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论文篇1
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为大连某公司生产压机配套产品,动梁是其中最主要的铸件产品。接到生产计划后,技术部联合车间不断研究,最终生产出了完全符合厂家技术标准的要求,为以后生产此类铸件产品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
1生产支臂技术条件
1.1产品概况
动梁本体:13450kg,化学成分为ZG20MnMo,钢号ZG20MnMo,含C量0.17%~0.23%,含Mn量1.10%~1.40%,含Si量0.20%~0.40%,含P量0.030%以下,含S量0.030%以下。机械性能:抗拉强度≥490MPa;屈服强度≥295MPa;延伸率≥16%以上;冲击值39。
1.2要求的生产条件和方法
(1)动梁需要进行正回火热处理,以消除应力,同时提供热处理曲线,包括升温曲线、冷却温度、时间进度等;(2)铸造过程中,强烈要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3)内表面要打磨成更加光滑的表面。
1.3铸件表面质量要求
(1)铸件表面经过热处理后应平整光洁,不准有裂纹、缩孔、粘砂等缺陷;(2)铸件不得有影响强度之缺陷;(3)铸件表面质量要符合提出要求的标准范围之内。
1.4试料
动梁要带试料,试料要附在本体上,要与本体同炉进行热处理,试料的机械性能符合JB/T5000.6-2007提出的标准。
2工艺方案的拟定
2.1铸造方法的选择
铸造方法的选择在此不再详述。
2.2工艺方案的选择
(1)浇注位置: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铸件和方便操作,采用正常的浇注位置。此浇注位置便于下芯、排气、利于补缩,便于操作。(2)分型面:分型面的选择是与浇注位置的选择密切相关。确定了浇注位置之后,即可按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来选定分型面,此件选大平面作为分型面,便于操作、检验,易保证各部尺寸的准确,木型采用实样木型,便于起模。
2.3造型材料
为了达到尺寸准确、表面光洁的技术要求,为了确保检测的技术要求,选用碱酚醛自硬砂造型。
3工艺参数
3.1缩尺
缩尺是为了保证铸件冷却由液态到固态后尺寸符合图纸要求,而在制作木型时应进行适当的放尺。缩尺是根据铸件的线收缩率来确定的,而铸件的线收缩率又直接与铸件的材质、结构、收缩时的受阻情况、造型方案、造型用砂等有关。根据支臂的具体情况,缩尺定为1.8%。
3.2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是铸件在机械加工时去掉的一层金属的厚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取决于铸件的最大尺寸、加工面间的距离、加工面与加工基准面的距离、铸件的尺寸精度、浇注时加工面的位置。此件上面取加工量25mm,下侧面取20mm。
3.3工艺补正量
由于动梁造型时,中间芯子不准用铸工顶固定泥芯,故只能通过吊梁挂芯,所以大芯子内芯铁必须牢固、可靠,这就要使芯子的收缩应力增大,考虑到这种情况在相应部位设置了工艺补正量。
3.4拔模斜度
为了在造型时易于起模,而在模样的立面上给出一定的斜度。此件下面组一层芯,实样按木型操作规程守则留出拔模斜度。
3.5分型负数
由于铸型上、下型之间合箱后不严密,为防止跑火,合箱时要在分性面上放石棉绳。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型腔的高度。为了保证铸件尺寸符合要求,在模样上必须减去相当的高度,此高度尺寸即为分型负数。分型负数的大小,与铸件的尺寸有关,即与分型面的大小有关,与使用的型砂性质有关。分型负数定为3mm。
3.6涨箱系数
铸件在浇注时,由于钢水压力大,而型砂在受热后变软、分解,被高压钢水向后推,使铸件涨箱,在考虑毛重时,应将此数值加入。涨箱系数与铸件高度,壁厚和所用的造型材料有关,此件砂箱结合地坑实样造型,四周废砂撞平,涨箱系数定为5%。
3.7芯子
芯子是用来形成铸件的内腔,有时也用来形成较为复杂的不易起型的外皮。此件实样造型,中间出芯。
4浇注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4.1浇注系统的设计
浇注系统直接影响着铸件的质量,很多铸造缺陷,如包砂、夹杂物、浇不足、裂纹等缺陷,多与浇注系统不合理有关,所以铸钢件的浇注系统应设计合理,要保证钢水平稳地进入铸件型腔有合理的注入位置,保证钢水的顺序凝固。此件高500mm,为使钢水平稳的进入铸型,采用侧面一层水口,浇注时钢水由内浇口进入型腔,内浇口六道,此浇注系统达到了注入位置合理,钢水能平稳地进入铸型且造成了趋向于冒口的温度梯度,有利于钢水的顺序凝固,有利于铸件的内部质量的提高。
4.2浇注系统的计算
浇口各部分截面尺寸恰当,减少钢水的消耗,并有恰当的上升速度。此件毛重15.2吨,钢水总重25.4吨,需要一包浇注。(1)包孔直径¢70mm×2,总截面积为7693mm2;(2)直浇口2个¢120mm,总截面积为22608mm2;(3)横浇口一道¢100mm,总截面积也应为7850mm2。因为直浇口均匀进入横浇口同时向两个方向流去,只能扩大其面积;(4)内浇口6个¢80mm,总截面积为30144mm2;(5)浇注系统的截面积之比为:包孔∶直浇口∶横浇口∶内浇口=1∶2.94∶1.02∶3.92;(6)钢水在型腔中的上升速度计算如下:t=Q/nq(s)=15200/(120×2)=63.3s。式中:t为浇注时间(s);Q为铸件重量(kg);n为注孔数量(个);q为钢水的流量(kg/s)。包孔直径(mm)60时,q(kg/s)取90;包孔直径(mm)70时,q取120,包孔直径(mm)80时,取150,包孔直径(mm)100时,取150。V=H/t=500/63.3=7.9(mm/s)式中:V为钢水在型腔中的上升速度(mm/s);H为铸件的高度(mm)。
4.3分析
此上升速度可满足应用碱酚醛自硬砂生产大型厚壁铸钢件时钢水在型腔内上升速度的工艺要求。浇注时,待钢水上升至冒口内1/3高度时,在冒口内加足够量的高效覆盖剂。此浇注系统对碱酚醛自硬砂造型的动梁是比较适合的,它能使钢水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充满型腔,减少钢水对型腔的烘烤时间,避免由于掉砂、起皮等因素而使铸件产生砂眼、粘砂、夹渣等铸造缺陷,另外由于内水口面积大、分散,有利于钢水热量的分散,避免局部过热,引起局部缩松等铸造缺陷。
4.4冒口
钢水浇注时从液态状态下经过降温直到凝固完了的全过程中,要发生体收缩。在收缩过程中,需要适当的钢水补缩,否则铸件将产生缩孔和缩松,冒口就是用来盛装钢水补缩铸件而设置的。为了形成铸件向着冒口的顺序凝固,有时采用内冷铁和外冷铁来控制,冒口高度设计以冒口内的金属液能保持较高的热量和压力为原则。动梁的冒口设置遵循了下列原则:(1)冒口设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即铸件的最高部位,以造成顺序凝固的条件;(2)冒口设在铸件浇注位置的上部,便于设置并提高了补缩效果;(3)冒口采用圆形和集中的大冒口,以提高其补缩效果。
5铸后处理
5.1气割与补焊
ZG20MnMo材质属合金钢,为了防止产生裂纹,切割冒口以后马上进到热处理炉中进行热处理。小的局部缺陷可局部加热补焊,补焊后要进行回火处理(温度为580oC),以消除应力。所用焊条为结J506或J507。
5.2热处理
根据技术要求,铸件要进行正、回火处理:图1此件在热处理时,第一个阶段时消除铸造应力和改善铸态组织性能的退火处理,在切割冒口之前进行,它的作用是在切割冒口时避免出现裂纹。消除缸体在缺陷处理过程中组织应力,保证缸体在正、回火后得到满足技术要求的综合机械性能。曲线的第二、三阶段是正、回火处理,在气割掉冒口后进行。风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冷却速度,此阶段是得到合格的各项性能指标的根本保证。
