缩通道、浇道结合到一起,形成一条通道,同时保持铸型内部温度,保持温度场分布均匀,使温度梯度与铸型内部压力梯度保持一致,成功解决了浇注和补缩矛盾。下图1为低压铸造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低压铸造技术具有极好的充型平稳性,能适当提高铸件的致密性,保证铸件质量,当前在厚大断面铸件铸造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差压铸造
差压铸造方法的兴起时间在20世纪60年代,它是继低压铸造技术之后,创新、发展起来的新型铸造技术。由于低压铸造技术只能控制坩埚内部气压,无法控制铸型的外部大气,所所以难免存在技术缺陷。为了改进低压铸造存在的技术缺陷,研究人员在低压铸造原理上探讨研发出了差压铸造技术,使差压铸造既具备低压铸造技术特点,又具备压力釜铸造技术特。探析差压铸造技术原理,发现其在应用时能将铸型内的上、下压力同时控制起来,然后铸造装备,保证充型平稳、铸造安全有效。差压铸造时,如果采用减压法进行装备铸造,铸造过程中铸型会在压力变化下产生压差,铸型产生的压差越大,其排球能力就越强,气孔就越不容易形成。所以,压差铸造法的使用能有效提高铸件质量,减少气孔的产生率。下图2为差压铸造原理图。
差压铸造比低压铸造更加有效、可行,它不仅具备低压铸造特点,能实现低压铸造装备,还具有压力釜铸造特点,能改善铸件质量,减少气孔产生,降低铸件的热裂可能性。
1.3 调压铸造
调压铸造技术具有充型能力强、补缩性能高两大特点,并且能在铸造过程中实现真空冶金。与差压铸造技术相比,调压铸造技术的性能更加完善。现代工业常将调压铸造技术应用于薄壁铸件的铸造工艺中,它能提高薄壁铸件的精密性,能突破复杂结构铸件精密组芯技术,解决一些关键性难题。
调压铸造技术的最大应用优势是能大大提高金属液的利用率,能提高薄壁铸件的充型能力,减少铸件表面气孔的产生率,避免铸件质量缺陷。
2 反重力铸造技术的发展分析
2.1 反重力铸造电控技术的发展
纵观目前国内外反重力装备的控制系统,单板机控制系统已成为历史。随着计算机和PLC等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反重力铸造装备控制系统的更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控制系统基本上有2种方式:
1)由工业化一体工作站结合各种数字量或模拟量输入输出板卡组成,该系统可发挥工控机的强大优势,采用高级语言编写更为复杂的执行或监控程序,用于数据采集PCI系列板卡具有很高的采集速度。国内研制开发的BH1型低压铸造计算机控制系统、T482型低压铸造控制系统都采用此种结构;
2)由PLC控制装置与触摸屏或工控机组成上下位机结构的控制系统,PLC大多采用德国SIEMENS或是日本MITSUBISHI公司产品,作为下位控制机,完成设备的顺序动作控制,工控机或触摸屏作为上位监控管理机,实现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以及参数设置修改、数据保存与处理等功能。
2.2 反重力气控技术的发展
人们在反重力铸造装备的研制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更适合于反重力铸造装备使用的专用调节阀。例如,电气比例阀、直行程电动调节阀也在反重力铸造装备中得到了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德国GIMA公司率先在反重力低压铸造装备中使用了数字组合阀,开发出了专用BAC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控制效果。近些年来,国内的反重力铸造装备研制单位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重力铸造专用数字式组合阀,并在不同种类的装备技术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数字式组合阀技术的运用,计算机可直接采用数字信号进行控制,调节阀的不同流量状态可实现阶跃式调节,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压力控制精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反重力铸造装备技术在当前生产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反重力铸造装备技术已经能够实现自动化、远程化动态监控,能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来对铸造工艺进行控制,确保装备与铸件的铸造质量,使铸造工艺过程随时处于最佳状态,切实保证铸件质量。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对反重力铸造技术的种类作了分析,探讨了低压、差压与调压三种铸造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并展望了反重力铸造装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得出一系列结论,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铸造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
电磁场;电磁搅拌技术;金属铸造
电磁场在金属铸造的得到应用的主要原因是金属是电的良好导体并且它能在金属在磁场和电流的综合作用下金属内部产生了电磁力。在产生电磁力的情况下进行人为干预,利用电磁力对融化金属进行传输和非接触下搅拌及形状控制从而达到金属铸造的预期效果。电磁技术在金属铸造中的应用将会对金属铸造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电磁搅拌技术及其应用
