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国货:国产工艺铁壶
实习记者 李豪悦 文/摄
铁壶留雅韵,诗画可入茶。
要说人们对铁壶的热爱,那可不是只停留在实用层面,很多人都将铁壶作为烹调、煮茶的首选,让其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3月27日,为期3天的“第37届中国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上千品牌汇聚一堂,其中不乏一些兼具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国货。然而,与 “黑科技”产品展柜摩肩接踵的参观人群相比,融入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元素的一些国货展柜却鲜有人问津,国产铁壶就是其中之一。
国产铁壶pk日本制造
国货其实更结实
国产铁壶受冷落,是因为产品太偏门吗?
铁壶主要用于烹茶,所以就其功能性来说,确实略微小众。然而,在茶艺爱好者的圈子里,铁壶近年来越是人气渐涨。
用铁壶来烹调、煮茶的水,会产生一种“山泉水效应”,味道别具特色。而同时,铁壶的制造与其他材质的茶具不同,一把铁壶的生产周期以月为单位,除壶盖以外的其他部分,大多需要从业多年的老师傅纯手工打造,这也造成了铁壶的“稀有性”和收藏价值。
既然铁壶有着自己的粉丝群,为什么国产铁壶还是受到冷遇呢?原来,更多人提起铁壶时,更愿意率先考虑日本铁壶。铁壶虽有源于中国唐朝,但几百年来,日本却更注重打造铁壶文化,这也造成了如今市面上的铁壶爱好者,大多倾向于花高价钱购买日本铁壶。虽然相比较几千元的国产铁壶,日本一把铁壶动辄上万,但是不乏消费者买单。
早前,一则“中国游客扛7万现金买铁壶:把日本导购吓傻了”的新闻就曾引发热议,天津盛虎堂销售经理汪春英告诉记者:“日本铁壶价格之所以这么贵,一方面是日本食品行业要求比较严格,另一方面是日本更侧重于打造铁壶文化,消费者更相信日本铁壶技术比中国技术成熟,但实际上中国铁壶如今的质量,并不比日本差。甚至技术上的一些区别,导致中国铁壶要比日本铁壶更结实、耐摔。”
难题:铁壶制作技艺面临传承断层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铁壶销量如何的问题时,汪春英表示:“以盛虎堂为例,国内所有平台月销量相加起来也不过是五六百把。”显然,和其他茶类用具相比,铁壶的销量并不能算多。而影响铁壶销量的主要原因,除了使用者受限外,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高昂的人工成本,都在限制着铁壶成为茶具领域的主流消费。
国产铁壶制作时需要雕刻、开模、摇蜡、制壳、脱蜡、浇铸、打磨、着色等多种工序,除了铁壶壶盖和浇铸这个过程,其他流程都需要人工参与手工制作。汪春英告诉记者:“制作一把铁壶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两个月。”
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一把铁壶本身的材料成本并不高,即使国产铁壶的均价也都保持在2000元上下,也与铁壶的制作工序和高昂的人工投入有关。
不同于日本铁壶的工匠大多是家族传承,国内的铁壶工匠却都得依靠多年来的个人积累。“雕工师父一直就很稀缺,不但需要会雕刻,他们还要有一定审美懂设计。”汪春英进一步强调:“日本的铁壶匠人有的80岁都还在做,国内现在的铁壶匠人年龄大多是四五十岁左右,而且中国的人工比日本便宜,这个行业人才流失很严重,年轻人已经不愿意来学习和传承了。”
无论从品质上,还是从人们想要传承的意愿上说,国产铁壶都明显被低估。人们认可国货,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关键在于,人们要破除对于“只用某某制造”的消费观,对国货给予信任,给它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铁壶行业,更体现在所有领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