5.3对操作及夹具的要求
(1)检查来件的标识和表面质量;(2)放平、垫实、加热要均匀。火焰不能直射铸件表面,均匀加热;(3)控制升温、冷却速度,做好操作记录。
5.4对缺陷处置
动梁作为大型铸钢件,由于铸造过程复杂,出现质量问题后的缺陷处理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保证缸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具体处理方法规定如下:(1)表面缺陷用砂轮磨光,经磁粉探伤检查无裂纹等铸造缺陷后进行补焊,内部缺陷在预热温度大于200℃的条件下用气割方法清理缺陷,并用砂轮磨光,经磁粉检查合格后施焊;(2)补焊时整体预热,并在施焊部位加热保温大于200℃;(3)焊修后缺陷部位及时保温处理,盖石棉板等,整体施焊后,入炉中进行补焊后的去应力处理;(4)去应力处理后的铸件,重新用砂轮打磨精整达到同整体表面一致,并重新进行磁粉及超声波探伤检查。
6结语
生产动梁时,主要是通过借鉴相似材质的工艺参数及以前生产过类似的铸钢件经验,在生产过程中,对木型质量要求特别高,表面必须光滑,做出圆角,不涂漆,刷脱模剂;要有良好的起模吊具;检测过程中,探伤合格、机械性能、NDT和力学性能达到了的要求;在铸造产品后,没有不良的质量后果。总之,通过设计选择动梁的工艺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了工艺,证明了这次工艺是切实可行的。这一实践不仅提高了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铸件工艺方案的设计水平,还成功地完成了客户的配套生产任务。
作者:王重鑫 单位:沈阳铸锻工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铸造工艺论文篇2
2铸造缺陷的预防
为了防止铸件出现铸造过程中较易发生的疏松和缩孔缺陷,将补缩暗冒口分别设置于铸件各个大热节处,使铝液可对其补缩。同时在模具不同位置喷涂冷却速度不同的涂料,从而保证铸件不同位置的凝固速度有利于铝液补缩。
3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3.1仿真结果分析充型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图5为铝合金舱门盖的凝固仿真结果。图6为仿真所得铸件横断面缩孔分布。铝液充型时间为2s,凝固时间为460s。铸件上部厚大部位无缩孔缺陷,缩孔缺陷均被引至冒口内。
3.2铸件试制及检测铸件剖面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铸件外壳完整,内部无缺陷。经力学性能测试可知,铸件抗拉强度320~330MPa,伸长率5%~6%。而采用低压铸造工艺所得铸件抗拉强度为290~300MPa,伸长率为4%~5%。由此可见,差压铸造工艺可获得力学性能更好的铸件。
铸造工艺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77-02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我校材料加工工程系的一门主干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对具体的零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每个学生要完成一个中等复杂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案设计,包括对零件进行铸造工艺性分析,拟定零件铸造方法、造型方法、确定分型面和浇注位置,设计砂芯,选择合理的铸造工艺参数(机械加工余量、取模斜度、铸造圆角等),设计计算浇注系统、冒口和冷铁,绘制铸造工艺图和铸件图,填写铸造工艺卡,确定热处理方案,撰写设计说明书等内容。一方面学生要在两个星期内完成以上任务需要较好地掌握铸造工艺设计知识及技能,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面对辅导20人以上的学生而常常疲于奔命。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而言的。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以老师为主角,课堂被老师一个人占用来进行“传授知识”,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并且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留给学生课下独立完成[1]。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时间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讨论等形式完成。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软件和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学习时间、地点及快慢全在自己掌控之中,简单易懂的知识可快进或跳过,重点或没学懂的知识可将教学视频倒退进行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进行仔细思考或做笔记。另外,还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和教学论坛等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寻求帮助。
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中,增加了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答疑,也可以把具有相同问题或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和辅导。同时,在老师忙于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时,学生们在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参数的查询及浇、冒系统的设计计算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及发展自己的合作小组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因此,老师并不是知识唯一的传播者[2]。
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中按“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为主创建教学软件系统或教学视频,由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主要在计算机上,使用该教学软件系统或教学视频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这是对传统铸造工艺设计(从查手册到趴图板)的大胆改革和有意义的探索。《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软件系统及教学视频中,介绍了零件结构、材料的铸造工艺性,以及先进的铸造方法和新工艺,并将铸造工艺设计过程用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抽象难以理解的工艺流程,能够在动态的三维视觉中轻松地学习、理解、掌握和应用。通过具体零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实例导学,使学生对铸造工艺设计不再畏惧,从而使学生增加了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工艺设计效果[3]。