(1)电磁场的搅拌技术。电磁搅拌技术的原理是:当金属在熔化炉中呈液体状态时,液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人们利用不同形式的磁场发生装置通过对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产生的电磁力进行控制。通过电磁力对连铸过程中的钢水的流动性、传热和凝固过程的控制,使钢水的流动性、传热和凝固过程按照人们预想的状态进行,从而使钢的清洁度得到提高,铸造毛坯的等轴晶区偏析得到降低,中心疏松的症状得到较少,以及在铸造过程中容易造成的缺陷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实现了铸造出的毛坯达到了优质、高等级的目地。(2)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及使用现况。人们通过电磁对液态金属的水平、竖直向上、竖直向下的不同方向进行搅拌,对不同的电磁搅拌下的铸造毛坯的清洁程度检测试验。试验通过三维有限元磁流体数值模拟对不同方向电磁搅拌后的铸造毛坯进行检测的方法,发现竖直向上的电磁搅拌方式可以减少钢液的深度有利于钢液中杂物的上浮,改善了铸造毛坯的质量。通过试验发现,电磁搅拌对减少等轴晶区偏析,去除有害杂质,净化钢水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优点。但如果电磁搅拌器的安装位置不正确导致搅拌强度过大时就会时这些优点大打折扣。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论证,弯月面波动是连铸毛坯缺陷的主要因素,而电磁搅拌器的安装位置不正确是造成弯月面的主要原因。钢液在电磁搅拌的离心力作用下,在液体表面形成漩涡使型壁附近的金属向上凸起、中心位置的金属面出现凹陷,从而弯月面的稳定性遭到破坏,阻碍了剂的流入,降低了效果。而因为中心位置金属面的凹陷使保护渣被卷入钢液中造成铸件毛坯夹杂缺陷。月弯面的不稳定性使结晶面的控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这方的研究还不透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2电磁制动技术及应用
(1)电磁制动技术。电磁制动技术的原理:电磁制动技术的关键要素是洛仑磁力。当液态金属流速方向的垂直方向上产生恒稳磁场时,液态金属流经恒稳磁场与磁感应强度方向重合处,根据欧姆定律,在液态金属中产生感生电流,而感生电流与恒稳磁场的交互作用又在液态金属中产生与流速方向相反的洛仑磁力。人们经过对洛仑磁力的控制从而实现对液态金属的流速控制。(2)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电磁控制技术是稳定在结晶器内金属液体流动的有效手段,尤其在薄板坯连铸的行业受到用户重视。电磁制动技术使金属液体在注流时避免发生铸造毛坯初期因坯壳被钢水重熔等现象的发生,使结晶器窄边的冲刷强度减少,从而使铸造毛坯横裂的凝固缺陷得以减少。
3电磁屏蔽技术及其应用
(1)电磁屏蔽技术。电磁屏蔽技术的原理:钢液在搅拌器的离心力作用下,在液体表面形成漩涡使型壁附近的金属向上凸起、中心位置的金属面出现凹陷,从而弯月面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在搅拌器线圈的上部安装具有吸收搅拌器上部漩涡的强磁材料,可以消弱弯月面附近的磁场强度,保证了弯月面的稳定性。(2)电磁屏蔽技术的应用。电磁屏蔽技术是降低弯月面附近磁场强度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大幅度增加搅拌强度,使表面裂纹和皮下夹杂得到减少,提高铸造毛坯质量。
4电磁薄带连铸技术及应用
(1)电磁薄带连铸技术的原理。当铸造方向向外接通直流电源时,在辊子间设置耐火材料并外加恒定的磁场,直流电源磁场之间产生平行于辊子轴的电磁力,封住堰与辊间的钢水。(2)电磁薄带连铸技术的应用。侧封是薄带连铸的关键技术,薄带连铸密封不好的情况下,钢水会进入棍子和挡块之间形成尖锐的突出物。当薄带从间隙拉出时,大的突出物就有可能将带边撕裂;而利用电磁技术实现无接触侧封的方法不仅能封住钢水,而且随着铸造方向向外接通的电流的增加,熔潭的深度也相应的增加。电磁薄带连铸技术与原本单一的电磁侧封相比,电磁薄带连铸技术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辊子与堰的钢水自由面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5电磁在金属铸造中的作用
电磁在金属铸造中起到了如下的作用:(1)使铸件表面非常光滑,不需要铸造后的产品进行去皮加工同时没有了常规铸模生产所造成的缺陷保证了产品质量;(2)使铸件内部组织均匀,晶粒细小;(3)冷却时不需要使用油,保证了冷却水的重复利用,工人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改善;(4)铸造成品的速度同比得到了增加,同时也提高生产率;(5)可铸造复杂形状的铸件。
6总结
在铸造过程中从表面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磁技术的核心技术就是用电磁力控制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中的流动性,用来改善铸造毛坯的机构、质量及性能的过程。在常规金属铸造时会存在组织不均匀、偏析、铸造应力和裂纹等缺陷,但在铸造时加入电磁场就会较好的消除铸坯的铸造应力及偏析等缺陷提高了铸坯的质量。电磁场的应用在整个金属铸造的工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建华.电磁场在金属铸造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11(34):118-119.
