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色内涵,珠光外观”器物与人一样,皆有灵魂。相识于“皮相”久观于“器艺”,最后乃至精髓。铜炉的优势之一就是皮色,皮色又分为朱砂红、青铜色、藏经之色、鳝鱼黄、枣红色、茄皮紫、栗色、大红袍、金带围等等,各色皮色中,古韵无穷,皮色更显。
鳝鱼黄
鳝鱼黄,来自鳝鱼皮肤的黄色。属于结晶釉品种之一,是铁、镁和硅酸经过高温氧化烧制而成。清代宫廷档案中称之为“厂官釉”,鳝鱼黄釉色黄润,带有黑色或黄褐色的斑点,如同黄色的鳝鱼皮,故得名。
桥耳三足乳炉带座款 口径11cm 鳝鱼黄皮色 [ 编号:72560 ]
安徽寿州以盛产黄釉著称,闻名于天下,与当时越州、邢州、洪州、岳州、婺州等窑并立为唐代八大名窑之一。据地方志记载:唐代寿州窑烧制的鳝鱼黄釉瓷品质突出,曾作为岁供产品向中原朝廷纳贡。
枣红色
枣红色又被称为红酒色,醇厚浓郁,并且十分耐看。枣红色的铜炉,古典端庄,沉稳厚重,精铜铸造,造型单调不失乏味。
带座冲耳三足乳炉(枣红皮) [ 编号:79540 ]
茄皮紫
茄皮紫经800~850°C低温烧成,属于高温颜色釉品种之一。以锰作呈色剂,加入让含碱量,使之颜色像茄子皮一样光滑柔润,一样的紫。
鎏金阿文马槽炉 茄皮紫皮色 [ 编号:70067 ]
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
由于配料及窑火温度的不同,紫色呈色亦有所不同,根据其呈色的深浅,分为淡茄、深茄。淡茄色在红豆与云豆色之间,与红色有一定的区别。除此以外还有葡萄紫和玫瑰紫等颜色。
洒金朝冠耳马蹄足香炉 茄皮紫皮色 [ 编号:70044 ]
嘉靖时釉色有深浅两色,深者呈黑紫色,常施于大盘、大碗等大型供器之上;浅者,似未熟的茄皮,露淡紫色,多施于较精细的盘碗类。如今,流传下来成品稀少,仅见小盘、小碗和小瓶等,造型均小巧秀丽。
栗色
栗色像栗子壳一样的颜色。出自于元末高明所著《琵琶记》第十出《杏园春宴》。与褐色近似,但是颜色比褐色更为精亮。
凤穿牡丹(栗壳色) [ 编号:82018 ]
大红袍
据说大红袍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毒气,但是不影响其成色效果。大红袍皮色光亮,色泽莹润,丰富有内涵。
金蟾辅座狮首耳熏炉(大红袍) [ 编号:82053 ]
藏经色
宋代有种叫藏经纸色。据古籍记载,唐以前的纸张都为刻印的佛经,书写,颜色为黄褐色、犹如茶色。略有棉性,质地厚硬,不透明。
藏经色莲花钵式熏炉 [ 编号:81432 ]
唐人所写佛经、道经,和宋、元、明刻印的释道藏经纸多用这种纸。藏经纸名称的又来,可能即源于此。用之于刷印书籍的,传本中还很少见。
金带围
玩炉必玩皮色,不管是猪肝色、甘蔗红还是大红包等等,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金带围,颜色绚丽璀璨,满满的中国风。
金带围
金带围与鎏金有一定的关系,只鎏中腰者叫金带围。金带围点染朱砂斑者是金带石榴红色,施之于金带围者则称之金带仙桃。
以上只是众多铜炉皮色之一,也是较常见的几种皮色,各具特色及美感。那么,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皮色呢?其实不管哪一种皮色,与铜炉器型相契合,彰显铜炉之精神及文化,皆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