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螺丝,觉得那些螺纹好漂亮,是铸造好后再刻上去的么?
市场上的螺丝是标准件,是范成法加工出来的,通俗来说是用两块板搓出来的。
标准螺栓、螺母
螺栓工艺流程简介(来自网络
)
一、生产流程
盘元 退火 酸洗 抽线 打头 辗牙 热处理 电镀 包装
(一)、盘元:
1、盘元是指自厂商购入原始盘条,一个盘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
A、厂牌 B、品名 C、规格 D、材质 E、炉号或批号 F、数量/重量 2、钢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有:C、Mn、P、S、Si、Cu、Al,其中Al、Cu的含量越低越好。
(二)、退火:消除线材加工内应力,增加其可锻造性。
(三)、酸洗:除去线材表面的一层氧化膜,同时对线材进行表面润滑,以利抽线。
盐酸 水洗 草洗 水洗(60-80℃) 磷酸盐 水洗 润滑剂
(四)、抽线:为了达到我们需要的线材直径。
| ---- 酸洗----抽线
盘元--- |
|---- 退火----酸洗---- 抽线
(五)、打头(成型)及辗牙:完成产品外形,并加以牙形的塑造。
(六)、热处理:改变螺丝的机械性能。
(七)、电镀: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进行的表面处理,同时也可以增加螺丝的某些性能。如防锈、美观等。
(八)、包装:依标准或客户要求将产品予以装盒/箱。
工序可能会有所不同。
具体可参见以下视频:螺栓、螺母是这样生产出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xNTM3MDg=.html
非标螺栓、螺母:
现阶段我所接触到的非标螺栓、螺母都都车间自己车的。
大规模生产是用搓丝板搓挤压出来的,没有切屑产生。
风力发电行业中大量用10.9级M30直径以上的螺栓,就这个领域的应用讲几个特点——
1.螺纹成型:都是滚轧的(即其他答案中的“搓丝”),不允许车销,因为车出来的螺纹表面更容易有微观缺陷,对疲劳寿命影响太大;
2.RAHT,Rolled After Heat Treatment:要求热处理后再滚螺纹,否则若先滚螺纹,在热处理过程中也有可能导致一些微观缺陷恶化;虽然RAHT会因热处理后硬度提高导致滚轧螺纹过程比较费搓丝板,但行业中一直严格此要求,所以也就做了下来;
3.表面防腐处理:大量使用的是锌铬涂层(达克罗),可以理解为多层锌鳞片反复涂覆在表面上,一方面通过锌的氧气钝化来保护内部的钢,另一方面多层鳞状形成类似迷宫的效果,使空气/水分进入接触钢的路径大大加长。
ps: 工程领域有太多好玩、精巧的细节。
近年来没有专心这一块,上面信息如有纰漏或不严谨之处请指出。
有多种方法:
对应不同的使用要求,不是为了漂亮。
1.搓丝机——最常见的螺钉,螺栓
2.滚丝机——丝杠,高强度螺纹
3.车床——T型螺纹,矩形螺纹,高强度螺纹
4.数控车——接骨螺钉,管螺纹,锥螺纹
5.旋风铣——滚珠丝杠,大型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