铸造技术论文篇4
复合材料铸造技术
机械产品在超更多样化、特殊化的方向发展,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快了铸造零件性能的提升速度。为了不断提高金属材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利用非连续增强材料的特殊成分来满足符合材料的要求,通过加入晶须、颗粒等材料来加大强度、韧性,材料行业的迅猛发展造就了规定方式排列增强相方式,同时利用控制顺序凝固技术的优势,通过调节排列方式来铸造零件,使其带有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在区别于其他普通单相组织材料的基础上提供更全面、详化的发展空间,而复合材料铸造技术也会应用更广泛。
半固态金属铸造技术
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将半固态金属铸造技术应用于铸造业,该类技术充分考虑了金属铸造中树枝网络骨架产生的问题,强烈搅拌处于凝固过程的金属,使其呈现出颗粒状组织,半固态金属液的形成对下一步铸造无疑是有益的。半固态金属液附带的流动性使其能承担更多挤压的工作,所以针对有特殊要求、形状的材料来说,半固态金属液能同时满足形状和性能两方面要求,且不会发生缩裂、气孔、强铸造应力等现象,保证小偏差的尺寸和收缩量,铸造出细小的晶粒,不断延长模具寿命,省略了加工过程的复杂流程。现代铸造业应寻找近净成形技术和金属铸造工序的契合点,通过半固态金属铸造技术来完成两者的衔接,满足模具重力、挤压等方面要求。
铸造技术论文篇5
主管单位:沈阳铸造研究所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机械工业部沈阳铸造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4977
国内刊号:21-1188/TG
邮发代号:8-4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铸造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CA精密铸造计算机辅助工程
1引言:
精密铸造是用可溶(熔)性一次模型使铸件成型的方法。精密铸造的最大优点是表面光洁,尺寸精确,而缺点是工艺过程复杂,生产周期长,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多,生产中对材料和工艺要求很严[1]。在生产过程中,模具设计和制造占很长的周期。一个复杂薄壁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可能需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随着世界工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设计要求响应时间短。特别是结构设计需做些修改时,前期的模具制造费用和制造工期都白白地浪费了。因而模具设计和制造成为新产品开发的瓶颈。计算机辅助工程的发展,使得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成为可能。三维CAD可以把设计从画图板中解放出来,大大简化了设计者的设计过程,减少出错的几率。并且随着快速成型(RP)技术,特别是激光选区烧结工艺(SLS)的发展[2,3,4],三维模型可以通过RP设备,快速转变成精密铸造所需的原型,打破了模具设计的瓶颈。另外在传统铸造中,开发一个新的铸件,工艺定型需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最后根据多种试验方案的浇铸结果,选择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铸造工艺方案。多次的试铸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用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可以指导浇注工艺参数优化,预测缺陷数量及位置,有效地提高铸件成品率。CA精密铸造技术就是将计算机辅助工程应用到精密铸造过程中,并结合其他先进的铸造技术,以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来完成复杂产品的研发和试制。目前,利用CA精铸技术,已完成多种航天、航空、兵器等关键部件的试制,取得满意的效果。
2材料与实验方法
CA精铸可应用于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铝合金等多种合金,CA精铸工艺流程见图1。三维模型可采用IDEAS、UGII、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工艺结构和模型转换采用MagicRp进行处理和修复,在AFSMZ320自动成型系统上进行原型制作,采用熔体浸润进行原型表面处理,凝固过程数值模拟采用PROCAST和有限差分软件进行计算。
3CA精密铸造工艺的关键问题及相关技术讨论
近年来,与CA精铸技术相关的三维CAD设计、反求工程、快速成型、浇注系统CAD、铸造过程数值模拟(CPS)以及特种铸造等单体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为集成化的CA精铸技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CA精铸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为了使各单体技术成功地用于CA精铸,必须消除彼此之间的界面,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产品开发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先进设计+先进材料+先进制造。
3.1三维模型的生成与电子文档交换
如何得到部件精确的电子数据模型,是CA精铸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三维CAD软件、逆向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项工作变得简单而且迅捷。在此主要介绍利用IDEAS进行实体建模和数据转换的过程。IDEAS9集成了三维建模与逆向工程建模模块。通过MasterModeler模块可以得到复杂模型(见图2),既可以进行全几何约束的参数化设计,又可进行任意几何与工程约束的自由创新设计;曲面设计提供了包括变量扫掠、边界曲面等多种自由曲面的造型功能。逆向工程Freeform可将数字化仪采集的点云信息进行处理,创建出曲线和曲面,进行设计,曲面生成后可直接生成RPM用文件,也可传回主建模模块进行处理(见图4)。实体文件生成后需转变成STL文件(见图3)以作为RP设备的输入。转换过程应注意选择成型设备名称,通常选用SLA500,三角片输出精度在0.005~0.01之间。采用MagicRp处理时应注意乘上25.4,得到实际设计尺寸。
3.2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
3.2.1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原理
铸造是一个液态金属充填型腔、并在其中凝固和冷却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对铸件质量产生影响的复杂现象。实际生产中往往靠经验评价一个工艺是否可行。对一个铸件而言,工艺定型需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最后根据多种试验方案的浇铸结果,选择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铸造工艺方案。多次的试铸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铸造过程虽然很复杂,偶然因素很多,但仍遵循基本科学理论,如流体力学、传热学、金属凝固、固体力学等。这样,铸造过程可以抽象成求解液态金属流动、凝固及温度变化的问题,就是要在给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求解付立叶热传导方程、弹塑性方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求解物理过程的数值解成为可能。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可对极其复杂的铸造过程进行定量的描述。
通过数学物理方法抽象,铸造过程可表征成几类方程的耦合:
1热能守恒方程: 2连续性方程: 3动量方程: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是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有限元差分法数学模型简单,推导简单易于理解,占用内存较少。但计算精度一般,当铸件具有复杂边界形状时,误差较大,应力分析时需将差分网格转换成有限元网格进行计算。有限元法技术根据变分原理对单元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单元总体合成,模拟精度高,可解决形状复杂的铸件问题。无论采用什么数值方法,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软件应包括三个部分:前处理、中间计算和后处理。前处理主要为中间计算提供铸件、型壳的几何信息;铸件和型壳的各种物理参数和铸造工艺信息。中间计算主要根据铸造过程设计的物理场,为数值计算提供计算模型,并根据铸件质量或缺陷与物理场的关系预测铸件质量。后处理是指把计算所得结果直观地以图形方式表达出来。图5是铸造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组成。
铸造过程流场、温度场计算的主要目的时就是对铸件中可能产生的缩孔缩松进行预测,优化工艺设计,控制铸件内部质量。
