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档
4铸造成形
4.1 概述
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方法称为铸造。铸造是机械制造中零件毛坯的主要生产方法之一,铸造也可以直接生产出零件成品。 铸造生产方法很多,其分类见图4-1。
铸造是由熔融金属结晶直接形成铸件的,金属在液态下成形是铸造成形的最大特点。因此,铸造可以生产出形状十分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毛坯或零件,如各种箱体,机床的床身、底座,内燃机的气缸体、气缸盖等。
几乎所有的金属及合金均可以进行熔铸。其中以铸铁材料应用最广,其次有铸钢、铸造铜合金、铸造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等。
铸态金属材料晶体组织粗大,且铸件内部常存在一些缺陷,如气孔、缩松、偏析、微裂纹等,因而铸件的力学性能比锻件毛坯低。
铸造生产手段丰富、工艺灵活,生产适应性强。铸造产品的轮廓尺寸小到几毫米、大到数十米,质量轻到几克、重到数万千克以上。有些铸造方法甚至可以生产壁厚只有0.3毫米的铸件。 铸造所用材料来源丰富,金属材料的利用率高,且大多数铸造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故铸造生产成本低廉。铸造的成形过程快,大多数铸造方法工序简单,因此铸造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较高。 由于铸造生产具有许多优点,在机械制造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在机械设备中,铸件一般占机器总质量的30%~85%,如切削机床中铸件质量约占80%~85%,内燃机中约占50%,汽车、拖拉机中约占30%~40%等。
近几十年来,铸造技术发展很快。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使铸造的加工精度提高、表面粗糙度降低,有些铸造方法实现了少、无切削;铸件材料的性能有较大改善,改变了过去铸造产品粗大笨重的面貌;铸造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铸件的质量更容易控制,铸造生产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环境大为改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铸造生产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4.2 砂型铸造
用砂紧实成型的铸造方法称为砂型铸造,简称“砂铸”。它是铸造生产中应用最多,最基本的铸造方法。
砂型铸造是用砂作为主要造型材料,利用型砂紧实形成铸型空腔,金属液浇注凝固后,打破砂型取出铸件。
砂型铸造是最古老的铸造方法。砂型的制造材料来源广、价格低,砂型的制造方法中包含了许多传统的制作工艺,手段丰富,工艺灵活,生产适应性极强,无论是成批大量生产,还是单件小批量生产都可以采用砂型铸造。但砂型铸造使用的砂型是一次性铸型,在铸件成形后即被打破,每生产一个铸件都需要重新造型。而造型的工艺繁杂,许多是手工操作,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故砂型铸造是生产效率较低的铸造方法。
4.2.1 砂型
型 铸造生产中“型”的广意是指铸型,即按铸件形状和性能要求预先制备的,用以注入熔融金属并使之冷却凝固形成铸件的工艺装备。
砂型 用砂制成的铸型称为砂型。图4-2是两箱砂型的铸型装配图。由图中可见砂型的构成及各部分名称,它通常是由上型与下型、分型面、芯子、型腔和浇注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
(1)上型与下型 砂型中形成铸件外廓形状的主体组元,又称“范型”。铸造生产中“型”经常狭意特指“范型”,以区别于“芯”。图3-2为两箱砂型,故只有上型和下型。如为三箱砂型便有上、中、下型,在多箱砂型中按顺序称为型1、型2、型3、型4 等。
(2)分型面 铸型组元间的接合面。一般位于铸件的最大截面处,以便造型时取出模样。
(3)芯子 独立安放在范型内,形成铸件孔和内腔或局部外形的铸型组元,简称“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