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介绍了唐代的金银平脱镜,本篇我们来欣赏下唐代的另一种特殊工艺——螺钿镜。
▍螺钿工艺
“螺”是螺贝类的总称,“钿”则是镶嵌装饰之意。“螺钿”即指将螺蚌贝壳加工成各种花纹、图形,嵌入器物表面的一种装饰工艺。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西周到清代都有应用,被广泛装饰于漆器、家具、乐器等工艺品上。
▲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局部),唐代,日本正仓院藏
▲ 玳瑁螺钿八角箱(局部),日本仿唐之物,日本正仓院藏
唐代时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始创将其用于铜镜装饰。其工艺流程是将螺蚌贝壳雕刻成人物、花鸟、几何等图案薄片,粘贴在镜背表面,然后髹(xiū)漆、磨平、抛光,并在螺片上雕刻出花纹。
白色的螺片衬在黑色的漆地上,显得光泽莹润、华丽异常。在不同角度观看,还会有明暗闪烁的效果,让图案更加立体,栩栩如生。
和金银平脱工艺一样,漆背螺钿铜镜曾风靡盛唐,但在安史之乱后被严令禁止制造,五代以后基本绝迹。传世和考古发现的螺钿镜大多是盛唐时期的作品。
▍国内现存螺钿镜
我国的螺钿铜镜馆藏较少,这次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看到一枚小的:
▲ 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唐代,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图1为本人拍摄,图2来自网络
这枚螺钿镜非常小巧,可以放在掌中,也许是随身携带之物。和其他几枚唐代的小镜子陈列在一起,迷你可爱:
▲ 大唐西市博物馆展柜
国博藏有一面螺钿镜,据说是国内藏镜中最精致的:
▲ 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唐代,洛阳涧西唐肃宗乾元二年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1来自国博,图2来自网络
镜背装饰两位高士坐于地毯上,左座者弹奏乐器,右坐者手持酒盅,背后立一侍女双手捧盒。周围环绕着茂密的花树,树下端坐的狗或猫,两只振翅翘尾的鹦鹉,还有白鹤、小鸟、团石(?)、草叶。整个画面充满鸟语花香、温馨祥和的氛围。
▍日本正仓院的螺钿镜
日本的正仓院藏有多件大唐螺钿镜、螺钿紫檀琵琶、螺钿紫檀阮咸等传世珍宝,是日本圣武天皇生前爱用之物。
圣武天皇(701-756)大致和唐玄宗(685-762)同一时期,崇爱大唐文化。多次派遣数量庞大的遣唐使,将大唐艺术珍品引入日本,还命人模仿制作,生活起居更是竭力模仿同时代的唐朝贵族。
圣武天皇去世后,他的妻子光明皇后将其留下的650件珍宝供奉给了东大寺,同时附有捐献目录《国家珍宝帐》。东大寺的正仓院从此成为皇室的藏宝库,并陆续纳入东大寺旧藏及达官贵人和信徒捐赠的宝物。据2018年正仓院展的宣传介绍,正仓院现藏有9000余件藏品,其中95%的文物为日本制造。也就是说大唐珍品不足5%,并不像网上很多人说的正仓院以唐代文物为主。
漫长岁月里,正仓院的宝物一直秘不示人。自1946年起,才在每年10月底到11月中旬最干燥凉爽的秋曝时节,选出60件左右文物,由奈良国立博物馆主持“正仓院展”展出两周。
在正仓院官网上一共找到7面螺钿镜,包括北仓的2面八角镜、3面圆镜,以及南仓的2面圆镜。这7面螺钿镜都很华丽,镜背使用来自各地的珍稀材料,包括南海出产的夜光贝、缅甸的红琥珀、波斯的绿松石、阿富汗的青金石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精美的图案,堪称是一千多年前世界交流融合的集大成者。下面我们来逐一欣赏。
▲ 平螺钿背八角镜,唐代,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北仓42第13号),图片来自正仓院和网络
《国家珍宝账》中有记载此镜,是圣武天皇生前所用。
近年展出:
2019年 正仓院的世界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
2005年 第57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镜身为青铜铸造,经测定,铜约70%,锡约25%,铅约5%。其成分比例和铸造工艺与唐镜非常相近,被认定为从唐代传至日本的文物。
镜子外框为八瓣花状。镜背用红色琥珀作为花心,用夜光贝镶嵌出花鸟纹样,并施加以线刻花纹。衬在夹杂了绿松石细片的漆地上,显得繁复奢华,五彩斑斓。从不同角度观看,熠熠生辉,美艳至极。
绿松石在国外被叫作“土耳其石”,日语中也是如此。据说是因为盛产绿松石的古波斯运送绿松石到欧洲时,中途要经过土耳其。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为这种玉石是产自土耳其的,就此得名。
北仓的2面八角镜和3面圆镜镜身青铜成分比例相同,镜背也都是用红琥珀、夜光贝镶嵌花鸟图案,漆地嵌有绿松石细片,下面就不重复介绍了。
▲ 平螺钿花鸟背八角镜,唐代,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北仓42第7号),图片来自正仓院和网络
《国家珍宝账》中有记载此镜。
近年展出:
2018年 第70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2008年 第60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 平螺钿背圆镜,唐代,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北仓42第9号),图片来自正仓院
《国家珍宝账》中有记载此镜。
近年展出:
2019年 正倉院的世界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館)
2005年 美之国日本特展(九州国立博物館)
漆地上镶嵌着绿松石和青金石细片。
▲ 平螺钿背圆镜,唐代,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北仓42第10号),图片来自正仓院
《国家珍宝账》中有记载此镜。
近年展出:
2013年 第65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1999年 第51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除了琥珀、夜光贝和绿松石,这面圆镜的镜背还使用了青金石、象牙和孔雀石。
▲ 平螺钿背圆镜,唐代,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北仓42第11号),图片来自网络
《国家珍宝账》中有记载此镜。
近年展出:
2013年 第65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2003年 第55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漆地上镶嵌着绿松石和青金石细片。
▲ 平螺钿背圆镜,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南仓70第5号),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展出:
2020年 第72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2009年 皇室の名宝―日本美の華特展二期(东京国立博物館)
青铜镜身的成分比例:铜70%,锡22%,铅5%,锑4%。
和目前发现的唐制铜镜成分稍有不同。
(日文原文:なお、鏡体についての近年の科学調査でアンチモンを多く含む金属組成であることが確認され、従来指摘されていた唐製の白銅鏡の組成とはやや異なる部類に属する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った。)
不确定它是否为唐代本土所制。
无论如何,这枚平螺钿背圆镜制作还是很精美的。它由夜光贝和玳瑁组成图案,罕见地带有犀牛与狮子纹样,狮子为卧姿,犀牛则呈站立状。图案的空隙处镶嵌着绿松石细片,散发出蓝绿色的光辉。
▲ 平螺钿背圆镜,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南仓70第2号),图片来自网络和艺度
近年展出:
2009年 第61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1996年 第48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青铜镜身的成分比例:铅72%,锡23%,铅6%。
和现有唐镜的成分也有所不同,不确定是否为唐代本土所制。
正仓院的其他螺钿制品中有一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非常珍贵,给大家介绍一下。
▲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8世纪),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北仓29),图片来自正仓院和网络
《国家珍宝账》中记载的乐器。
近年展出:
2019年 正仓院的世界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館)
2015年 美之国日本特展(九州国立博物館)
2010年 第62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这是目前传世的唯一一把五弦琵琶,孤品,非常珍贵,可与国内的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比肩。
这把五弦琵琶质地华贵,装饰精美,将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背面的螺钿以宝相花纹样为主,花蕊、叶蕊处施用色彩艳丽的琥珀,使整个纹样立体感强烈。大小纹样之间配以云纹作为装饰,活泼自然。腹面杆拨处贴以棕色的玳瑁薄片,其上用螺钿嵌出骑驼胡人抚弹琵琶的美丽画面。人物手抱琵琶,悠然演奏。前方骆驼好像被这美妙的琴声所吸引,转过头来凝望主人。
▲ 玳瑁螺钿八角箱,日本仿唐之物,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藏(中仓146第19号)
近年展出:
2018年 第70回正仓院展(奈良国立博物馆)
2005年 美之国日本特展(九州国立博物館)
这件八角箱虽不是唐代制造,其华丽的螺钿工艺也可以让我们想象当年大唐螺钿器物之风采。箱体内为木质,外壁通体贴玳瑁龟甲,上面用夜光贝镶嵌装饰。箱子顶部由连珠纹分割为中心和外圈八个区域。中心为唐花纹样,花心用缅甸琥珀装饰,下涂朱红。外圈饰有鸳鸯及莲花,花上立有雌鸟,叶上则为雄鸟。箱体侧面也是唐花草纹和鸳鸯纹。半透明的玳瑁、琥珀和温润的夜光贝,在光线的映衬下,会有明暗闪烁的效果,华丽异常。
相关阅读:
华丽夺目的唐代金银平脱镜
更多看展记,欢迎关注公众号:
参考资料:
日本正仓院官网 宝物検索
奈良国立博物馆 第72回 正倉院展
https://www.narahaku.go.jp/exhibition/2020toku/shosoin/2020shosoin_index.html
正仓院都是盛唐文物?事实是,95%是日本制
跟着历史讲坛游学看第70回正仓院展
正仓院传世唐代第一名品即将亮相,东京又将掀起观展热潮
全球好展 | 高清图集!2020正仓院展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