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铸造过程的模拟,可以得到各个阶段铸件温度场、流场、应力场的分布,预测缺陷的产生和位置。对多种工艺方案实施对比,选择最优工艺,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成品率。
3.2.2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5]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世界上已有一大批商品化的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表明这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这些软件大都可以对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精密铸造和压力铸造等工艺进行温度场、应力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可预测铸件的缩孔、疏松、裂纹、变形等缺陷和铸件各部位的纤维组织、并且与CAD实体模型有数据转换接口,可将实体文件用于有限元分析。
ProCAST是目前应用比较成功的铸造过程模拟软件。在研制和生产复杂、薄壁铸件和近净型铸件中尤能发挥其作用。是目前唯一能对铸造过程进行传热-流动-应力耦合分析的系统。该软件主要由八大模块组成:有限元网格剖分,传热分析及前后处理,流动分析,应力分析,热辐射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电磁感应分析,反向求解等。
它能够模拟铸造过程中绝大多数问题和物理现象。在对技术充型过程的分析方面,能提供考虑气体、过滤、高压、旋转等对铸件充型的影响,能构模拟出消失模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几乎所有铸造工艺的充型过程,并对注塑、压蜡模和压制粉末材料等的充型过程进行模拟。ProCAST能对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类传热问题进行求解,尤其通过“灰体净辐射法”模型,使得它更擅长解决精铸尤其是单晶铸造问题。应力方面采用弹塑性和粘塑性模型,使其具有分析铸件应力、变形的能力。
对铸件进行分析时,简单的模型网格可以直接在ProCAST生成。复杂模型可以由IDEAS等软件生成,划分网格后输出*.unv通用交换文件,该文件应带有节点和单元信息。Meshcast模块读入网格文件后输出四面体单元用于前处理。PreCast对模型进行材料、界面传热、边界条件、浇注速度等参量进行定义,最后由ProCAST模块完成计算。
应用IDEAS与ProCAST,我们对某发动机部件进行了凝固过程模拟。该部件由于有一个方向尺寸较薄,浇注过程中极易发生裂纹与变形,通过模拟,对浇注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减少应力集中,防止变形和开裂,取得明显的效果。
结论:
1.计算机辅助工程与精密铸造结合而成的CA精密铸造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缩短研制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铸造技术论文篇7
随着计算机及相关科学的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压铸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压铸理论的研究途径不外乎传统的试错法等试验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法。相比之下,计算机模拟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掌握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优化铸造工艺参数,确保铸件的质量,而且能缩短试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计算机模拟有了长足发展,其在压铸技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模拟软件的开发及其应用方面也有较多的研究。
1 模拟软件
铸造模拟软件作为一个系统分析软件,在铸造成型技术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此类软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工业国家,近10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美国流体科学公司研发的FLOW3D是一款三维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学分析软件,主要分析充型过程中金属流体的速度场、压力场、温度场、自由表面变化以及铸型的温度场;精确描述凝固过程、计算冷却或加热通道的位置以及加热冒口的适应,给出用宏观变量温度梯度、凝固速度和凝固时间表达的微观缩松准则函数,预测可能发生缩松、缩孔缺陷的主要位置。该软件能分析多种金属的多种铸造过程,已有用于镁合金压铸生产的例子。法国ESI公司开发的ProCAST铸造过程模拟软件,除了能进行流场、温度场的模拟外,还能进行热应力模拟、微观结构模拟,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可以模拟多种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精密铸造、低压铸造、压力铸造等。德国MAGMA公司研究开发的MAGMASOFT软件能分析压铸过程的传热和流体的物理行为,凝固过程中的应力及应变,微观组织的形成,可以准确地预测铸件缺陷。该软件可以模拟多种金属的常见铸造工艺过程,并能模拟压铸过程的应力应变。此外还有法国的SIMULOR、芬兰的CASTCAE、西班牙的FORCAST、瑞典NOVACAST、日本的CASTEM和JSCAST、韩国的AnyCAST等软件。从功能上看,这些软件可以对压铸等多种工艺进行温度场、流场、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也可以预测铸件的缩孔、缩松、裂纹等缺陷以及铸件各部位的组织。
在国内,北京中铸创业科技有限公司的HZCAE/InteCAST软件,以充型过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为核心,对铸件进行铸造工艺分析,主要分析冷却凝固过程、流动充型过程、充型换热耦合过程;能预测夹渣、卷气、冷隔、浇不足、缩孔、缩松等缺陷。可用来分析铸钢、球铁、灰铁、铸铝、铸铜、铸镁等各种铸造合金的金属型、精铸、低压铸造、压铸等。北京北方恒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CASTsoft/CAE软件集三维造型文件接口、有限差分网络自动剖分、铸造过程仿真、铸造缺陷预测、热应力计算、工艺优化及结果显示为一体,对铸件形成过程中的流场、温度场、热应力场进行模拟,预测铸造缺陷。该软件用于铸钢、铸铁和有色金属的差压铸造、低压铸造、金属型铸造和精密铸造等。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开发的“华铸CAE”铸造工艺分析软件,以铸件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技术为核心,对铸件的成型过程进行工艺分析和质量预测,适用多种铸造合金和铸造方法。国内软件在镁合金压力铸造方面应用较少,这与国内镁合金及镁合金压铸技术起步晚有一定关系。
2 模拟数学物理模型
常用的数值模拟算法有有限差分法(FDM)、直接差分法(DFDM)、控制体积法(VEM)、有限元法(FEM)和边界元法(BEM)等,目前涌现出了无单元法(EFM)、并行计算技术等。这些算法中,以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应用较多。
铸造充型模拟过程中,将金属液看作不可压缩的流体,其流动服从质量和动量守恒,其数学形式是连续性方程和Navierstocks方程,压铸件充型过程中金属液的流动通常是紊流流动,常用涡粘性模式中的kε双方程模型来描述充型过程的紊流现象。凝固过程包括热量传递、动量传输、质量传输和相变等一系列过程的耦合,由于压铸生产的时间短,一般只计算温度场。在温度场计算中对结晶潜热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有温度回升法、等效比热和热焓法,Procast软件采用的是热焓法。
3 数值模拟研究方向
目前,对压铸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有:模具与压铸件的温度场、型腔充型过程的流场、模具与压铸件应力场,凝固过程微观组织等,这些模拟对优化工艺参数,合理设计浇注和排溢系统,预测铸件缺陷,提高压铸件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未形成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准则;另外,针对特种合金的新压铸技术模拟研究的报告较少,可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促进镁合金新压铸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计算机模拟为直观了解压铸过程的规律和理论提供了便利,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性能分析、制造和生产管理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对软件的集成化要求越发显得重要。因此,软件开发既可以走大集成化的路子,也可以走小集成化多接口的路子;模拟镁合金压铸成型并得到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对镁合金压铸成型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铸造技术论文篇8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