二、《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改革内容
1.建立《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系统。通过《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系统,学生可快速获得铸造工艺符号及其表示方法、铸造工艺图、铸件图的画法标准、铸造工艺设计所需参数等知识。而且,教学系统中还提供了多种铸造工艺方案的比较,可为学生节约大量的设计时间,并提高了工艺设计质量,从而激发学生对铸造工艺设计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录制《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视频。通过《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视频,学生可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任务、基本知识和一般程序。并且,掌握零件结构及其技术条件的审查;造型、造芯方法和浇注位置的确定;浇注系统设计计算;砂芯设计;冒口、冷铁设计计算等知识。另一方面,掌握铸件图、铸造工艺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铸造及热处理工艺卡的正确填写,以及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三、《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1.课程设计。(1)课前设计。教师负责在教育在线网络平台上提前开发研制好的《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系统和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以及与《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内容相关的优秀开放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观看教学软件或教师的视频讲解。学生通过《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系统和教学视频的观看和学习,如果寻找到与铸造工艺设计有关的信息资源,经教师审核后,也可以上传到教育在线网络平台中,与其他同学共享。(2)课堂活动设计。确定问题:怎样进行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铸造工艺方案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浇、冒系统设计计算。独立探索:每个学生根据零件图的要求,探索零件的铸造工艺性,初步拟定零件铸造方法、造型方法及分型面和浇注位置,设计砂芯,选择合理的铸造工艺参数,设计计算浇注系统、冒口和冷铁,绘制铸造工艺图,填写铸造工艺卡,确定热处理方案,撰写设计说明书等。协作学习:将设计同类零件(轴类零件、类零件、套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的学生组成互动小组,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零件的铸造工艺性,分析铸造工艺方案,查询工艺参数,设计计算浇、冒系统。为学生提供与同学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并可检查铸造工艺设计方案的正确性,进行多种方案的比较,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成果交流:学生经过对铸造工艺设计的独立探索及与同学之间进行协作学习之后,完成零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学生将设计的铸造工艺图、铸件图及工艺卡等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学习体验,分享铸造工艺设计作品的成功和喜悦。同时,该学习过程也可以进行翻转汇报,即学生将设计成果的汇报过程进行录像,将视频上传至教育在线网络平台。当老师和同学观看完汇报视频后,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评价。
2.课程实施。(1)合作讨论。学生就观看《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系统、教学视频和在工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组内没解决的问题提交老师解决。(2)互动释疑。教师把必须掌握的铸造工艺设计的知识点以问题提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其他组或教师给予点评或补充。(3)拓展。根据课前接收到的反馈,教师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又是必须掌握的铸造工艺设计知识点以实例的形式提出。(4)探究。教师把一些基础规律之外的特殊情况,结合实际零件,以真实复杂问题提出,这部分属于学了会更好的内容。(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零件的铸造工艺设计;教师在教室巡视发现学生难于下手的地方;如果个别学生有简单问题及时指点,帮助设计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
3.课程评价。将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设计的铸造工艺图、铸件图、工艺卡及工艺设计说明书等与往界学生的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四、结语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翻转课堂的研究,对高校课程评估、专业认证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课程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该研究对于实践性课程改革具有探索意义和借鉴价值。这对改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灵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课堂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生学习的新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8-91.
