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锻造成形工艺与设备
中机锻压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张长龙
北京机电研究所 蒋鹏 孙国强
摘要:本文通过对铝合金锻造的工艺特性、锻造缺陷分析,阐述铝合金锻造的工艺及设
备要求,阐明等温锻造是铝合金理想锻造工艺,伺服锻造液压机是等温锻造理想设备。
1.铝合金锻件的特性及应用趋势
铝合金锻件的特性
(1)密度小,只有钢锻件的30%,铜锻件的34%。
(2)强度大、刚度大、弹性模量大,疲劳强度高,宜用于轻量化要求高的关键受
力部件,其综合性能远远优于其他材料。
(3)内部组织细密、均匀、无缺陷,其可靠性远高于铝合金铸件和压铸件,也高
于其他金属铸件。
(4)铝合金的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形状复杂的高精度锻件。
(5)铝合金锻件有良好的耐蚀性、导热性和非磁性,这是钢锻件无法比拟的。
(6)表面光洁,表面处理性能良好,美观耐用。铝合金锻件的一系列优良特性为
它代替钢、铜、镁、木材和塑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铝合金锻件应用趋势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向现代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轻量化要求日趋
强烈,以铝代钢的步伐越来越快,特别是轻量化程度要求高的飞机、航天器、铁道车辆、
地下铁道、高速列车、货运车、汽车、舰艇、船舶、火炮、坦克以及机械设备等重要受
力部件和结构件,近几年来大量使用铝及铝合金锻件和模锻件以替代原来的钢结构件,
如飞机结构件几乎全部采用铝合金模锻件;汽车(特别是重型汽车和大中型客车)轮毂、
保险杠、底座大梁,坦克的负重轮和炮台机架,直升机的动环和不动环,火车的气缸和
活塞裙,木工机械机身,纺织机械的机座、轨道和绞线盘等都已应用铝合金模锻件来制
造。而且,这些趋势正在大幅度增长,甚至某些铝合金铸件也开始采用铝合金模锻件来
代替。
铝合金锻件产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铝合金锻造工艺特性及锻造缺陷
铝合金锻造成型微观分析
铝合金中由于存在大量的强化相和过剩相,其铸态组织中呈现多相混杂的状态,在
某些铝合金铸态组织中还常常存在共晶混合物。这些物质通常又硬又脆,且呈网状分布
于晶界。通过热塑性变形可以使铝合金铸态组织得到较大改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流
线的分布情况对铝合金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流线不顺、涡流和穿流都使铝合金的塑性指
标、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能有明显降低。
因此,锻造成形时,应当使流线方向与零件最大受力方向一致。
影响铝合金再结晶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合金成分、压力加工前的均匀化规范、压力
加工方式(应力状态)、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和最终热处理等。铝合金的晶
粒尺寸对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铝合金锻件中的粗晶显著降低强度极限和屈服极限,降
低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因此,锻造铝合金时需注意控制晶粒度。
铝合金的锻造特点如下
(1)塑性较低
铝合金的塑性受合金成分和锻造温度的影响较大。合金化程度越高,铸锭和锻材宏
观偏析严重,塑性低,设备一次行程允许变形程度只有普通钢的50%或更低,锻造过程
容易开裂,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变形速度要严格控制,要尽量避免拉应力状态下变形。
(2)流动性差
铝合金质地很软,外摩擦系数较大,所以流动性较差,模锻时难于成形。
(3)锻造温度范围窄
铝合金的锻造温度范围一般都在150℃以内,少数高强度铝合金的锻造温度范围甚
至不到100℃,由于铝合金的锻造温度范围很窄,所以一般都采用能精确控制加热温度
的带强制循环空气的箱式电阻炉或普通箱式电阻炉进行加热,温差控制在上±10℃以内。
(4)导热性良好
铝合金由于导热性好,加热时内应力小,且易于均匀热透。挤压坯料在不产生锻造
裂纹的条件下,不必进行保温,但铸造坯料加热时需要保温。
(5)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要严加控制
始锻温度一般取上限,这样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塑性和流动性,使金属易于成形。但
有些合金始锻温度太高,将引起强度下降。为了保证适当的终锻温度,提高合金的塑性
和流动性,改善合金的成形条件,用于锻造和模锻的工具或模具需要预热。终锻温度高
有利于保持挤压坯料的挤压效应,能得到具有未再结晶组织和力学性能高的锻件。终锻
温度过低,容易产生大晶粒,使锻件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合金的塑性和流动性急剧下
降,容易产生表面和内部裂纹。
(6)应变速率敏感
铝合金对变形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