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参加将于5月15-16日在北京21世纪饭店举办的第28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太地区大会非政府组织磋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从议程到行动继非政府组织粮食主权论坛之后。此次磋商会议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粮食主权计划委员会亚洲分会(IPC-Asia)主办,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协办。届时,来自亚太地区80多个民间组织的100余名代表将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宣言将在5月17-21日召开的27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太地区大会上宣读。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
1.亚太地区粮食和农业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如何在地区和国家层面执行全球行动议程/公民社会战略。
2.亚太地区粮食和农业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如何根据目前形势确定今后行动的参与者。
3.参会机构起草非政府组织建议书提交给第27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亚太地区会议,继续呼吁维护农民的利益。
真诚地期待着您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会议邀请函范文
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x中国铸造活动周将于201x年11月13-17日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是中国铸造业的一次盛会,是铸造行业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和产品展览的良好平台。活动期间将进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并组织新技术、新材料展览会,还将组织一系列的行业活动。会议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收到的论文数量超过140篇。我们热诚邀请广大从事铸造研究、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人员莅临此次盛会。
会议主题:先进铸造技术及铸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学术与技术交流:大会特邀报告;铸钢、铸铁、铸造工艺及铸造材料、特种铸造与有色合金、铸造装备等领域学术研究交流及生产技术研讨。
展览会:年会期间将举办展览会,为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开发市场提供机会和平台。
企业信息:
在大会报告期间将安排半个小时的企业信息时间,原则上每个企业的演讲不超过5分钟,按企业报名的先后顺序排满为止。
工厂参观:中天创展球铁有限公司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内容: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二十五次秘书长工作会议;圣泉之夜晚宴、兴业之声晚宴;第十三届(201x年度)福士科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颁奖活动。
会议邀请函模板
伴随着流动性紧缩政策的持续,房地产调控在经历了限购、征收房产税一系列政策调控后,房价仍没有明显下降。而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增速高达34.3%,远远超过20xx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现在,我们更关心的是,房价会降吗?房地产企业现状如何?房地产市场是否会面临更多调控政策?
我们特邀各位嘉宾和我们一起讨论。
主办单位:xx公司
铸造技术论文篇9
一、国内外铸造产业集群的现状
1、国外铸造产业集群
全球已出现不少现代铸造工业园。如美国洛杉矶一铸造工业园,年产60万吨,产值达55亿美元。韩国、台湾地区等中、小铸造企业较多,往往以集群产业的形式存在,可共享物流系统、检测中心、信息中心、开发中心等,集聚效应显著。印度在铸造产业集群方面比中国铸造业先行一步,铸造厂家总数仅次于中国。在印度有5000个以上的铸造厂点,每年生产铸件约750万吨。
2、我国的铸造业与铸造产业集群
我国的铸造业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经时代变迁、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原生态的初级产业集群。历史上中国三大铸造之乡:河北泊头、江苏无锡和广东佛山,其中泊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还有小有名气的浙江永康和湖南的嘉禾等。 我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铸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初级铸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向着专业化、集聚化、工业园区化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铸造产业集群将近300个,大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色经济圈相适应,而铸造产业群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金三角、环渤海四大地区。
二、我国铸造产业集群的不足之处
我国虽然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铸造产业集群水平却很低。大多数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铸造产业集群,停留在铸造企业聚集、"扎堆"的低水平状态,尚不具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主要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铸造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小、低、弱、散、差"状况严重影响竞争力,即规模小、层次低、管理弱、摊子散、环境差。
2、集聚区内同行业无序竞争
集聚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各集聚区大多在地方行政区划框架中孤立发展,配套性不强,有过度竞争的趋势。一方面,同行业之间缺少正面交流和相互合作,缺少现代企业团队协作精神,缺少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另一方面,同行业之间产与销连接不紧,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扬弃,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地区行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3、区域内缺少特色品牌
缺少特色品牌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壮大。从企业自身和产业发展角度看,现有铸件的注册商标、专利、知名品牌数量极少,如:宁国凤形磨球和上海一达压铸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圣泉树脂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多数铸造集聚区缺少品牌效应,影响了产品消费知晓率和市场占有率,与铸造产业的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制约了铸造产业集群发展。
4、从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差,专业人才缺乏困扰铸造企业发展壮大。我国的铸造技术与管理人员不但缺乏、水平不高,而且分布不均。调查结果显示:一汽铸造、东风铸造、内蒙一机等国营骨干铸造厂,技术、管理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8.6-15.8%,大多在10%以上;而为数众多的民营铸造企业,其技术管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则在1.2-15.5%之间,除个别厂在10%以上外,绝大多数厂在5%以下;多数家庭作坊式铸造企业技术人员比例甚小,甚至没有。加之,铸造厂工作环境差、强体力劳动、待遇低,从而工人难招,尤其是技工更难招。不少大型骨干铸造企业都招有数量较多的农民工,甚至在自动化流水线上也使用农民工。沿海地区铸造厂的工人大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流动性强、未经专业培训、质量意识差、不安心。