[2]王凯,孟然,段海云.对“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81-182.
[3]李莉,詹肇麟.“材料成形基础课程设计”自主学习平台研究及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0):188-189.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and Teaching Design of "Casting Technique Course Design"
LI Li,ZHAN Zhao-lin
铸造工艺论文篇4
《铸造技术》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铸造协会会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铸造技术》是一本集中报导我国铸造领域先进科研成果、实用工艺技术、生产管理经验以及铸造行业发展动态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铸铁、铸钢和有色合金铸造等整个铸造工业领域。《铸造技术》是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0-8365,国内统一刊号:CN:61-1134/TG。杂志内容主要由铸造材料研究和铸造成型工艺两大板块组成。前者主要设置:材料开发、材料改性、材料保护、材料失效分析等4各栏目;后者主要设置:今日铸造、工艺技术、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动态(信息)等栏目。此外,为了扩大铸造工作者的视野,了解和借鉴与之相关专业的技术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改版后的《铸造技术》杂志还开设了实用成型技术、设备改造及铸件加工等栏目。
为了进一步办好《铸造技术》杂志,更好地为科研、生产及广大读者服务,促进我国铸造行业的科技交流与技术进步,热诚欢迎广大从事铸造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工作者踊跃投稿。现将有关投稿事宜重申如下:
1. 本刊主要刊登铸造材料、铸造工艺、铸造管理、铸造市场与信息方面的试验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工艺技术改进、设备改造、检测方法等的经验介绍;内容充实、结合国情的技术评述和讨论等。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并重。
2.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重点突出,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炼,结论明确,引用资料请给出参考文献。文稿内容有关保密问题,请作者自行负责。试验研究、技术报告及综述类论文限6000字以内,正文前附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2~5个关键词。其它文稿限3000字以内,并附英文文题。
3. 属于各种基金资助或获奖的项目,须注明并提供其相应的基金资助证明或获奖证明复印件。因本刊为国家科技论文统计用刊和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用刊,来稿时,请附上论文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性别、出生地、民族、职称、学位、职务等个人简况,作者单位要求到二级单位(学院、系、研究室、分厂、车间等),并有中英文对照。
4. 插图需描绘清晰,图宽限70 mm和140 mm两种。照片一般不大于70×50 mm,细节清晰,层次分明,图上可有可无的字和符号一律删除。图和照片插在稿件中。图和照片总和一般不超过8幅。
5. 对不符合本刊风格的稿件,编辑部有责删改,作者如不希望删改,请投稿时说明。
6.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如该稿曾在学术会议上宣读或在内部刊物上刊出,请投稿时说明。
铸造工艺论文篇5
发动机缸体铸件的精整工艺与装备
铁路货车摇枕侧架冷却清理生产线
170气缸盖工艺研究
转臂的铸造工艺与生产控制
喂线蠕化工艺在博杜安6M26气缸体上的应用
ZG30MnSi中频炉熔炼工艺
中频炉内脱硅试验研究
消失模铸造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消失模壳体类零件在白区工艺的失效模式分析及改进
SiCp/7090Al复合材料的湿摩擦磨损性能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压铸成型工艺参数的模拟与优化
Cu-10%Fe合金微观组织中的晶体生长
通孔泡沫金属传热性能研究进展
旧砂再生综述(2010年度)
“我国古代大型铸铜文物”系列文章五古代大铜牛
“有芯感应电炉”与“有心感应电炉”的辨析
天津市铸造学会举行五十周年庆典暨新技术交流会
信息与动态
抛丸机中抛丸器的优化设计再议
铸造装备应用物联网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插装阀在静压造型线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DC二线电感式接近开关在造型线上的应用
潮模砂气冲造型13B车钩工艺实践
LJ465Q-1A发动机曲轴箱热芯盒模具的优化设计
合成铸铁生产缸体铸件的工艺技术
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工艺
YC6113柴油机蠕墨铸铁缸盖铸件的质量控制
利用垂直分型技术生产高品质球墨铸铁件
对HTAC燃烧机制下金属镁还原罐内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金属型重力铸造铝合金缸盖关键部位二次枝晶间距研究
发动机连杆失效分析
