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铸造生产在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01 浏览量:37

  一、铸造生产在制造业中的地位

  铸造生产通常是指用熔融的合金材料制作产品的方法,将液态合金注人预先制备好的铸型中使之冷却、凝固,而获得毛坯或零件,这种制造过程称为铸造生产,简称铸造,所铸出的产品称为铸件。大多数铸件作为毛坯,需要经过机械加工后才能成为各种机器零件;有的铸件当达到使用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可作为成品或零件直接应用。

  在制造业的诸多材料成形方法中,铸造生产具有以下独到的优点:

  1)适用范围广。铸造法几乎不受铸件大小、厚薄和形状复杂程度的限制,铸造的壁厚可达0.3-1000mm,长度从几毫米到十几米,质量从几克到300t以上。最适合生产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复杂的零件,例如复杂的箱体、阀体、叶轮、发动机汽缸体、螺旋桨等。

  2)铸造法能采用的材料广,几乎凡能熔化成液态的合金材料均可用于铸造。如铸钢、铸铁、各种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及锌合金等铸件。对于塑性较差的脆性合金材料(如普通铸铁等),铸造是惟一可行的成形工艺,在工业生产中以铸铁件应用最广,约占铸件总产量的70%以上。 .

  3)铸件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一般情况下,比普通锻件、焊接件成形尺寸精确。

  4)成本低廉、综合经济性能好、能源材料消耗及成本为其它金属成形方法所不及。 ·

  铸件在一般机器中占总质量的40%—80%,而制造的成本只占机器总成本的25%-30%。成本低廉的原因是:①生产方式灵活,批量生产可组织机械化生产。②可大量利用废、旧金属材料和再生资源。③与锻造相比,其动力消耗小。④有一定的尺寸精度,使加工余量小,节约加工工时和金属材料。

  铸造是机械制造工业毛坯和零件的主要供应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铸件在机械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大,如内燃机关键零件(八九种)都是铸件,占总质量70%—90%,汽车中铸件质量占19%(轿车) —23%(卡车);机床、拖拉机、液压泵、阀和通用机械中铸件质量占65%—80%;农业机械中铸件质量占40%—70%。矿冶(钢、铁、非铁合金)、能源(火、水、核电等)、海洋和航空航天等工业的重、大、难装备中铸件都占很大的比重和起重要的作用。

  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铸造是最广泛应用的金属加工技术。当今发达的工业国,铸造生产已走向机械化、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机器入操作的时代,以生产更高品质的金属零件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作为一个最基础的行业,它所生产出来的东西为各个行业,各类产品所应用,天上地上处处可见。大到飞机、火车、汽车、舰船、电冰箱、电饭锅、缝纫机……小到锁头、皮带扣、拉链扣……几乎无处不在,它们中许许多多零件是铸造出来的。(展示多幅铸件实物图)

  二、我国铸造技术的发展

  1.历史

  我国的铸造技术已有6000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较早掌握铸造技术的文明古国之一,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513年)就铸出270kg的铸铁刑鼎。我国是最早应用铸铁的国家之一,我国商朝制造的铜钺具有铁刃,据考证那时的铁刃是用陨铁锻造而成,然后镶铸上铜背。自周朝末年开始有了铸铁,铁制农具发展很快,秦、汉以后,我国农田耕作大都使用了铁制农具。如耕地的犁、锄、镰、锛、锹等,表明我国当时已具有相当先进的铸造生产水平,到宋朝我国已使用铸造铁炮和铸造地雷。

  我国在商朝起就已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所谓“钟鸣鼎食”,成了当时贵族权势和地位的标志。1978年湖北省随县出土的曾候乙墓青铜器重达l0t,其中有64件的一套铜编钟,分八组,包括辅件在内用铜达5to钟面铸有变体龙纹和花卉纹饰,有的细如发丝,钟上共铸有错金铭文2800多字,标记音名、音律。每钟发两音,一为正鼓音,一为右鼓音。整套编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可演奏各类乐曲,音律准确和谐,音色优美动听。铸造工艺水平极高,可称得是我国古代青铜铸造的代表作,这套编钟的铸造时代是距今2400年前的战国初期。