5、管理粗放,无组织上、体制和制度上的保障,企业无序化发展,部分集聚区所在的地方政府领导只注重发展本地经济,不注重区域间的专业分工合作,没有集群发展规划,更谈不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集聚区内多是相同产品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政策不配套;没有铸造行业协会或虽有协会但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大都缺乏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缺乏对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引导和监督。
面对目前,我国铸造产业集聚区大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结构趋同、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任务将变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我国铸造产业集群由大变强的措施
提高我国铸造产业集群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拟以铸造工业园区、铸造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铸造行业准入制度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市场配置与政府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各地区铸造产业的优势互补和集群效能,促进管理精益、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之路。
2.积极推行铸造行业准入制度
3.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无论是在提高铸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是在大力发展铸造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如果还是保持目前我国铸造企业的这种数量多、规模小和无序竞争的局面,就无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通过推行即将正式公告的"铸造行业准入条件",逐步淘汰不具备经济生产规模,高能耗、高污染的铸造企业。
4.推动重点铸造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抓住品牌铸件、市场、专业化生产和龙头大户四个关键环节,选择特色铸造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作为样板,深入调研、重点支持。
5. 充分发挥铸造协会作用。强化对产业集群工作的专业指导与服务,在发展和优化铸造产业集群方面,行业组织的推动、导向作用不可或缺。
6.建立和完善鼓励铸造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刘晓辉.中国铸造产业发展五大要点[J].铸造技术. 2012(07)
[2]姜士平.铸造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J].铸造. 2011(09)
[3]郭淑芬,赵魁元.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特征探析--以山西晋城铸造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 2007(09)
[4]张立波,温平,支晓恒.中国铸造行业第四届高层论坛主题报告发展铸造产业集群促进我国铸造业由大变强[J].铸造技术. 2009(12)
铸造技术论文篇10
虚拟仿真技术是21世纪信息技术的代表,它的互动性和逼真性有望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升级[1-5]。教育部2018年4月18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其中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重要的载体[6]。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在冶金教学方面已有不少成功引用的案例[7-9]。本文通过构建金属砂型铸造成形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交互式的虚拟三维模型,引导学生熟悉砂型铸造的步骤、工艺及质量分析等,以期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金属成形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为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借鉴。
一、平台架构及操作
平台架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采用Unity3D制作,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置入不同模具(零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浇铸系统与分型面,确定成形工艺,按照步骤执行,仿真最后铸件成形质量,反推成形工艺对成形质量的影响,总结出影响铸件质量的关键因素,生动、快速理解液态金属成形技术要点。虚拟仿真砂型铸造交互操作分为13个步骤:安放模具,用鼠标将所选零件放置于砂箱内;填砂紧实,通过控制铲子,将型砂填入砂箱,并用压头压实;修整,控制模板,将型砂抹平;翻转下砂箱,控制下砂箱,将其翻转;修整分型面,撒上分型砂;放置上砂箱,控制浇口棒放于合适的位置;填砂紧实,控制铲子,用型砂填满上砂箱;修整,控制模板修整;插通气孔,用针在合适位置布置通气孔;拔出浇口棒,并分开上下砂箱;起模,用针起模;修型,挖内浇道;合箱,将上下砂箱合上,开始浇筑。学生首先在模具库中选择要铸造的零件,每种零件对应有1种或多种成形工艺方案,选择完成后进入交互场景。场景中有上下箱体、铲子、刮刀、型砂、木板、模具等,学生用鼠标点击工具可进行拖动与操作,场景中有文字提示,可引导学生操作。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等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的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在使用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前,要求学生已经修习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课程内容,已经熟悉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二、特色与创新
平台特色液态金属成形实验涉及高温金属,学生必须在充分掌握成形技术后方可实际操作,难以做到铸造零件的多样性,也难以做到浇铸系统和分型面选择的多样性。因此,本平台采用虚拟动画,选择不同零件,根据不同零件设置不同成形工艺,最终得出铸件,仿真铸件的质量,并进行质量分析,反推工艺参数的确定。软件经过编译后,可在个人电脑安装程序,对电脑配置要求较低,目前市面主流配置的电脑皆可流场运行。该教学方法的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现理论课堂和实验教学的结合。采用所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理论课堂可方便进行实验操作,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与理论课堂的脱节现象,实现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紧密结合。其次,实现课堂翻转,使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采用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在渲染的虚拟信息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多样的互动性使学生迅速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等,促使主动学习。第三,实现虚实融合互动的机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采用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交互操作来实现虚实融合的实验体验,克服了传统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存在的脱离实物、不能进行实践教学的现象,易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完成实验步骤后,通过铸件质量的仿真及质量分析,提供铸件成形工艺的判断,可视化的评判,使学生更易发现问题所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提升了材料成形技术基础和金工实习中液态金属成形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零件多样性差、工艺单一的问题。