蠕化处理包堤坝对蠕化处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金属成型理论基础精品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先秦时期的大型青铜文物
首届全国现代铸造装备与技术交流大会在天津成功举行
第11届25省、自治区、市暨山西省第二十二次铸造会议纪要
关于举办铸造自动化装备应用培训班的通知
铸造学会奖——第十二届(2009年度)“福士科”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告
我国冲天炉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FLUENT的燃煤器燃烧模拟及结构改进
转盘式V法造型线设计
振动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特性分析
用V法(真空密封)造型工艺铸造机床大板
制动鼓铸造工艺性分析
差压铸造的工艺特点及设备
铸钢钢液喂丝吹氩炉外精炼工艺
高合金钢薄壁件的消失模铸造工艺研究
采煤机截齿镶铸复合金属材料研究
过冷Cu80Ni20合金熔体凝固组织的两次细化机制
钕对AZ61镁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稀土Y对AZ61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镁合金半固态坯料重熔过程数值模拟
Cd对镁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
发动机铸铁件新材料工艺探讨
消失模铸造铸铁管件工艺及缺陷分析
铸造工艺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G249.5 文献标识码:A
一、材料与实验方法
CA精铸可应用于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铝合金等多种合金,。三维模型可采用IDEAS、UGII、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工艺结构和模型转换采用MagicRp进行处理和修复,在AFSMZ320自动成型系统上进行原型制作,采用熔体浸润进行原型表面处理,凝固过程数值模拟采用PROCAST和有限差分软件进行计算。
二、CA精密铸造工艺的关键问题及相关技术讨论
近年来,与CA精铸技术相关的三维CAD设计、反求工程、快速成型、浇注系统CAD、铸造过程数值模拟(CPS)以及特种铸造等单体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为集成化的CA精铸技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CA精铸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为了使各单体技术成功地用于CA精铸,必须消除彼此之间的界面,将这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产品开发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先进设计+先进材料+先进制造。
(一)三维模型的生成与电子文档交换
如何得到部件精确的电子数据模型,是CA精铸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随着三维CAD软件、逆向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项工作变得简单而且迅捷。在此主要介绍利用IDEAS进行实体建模和数据转换的过程。IDEAS9集成了三维建模与逆向工程建模模块。通过MasterModeler模块可以得到复杂模型),既可以进行全几何约束的参数化设计,又可进行任意几何与工程约束的自由创新设计;曲面设计提供了包括变量扫掠、边界曲面等多种自由曲面的造型功能。逆向工程Freeform可将数字化仪采集的点云信息进行处理,创建出曲线和曲面,进行设计,曲面生成后可直接生成RPM用文件,也可传回主建模模块进行处理。实体文件生成后需转变成STL文件以作为RP设备的输入。转换过程应注意选择成型设备名称,通常选用SLA500,三角片输出精度在0.005~0.01之间。采用MagicRp处理时应注意乘上25.4,得到实际设计尺寸。
(二)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原理
铸造是一个液态金属充填型腔、并在其中凝固和冷却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许多对铸件质量产生影响的复杂现象。实际生产中往往靠经验评价一个工艺是否可行。对一个铸件而言,工艺定型需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最后根据多种试验方案的浇铸结果,选择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铸造工艺方案。多次的试铸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铸造过程的模拟,可以得到各个阶段铸件温度场、流场、应力场的分布,预测缺陷的产生和位置。对多种工艺方案实施对比,选择最优工艺,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成品率。
(三)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世界上已有一大批商品化的铸造过程数值模拟软件,表明这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这些软件大都可以对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精密铸造和压力铸造等工艺进行温度场、应力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可预测铸件的缩孔、疏松、裂纹、变形等缺陷和铸件各部位的纤维组织、并且与CAD实体模型有数据转换接口,可将实体文件用于有限元分析。