  现存于北京大钟寺内的明朝永乐大钟,铸于明永乐18年(公元1418-1422年)前后,全高6.75m,钟口外径3.3m,钟唇厚0.185m,重46.5to据考证钟体铸型为泥范,芯分七段。先铸成钟钮,然后再使钟钮与钟体铸接成一体。化学分析结果为:w(Cu) =80.54%,w(Sn) =16.4%及微量的Zn,Pe,Si,Mg,Ca等。钟体的内外铸满经文,共约227000余字。大钟至今完好,声音幽雅悦耳,距钟15-20km都能听见,是世界上罕见的古钟之一。我国古代的钟、鼎、樽等文物,有不少是熔模铸造的,其工艺复杂,铸工之精湛、铸件之精美,不难看出我国古代熔模铸造工艺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欧洲的炼铁文化是从锻铁,锻钢开始,然后进化到铸铁。所以铸铁的出现比较迟,直到中世纪才出现。然而,中国古代文化就是以铸铁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因此最早的铸铁金属型铸造也是在中国出现。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考古学界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工作,逐步弄清了中国古代铸铁文化的真实情况。在湖南省长沙楚墓和河北省兴隆县的燕国遗址中,发掘了铸铁农具和铸铁制的铁范。而从1953年11月,兴隆县古铜沟燕国遗址中发掘的大量铁筢,经推证,那是属于战国后期(公元前480~200年)的器具。 关于这些范,在<新中国考古收获>中是这样记载的:“这批群范有40对87件,;钁(镐)笵,锄笵、镰笵,斧笵、凿笵以及车具笵等,本身都是铸铁件,同时,也是用铸铁的金属型制作的。其中有比较复杂的复合笵并有双型腔,外型设计使得铸造时各部分保持温度均匀。此外还采用了防止铸件变形的加强结构和甚至

  现在仍不易处理的金属型芯。金属型芯的应用是铸造工艺的一项重要发展.”由此可见当时高度发展的铸造技术。

  那个时代正值中国中原六国(,韩,魏,赵、齐,楚,燕)竞相吞并的战乱时期,西部边境的新兴国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结束了这场战乱,从此中国完成国家统一。当时的金属以青铜为主导地位,武器和器具是用青铜制作的,而普通农民使用的农具仍用木料和石头制作。待大量廉价的铁制农具出现以后,中国农业史上才发生了一大革命。考古学家曾写道:以铁制农具的出现为转机,开始了牛挂的牛耕,并能实施大规模的水利灌溉工事。至此,农业耕作效率显著提高,耕地面积扩大,收获急剧增长.

  考古学家 认为,秦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较早地懂得了铸铁的重要性,并用于大量生产农具和工具。正因为如此,扩大了农业生产,发展了经济,充实了国力。

  现位于河北省沧州的大铁狮,高5m多,长近6m,重达19.3t,是公元9世纪五代后周时铸成的。

  现立于当阳的铁塔,由13层叠成,重40t,铸于北宋淳熙年间,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已成功地运用了叠箱铸造技术来大量生产铸铁件。这些都向世人展现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水平和高超技艺。

  (展示多幅铸件实物、文物图)

  三.现状

  我国古代铸造技术居世界先进行列。由于过长的封建社会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阻滞了铸造技术前进的步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中,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几乎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成绩是巨大的。现在铸造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达年产1000万-12m万t,厂点多达2万多个,职工100-13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3.5%,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

  四、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1.厂点多,生产规模小;

  2.从业人员多,生产效率低;

  3.资源,能源浪费大;

  4.铸件内外在质量低,附加值低;

  5.不注重环保.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