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借助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虚实融合实现自然的人机交互,提供了更智慧化的学习环境,是对传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延伸。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提供多样化的零件及成形工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智慧化学习环境,并且实现了理论课堂和实验教学的结合,是对传统的实验教学的拓展。使用该辅助教学平台后,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统计学生主观评价。83.3%学生认为,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有助于快速熟悉砂型铸造的工艺流程。75%学生认为通过平台的使用,加深了对金属铸造成形知识点的理解。87.5%学生认为该虚拟平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66.7%学生认为用过平台的使用增加了对课程的和专业的热爱度。在意见或建议一栏,学生主要反馈模型数量偏少,操作流畅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从调研结果来看,虚拟仿真在金属铸造成形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大部分学生对互动教学内容感兴趣,加深了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了铸造知识面,有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虚拟仿真技术在金属成型技术的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随着模型库的扩展,本平台可逐步实现复杂零件的砂型铸造演示,并可向其它铸造工艺拓展。
铸造技术论文篇11
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二)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冶金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方面,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钢铁行业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有效打击了“地条钢”等劣质产品冲击钢材市场的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市场,钢铁生产企业对市场更加理性化。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球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二、冶金工业对轧辊的需求
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为轧辊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一方面,随着钢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需求量大幅增长。仅就国内而言,据统计,每年消耗的轧辊材料有50万吨以上,价值数十亿元。另一方面,随着轧钢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轧辊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轧辊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还较落后。仅以宝钢为例,2000年,宝钢用于轧辊的采购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国内的只占30%,国外的占70%。因此,不断研究新型轧辊材质及制造工艺,为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已成为国内轧辊生产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轧辊材料的研究现状
为提高热轧辊的表面耐磨性,热轧辊材料不断地得到改进,其基本的发展过程是从冷硬铸铁到高铬铸铁到半高速钢和高速钢。高速钢材料用于轧辊制造,使轧辊性能显著提高,轧材质量明显改善。
(一)高速钢轧辊的特点
高速钢轧辊是用具有高硬度,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红硬性、耐磨性和淬透性的高速钢作为轧辊的工作层,用韧性满足要求的高强度灰铁、球铁、铸钢及锻钢作为轧辊的芯部材料,把工作层和芯部以冶金结合的方式结合起来的高性能轧辊。
1、高速钢轧辊的化学成分特点
(1)含有较多的C和V。C和V可以形成高硬度的MC型碳化物,提高轧辊耐磨性;
(2)有较高的Cr含量。Cr含量高,可在轧辊组织中形成一定数量的M7C3型碳化物,有利于降低轧制力并改善轧辊辊面的抗粗糙性;
(3)含有一定量的Co(≤10%)。Co可提高高速钢轧辊的红硬性,从而提高轧辊耐磨性;
(4)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中含有≤5%的Nb。Nb可降低轧辊组织中因合金元素密度差大而引起的偏析。
2、高速钢轧辊的组织特点
高速钢轧辊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结构特征:(1)碳化物的种类、形状、体积分数及分布;(2)马氏体基体的性能特点;(3)晶粒尺寸大小。轧辊用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合金成分及工艺条件有关。因材料成分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同以往的高铬铸铁轧辊相比,高速钢轧辊中的碳化物类型较多,除含有MC型碳化物外,还含有M2C、M6C和M7C3型碳化物。
(二)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围绕着轧辊外层与芯部的结合问题,高速钢轧辊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离心铸造法(CF)、连续浇铸复合法(CPC)和电渣熔铸法(ESR)制造,而热等静压法(HIP)和喷射成形法(Osprey)仍在完善和发展中。CPC法制造轧辊装备复杂,我国仍无法生产;ESR法制造轧辊能耗高,仅适合于制造冷轧辊;用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装备简单,工艺稳定,效率高,是制造高速钢轧辊的重要方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离心铸造法生产高速钢轧辊尽管存在着合金元素容易产生偏析的问题,但由于其突出的优点,使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高速钢轧辊生产的主导地位。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
(三)高速钢轧辊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热带钢连轧机上开始试用高速钢轧辊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高速钢轧辊的比例不断提高,在某些机架上,甚至全部采用了高速钢轧辊。使用高速钢轧辊后,辊耗明显下降,换辊次数显著减少,轧辊研磨量减少,轧机能力提高,燃料和动力消耗降低,有助于降低轧制成本和提高带钢质量。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铸造高速钢轧辊的研究,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采用普通离心铸造方法生产了高速钢辊环,其成分(质量分数,%)为:2.0~2.4C,8~15W,2~3Mo,4~7V,3~5Co;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为:硬度60~65HRC,冲击韧性(5~10)J/cm,抗拉强度(400~600)MPa。
四、结语
随着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对轧辊的几何尺寸、表面精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轧辊生产厂、研究机构和钢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冶金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轧辊生产技术的研究、轧辊工艺装备的研究和轧辊使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轧辊制造业和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符寒光.高速钢轧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钢铁,2000,(05).