ProCAST是目前应用比较成功的铸造过程模拟软件。在研制和生产复杂、薄壁铸件和近净型铸件中尤能发挥其作用。是目前唯一能对铸造过程进行传热-流动-应力耦合分析的系统。该软件主要由模块组成:有限元网格剖分,传热分析及前后处理,流动分析,应力分析,热辐射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电磁感应分析,反向求解等。
它能够模拟铸造过程中绝大多数问题和物理现象。在对技术充型过程的分析方面,能提供考虑气体、过滤、高压、旋转等对铸件充型的影响,能构模拟出消失模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几乎所有铸造工艺的充型过程,并对注塑、压蜡模和压制粉末材料等的充型过程进行模拟。ProCAST能对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类传热问题进行求解,尤其通过“灰体净辐射法”模型,使得它更擅长解决精铸尤其是单晶铸造问题。应力方面采用弹塑性和粘塑性模型,使其具有分析铸件应力、变形的能力。
铸造工艺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3-0190-02
1 JT6120后桥壳铸件要求及分析
1.1铸件要求
ZG35,毛重184kg,铸件要求表面光洁,不允许有气孔、渣孔、缩孔、裂纹等铸造缺陷,铸件加工后进行0.5MPa的水压试验,不准有渗漏现象
大客车底盘中的后桥壳因需承受巨大的压、弯、扭、冲击等复杂应力,因此需要具有高强度和刚度。同时为了防止渗油该铸件还需具有高的致密度,不允许有渗漏现象。低碳钢由于铸造性能差、收缩大,后桥壳薄厚不均,质量要求高,所以低碳钢在后桥壳生产中的铸造工艺尚不成熟,应用受到局限。
1.2铸件尺寸
该件属于薄壁箱体结构,外廓尺寸1442×393×148mm,主要壁厚50mm,该件上平面(Φ308~Φ424)之间的环形平面壁厚13mm,加工工艺补正量和加工余量共21mm,此处杆(环形体)—板(大法兰)连接,其热节模数M=2.76cm。该件下平面(Φ310~Φ424)之间的环形平面壁厚为14mm,加上加工余量和工艺补正量共25mm,热节模数1.25cm。该铸件两段法兰处,热节模数1.7cm。该铸件属薄壁箱体铸钢件,壁厚不均,结构复杂,上、下两个大环形平面,要求加工后不能有缩松、缩孔等缺陷。其尺寸精度与机械性能要求较高,是铸造工艺设计的难点之一。
2.试生产铸造工艺的确定
2.1造型及砂芯
根据现有工装,选用砂箱2100×1500×500/400,每箱两件,用水玻璃自硬砂造型,铸件中间是一个大空腔,越到两边越窄,这个空腔可由一砂芯形成,在造型时,如砂芯退让性不好,容易造成铸件内裂纹,变形等铸造缺陷。拟采用铸钢树脂砂制芯,采用锆英粉快干涂料。同时在芯中留退让孔。
2.2浇注位置的选择
根据铸件结构特点,因平面(Φ310~Φ424)之间的环形平面式该件加工面,是重要部位,应位于下箱。(Φ308~Φ424)之间的环形平面存在杆板连接,其热节模数大,至于上箱,有利于安放冒口进行补缩.
2.3浇口
根据公式计算得,内浇口截面积30×35×40,ΣF内=26cm2,横浇口截面积48×56×55,ΣF横=28.6cm2,直浇口Φ70mm,截面积ΣF直=38.46 cm2,ΣF直:ΣF横:ΣF内=1:1.5:1.4。
2.4冒口、冷铁
根据铸钢件顺序凝固原则及模数法,在铸件十几个热节处安放冒口以补充液态收缩,在下箱壁厚处放冷铁,造成钢水同时凝固。按热节圆比例放大的办法来进行设计和计算,该件共放八个冒口、十块冷铁。
2.5铸造工艺出品率
根据铸件成品与毛坯的比值计算铸件工艺出品率为55%。
2.6铸造收缩率
长度方向1.3%,其他方向2%。
3 试生产过程及方法
原材料ZG35在600kg感应炉中熔炼,采用铝及稀土硅铁进行炉前脱氧处理。选用6T浇注漏包浇注于砂型中,补浇一次。浇注温度1540℃~1560℃,浇注时间不低于20秒,打箱时间大于10小时。
4 原方案出现问题
1)经加工后发现四个边冒口根部均有缩松;
2)铸件内腔放拉筋处均存在裂纹,个别铸件在下箱(Φ310~Φ424)平面上有裂纹;
3)铸件打箱后,两端法兰处的外皮、内腔均有粘砂,难以清理。
5工艺改进
手工砂型铸造的优点在于,砂型成本低廉,因此可以方便对模具进行修改。同时可以通过打孔,加冷铁等方式改进工艺,改善排气不良等情况,摸索出合适的浇注温度和浇筑时间。
四个边冒口根部出现缩松,主要原因是此处热节大,放边冒口使该处接触热节及热干扰增大,需再加大冒口体积或使用保温边冒口,而冒口体积又受到工装限制,且冒口增大降低工艺出品率,因此该处边冒口结构选择不当,应选用顶冒口。将原来的四个暗边冒口改为四个暗顶冒口,附图1,用此冒口工艺浇注结果,冒口根部无缩松,但考虑到批量生产,此处放顶冒口须增加四块砂芯,同时增加切割工时,而且暗顶冒口压在加工面上,增加清理难度,为此 ,根据顺序凝固原则分析是否能采用补贴的方法,将缩松引到补贴内。根据此处铸件结构,这一想法是可行的,这样即容易加工,且避开了不加工面。浇注结果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由金相分析判断该件出现的裂纹为热裂纹,热裂产生原因很大程度上与钢的性质、铸件结构、铸件收缩受到铸型或砂芯的阻碍有关。铸件此处虽加铸筋和外冷铁仍不能消除裂纹,而且此处还存在凸起变形,因此我们认为,后桥壳内腔出现热裂及变形,很可能是砂芯退让性不良引起,另外,现场观察,发现工人在制芯时,退让孔留的有大、有小,甚至不留。退让孔大的铸件没有裂纹,退让孔小的,甚至不留退让孔的铸件出现裂纹,因此采用退让性好的砂芯,严格执行制芯工艺,是获得无裂纹铸件的关键。因此在改进方案中采用退让性能好的桐油砂制芯,并严格控制制芯工艺,留有一定大的退让孔,保证退让孔处砂芯吃砂量不超过35mm。
针对个别铸件在下箱(Φ310~Φ424)平面上有裂纹的现象,采用在下箱Φ310处增设一环形裂筋的方法解决。
工艺改进后,得到的铸件表面质量完好,无缩凹,缩孔、裂纹等铸造缺陷。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有500多件,完整铸件经加工无任何缺陷,经水压试验无渗漏现象。同时。工艺改进后,每件节约钢水40公斤,工艺出品率75%,较原工艺提高了15%,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6 结论