铸造技术论文篇12
0前言
半固态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零件制造方面,另外,在军事、航空、电子以及消费品 等方面也进行了产品开发。多数情况为铝、镁合金的半固态压铸、模锻以及注射成形。所谓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即在金属凝固过程中,进行剧烈搅拌,将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枝晶打碎或完全抑制枝晶的生长,然后直接进行流变铸造或制备半固态坯锭后,根据产品尺寸下料,再重新加热到半固态温度,然后进行成形加工。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Semi-solid metal forming,简称SSM)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M.C.Flemings等人首次提出,该技术具有高效、优质、节能和近终成形等优点[1~3],可以满足现代汽车制造业对有色合金铸件高致密度、高强度、高可靠性、高生产率和低成本等要求,因此倍受汽车制造厂商以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厂商的重视。
1.半固态成形工艺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将经搅拌获得的半固态金属浆料在保持其半固态温度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半固态加工,即流变成形(Rheoforming);另一种是将半固态浆料冷却凝固成坯料后,根据产品尺寸下料,再重新加热到半固态温度,然后进行成形加工,即触变成形(Thixoforming),后者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占主导地位。通常铝合金的半固态加工技术主要有三道工序:半固态坯料的制备、二次重熔和触变成形。触变成形作为半固态加工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影响半固态成形件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着半固态成形件的组织和性能。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可分为半固态金属铸造法和锻造法。
1.1半固态铸造工艺
半固态压铸工艺是目前半固态金属铸造成形的主要成形工艺。半固态铝合金压铸是将半固态坯料二次加热至坯料组织恢复到40%~60%球状初生固相颗粒和共晶液相共存的固液混合态,随即用夹持工具夹持到压铸机压射室中压铸成形。
半固态压铸工艺与普通液态铸造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①铸件的凝固收缩减小,铸件尺寸精度高、外观质量好,减少了机械加工量,甚至可以得到无机械加工余量铸件;②提高铸件力学性能。③消除了常规铸件中的块状晶和粗大树枝晶,铸件组织细小、致密,分布均匀,不存在宏观偏析;④金属充型平稳、无湍流、无飞溅,而且充型温度低,延长模具寿命;⑤简化铸造工序,降低能耗,改善劳动条件,由于凝固速度快,生产率也得到提高。
1.2半固态锻造工艺
在国内生产汽车铝轮毂工艺基本上为低压铸造方式,但对于大尺寸轮毂,必须以非铸造方式生产的轮毂。目前,锻造铝轮毂以载货车和大型客车铝轮毂生产为主。半固态锻造工艺,是指坯料在半固态下也就是在含有30%~50%液体状态下在专用锻压机上一次快速成形。此法的关键是必须制取细小的均匀的球形晶粒坯料,然后按所需质量锯切成锻造坯料,在自动控制加热温度的炉内加热到半固态,由压力机一次压制成型。
锻造半固态金属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进行,这使得一些传统锻造无法成形的形状复杂构件可以在半固态金属锻造方法来生产,半固态锻造可以成形变形力较大的高固相率的半固态材料,并达到一般锻造难以达到的复杂形状。而且,可以用于制造用普通锻造难以成形的许多超合金,有可能用半固态锻造技术制造出特殊材料的耐热零件。半固态锻造是在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进行,具有生产率高、再现性强、尺寸精密、切削加工量少等优点,此工艺方法应该是我国汽车铝轮毂生产的新途径。
2半固态成形技术应用现状
自金属半固态成形加工技术概念出现30多年的时间以来,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业,进入商业化生产,并展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从1988年开始,美国的AEMP公司(Alumax Engineered Metal Process),为Bendix牌小轿车生产了250万件铝合金主制动缸,为Ford汽车公司生产了250万件铝合金压缩机活塞,其成品率几乎为100%[4~5]。到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很多大的汽车制造商都开始大规模采用半固态技术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半固态成形技术的主要市场是汽车工业,成形工艺以铝合金的触变成形为主。目前,用半固态成形技术生产的汽车零件包括刹车制动筒、转向系统零件、摇臂、发动机活塞、轮毅、传动系统零件、燃油系统以及汽车空调零件等,已经应用于一些名牌轿车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摩托车、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半固态技术开辟广阔的市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将为国内带来大量产品的国产化要求,特别是随着环保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工业发达国家将能耗相对较高的制造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客观上为半固态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半固态成形法是目前铝合金零件成型的先进技术,国内对这种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实际应用得很少。
3. 半固态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
半固态加工技术虽然在国内外都有较多的研究,我国在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相对落后,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需要采用各种新工艺和新材料来装备我国的汽车工业,而推动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是目前的关键。就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动向如下:
(1)触变成形存在产品成本高;生产过程控制任务重;设备投资大等缺点。而流变成形具有流程短、能耗低、设备投资小、连续性强、生产率高等优点,于是流变成形的研究和应用目前重新成为半固态加工技术领域的热点,更多的研究人员会转向金属的半固态流变成形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以降低半固态产品成本,节约能源。
(2)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半固态成形过程数值模拟软件,但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变成形和触变成形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促进半固态金属成形的理论研究将是另一热点。
参考文献
[1] 张莹,黎和昌等.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的发展现状[J].江西科学.2004,22(2):138~1142
[2] 杨湘杰,郭洪民.非枝晶铝合金(A356)半固态感应加热模式及控制模型[C].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
[3] 李明茂,杨斌,王智祥.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铝加工[J],2004,(158):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