手工砂型铸造方法可以用于试生产中以确定合理的铸造工艺,节约成本。理论设计的砂芯、冒口等工艺措施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断更改。根据生产结果及产生的缺陷合理的改进工艺措施,获得成熟的工艺措施。相对于其他铸造方法,手工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所以可以用于产品试生产中,以确定成熟合理的铸造工艺。
铸造工艺论文篇8
复合添加Yb和Ca对Mg-6Zn合金组织的影响秦兵 于文斌 李坊平 李春梅 (886)
新型自剥落醇基浅色铸铁涂料的研究 刘旭麟 刘顺华 温斌 李延举 高路斯 郭勇 靳向阳 (891)
压铸
AE44镁合金油底壳压铸件本体组织与性能分析董泰山 龙思远 廖慧敏 刘勇 (895)
咖啡机顶盖压铸工艺参数优化朱汝城 李杨德 王成勇 刘全坤 (899)
计算机应用
基于CA方法的Ti-45Al合金定向凝固过程微观组织模拟程锦 许庆彦 张虎 郑立静 柳百成 (903)
不锈钢铸件机械粘砂判据研究马洪波 孙逊 曾卫东 李宝治 孙瑞敏 豆志河 (908)
电子束冷床熔炼TC4钛合金铸锭凝固过程有限元模拟雷文光 于兰兰 毛小南 罗雷 张英明 (912)
铸造设备
多个金属型自动开/合型装置的研制詹磊 杨尚平 伍小东 刘永胜 汪泽波 (917)
应用技术
基于正交设计的高硅活塞合金的优化变质处理李华基 陈俊桃 胡慧芳 (920)
水溶性型芯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张龙 李远才 许建华 陈琦 (924)
ZG30MnSi槽帮件表面夹渣物形成机理及防止黄晋 张友寿 夏露 李四年 宋娟 (929)
精炼对近共晶Al-Si活塞合金中镁含量的影响张屹林 李义 孙淑霞 (933)
HFC-125/N_2混合气体对熔态AZ91D镁合金的保护行为研究张心灵 游国强 龙思远 赵福全 徐荣峰 (936)
屏蔽涂料在铸钢工艺上的应用张证 陈敏 (940)
挤压温度对喷射成形Zn-Al-Mn-Cu-Mg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刘敬福 李荣德 孙鑫志 白彦华 谢懿 (943)
HT300合成铸铁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林浩 郭学锋 徐春杰 贺焱 杨文朋 杨小健 刘秋荣 (947)
无
《铸造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等国家标准通过审查田世江 (932)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交通指南田世江 (935)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946)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技术报告日程安排田世江 (958)
专题综述
蜡镶工艺综述郭红云 (951)
经验交流
灰铸铁刀闸阀铸件变形问题的解决杨宝宏 顾学明 (956)
风电箱体铸件气孔缺陷的解决方法苏艳 张春艳 刘冬梅 薛海涛 金怀东 (959)
消除风电球铁件表面缺陷的涂料组合应用崔峰 刘玉林 (961)
薄壁壳体铸铝件低压铸造工艺设计焦高俊 (964)
标准化与质量
行业标准《艺术铸造铜雕塑件》、《艺术铸造响器》和《艺术铸造乐器》解读詹绍思 (966)
大型风电球墨铸铁轮毂的质量控制彭建中 刘玲霞 杨忠贤 (969)
中国铁路关键铸钢件生产质量控制徐贵宝 曹健峰 朱正锋 (973)
关注与争鸣
对短流程铸造的思考钱立 (977)
专访
中国艺术铸造须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并大力创新——再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华觉明先生田世江 (980)
艺术铸造腾飞赖以科学与文化助推——再访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会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谭德睿先生田世江 (984)
文化,艺术铸造之魂——再访山西宇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卫恩科田世江 葛晨光 (988)
铸造资讯
文献速报 (994)
专利摘要 (996)
标准工作动态 (998)
世界铸造会议及世界铸造组织简介田世江 (999)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暨2010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题目便览 (1000
自由落体条件下Fe-23%Mo-27.5%Si三元包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范龙 鲁晓宇 代富平 (775)
微尺度下液态Zn-4Al合金停止流动机理研究任明星 李邦盛 傅恒志 (780)
纳米细化剂对K403高温合金组织的影响李爱兰 曹腊梅 李相辉 谷怀鹏 (783)
小偏离度对[001]取向单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张泽海 贾玉贤 (786)
专题综述
AZ91D镁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研究进展张新 张奎 李兴刚 李宏伟 张宝东 李永军 王长顺 (790)
复杂薄壁精密铝合金铸件铸造技术进展郑亚虹 王自东 (796)
熔模铸造
复杂薄壁件熔模铸造制模工艺的研究梁艳峰 董晟全 丁宏 李高宏 (800)
熔模铸造表面层制壳工艺的研究景宗梁 车顺强 (803)
无
中国铸造协会组团赴法、日对外交流通知 (807)
关于举办铸造自动化装备应用培训班的通知 (858)
做好铸造标准化工作 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25周年致辞娄延春 (I0001)
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ZrCp/Fe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宋丹 张万宁 张洪兵 李德元 袁晓光 邱克强 (808)
计算机应用
铸造工艺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及开发王智平 杨娇 朱昌盛 肖荣振 冯力 刘致远 (810)
锌锭模应力数值模拟及裂纹位置分析杨远平 严宏志 (814)
基于数值模拟的金属型铸造拉伸试棒残余应力分析张金山 邱彬 姬国强 王星 赵高瞻 (818)
铸造设备
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设备的研制 刘金洪 刘林 黄太文 葛丙明 张军 傅恒志 于波 (822)
带有双下料管的随流孕育装置段华荣 雷萍 尹德秀 王治军 刘文化 (826)
砂温调节器水系统的创新设计张万壮 (830)
应用技术
富Ce稀土对Al-Si7-Mg0.8合金消失模凝固组织性能影响成平 樊自田 赵忠 蒋文明 (833)
硼变质处理对Zn-50%Al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巨强 刘志学 (838)
孕育剂加入量对灰铸铁试棒抗拉强度的影响李训华 孔英杰 路路 白广跃 (841)
铸造工艺对Mg-Nd-Gd-Zn-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徐永东 胡绳荪 朱秀荣 赵国田 宋运坤 (844)
生产球铁磨球铁型覆砂层厚度的研究夏兴川 刘金海 李日 (847)
经验交流
风力发电机前盖的铸造工艺改进苏艳 孟君 范江 杨均斗 崔红艳 王玉杰 (851)
Φ5m石灰窑齿圈块断裂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张保吉 赵玉香 (854)
汽轮机外缸上盖凝固模拟分析和铸造工艺优化郭建明 俞卫松 周黎明 (856)
专访
大业唯诚——访西峡县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武超等感悟录田世江 葛晨光 (859)
铸造资讯
文献速报 (867)
专利摘要 (869)
铸造学会奖——第十二届(2009年度)“福士科”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告 (871)
第八届全国铸铁及熔炼学术会议暨先进球化处理方法研讨会成功举办张忠仇 (874)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七)
半固态条件下丁二腈-水合金的稳态流变行为张松泉 林鑫 黄卫东 (651)
圆弧铸件的线收缩行为及线收缩率的正确选择周祚超 王艳霞 薛云 商继章 (655)
Ca、Sr对AS21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王岩 戚文军 郑飞燕 翁康荣 赵红亮 (658)
二氧化硅微粉对中频炉碱性炉衬性能的影响贾江议 杨雪瑞 王爱琴 (662)
复合材料
热处理对Mg2Si/Al-Si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刘政 陈明 石凯 (665)
往复挤压对Al2O3f/AZ91D复合材料组织与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王武孝 董志乔 陆鼐 (670)
计算机应用
基于变网格技术的枝晶组织数值模拟研究陈敏 戚晓芳 (674)
铸造成本核算电算化在我厂的应用许晓燕 (679)
EDM电极快速精铸有限元模拟研究张芳 (685)
铸造资讯
苏州市兴业铸造材料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简章 (678)
第69届世界铸造会议暨2010中国铸造活动周预通知 (724)
推进标准建设 打造压铸强国——记第三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压铸件的生产与管理曲学良 (751)
撷英懋赏 光先袷后——记首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颁奖典礼 (755)
文献速报 (758)
专利摘要 (760)
铸造强国正在崛起——透过2010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看中国铸造业的发展张立波 温平 支晓恒 荣丽辉 范琦 (762)
中国,一个强大的铸造王国在崭露头角陆文华 (765)
从2010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看我国造型材料的发展周静一 (766)
加速创新,不断推出高水平国产化铸造原辅材料庞凤荣 (768)
福士科携多种新技术新产品,阵容强大参加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 (769)
不断进步中的龙南龙钇重稀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70)
ABP感应系统亮相“Metal China2010” (770)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六)刘闯(翻译) 张春艳(校对) (771)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773)
中国铸造耐磨材料产业技术路线图项目专家研讨会召开 (774)
铸造论坛
出口日本铸铁件的质量要求邹荣剑 (689)
检测技术
电渣炉电极位置检测与控制李万青 闻绍巍 刘静岩 何永亮 袁野 (693)
应用技术
大型厚壁螺母的离心铸造工艺研究杨为勤 (695)
A357铸造铝合金疲劳特性及温度影响陈振中 解传浩 朱成香 (700)
浇注温度对ZA27合金枝晶形貌的影响李向威 陈体军 郝远 张大华 刘二勇 王瑞权 (704)
稀土La对半固态A356铝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刘小梅 刘岚 刘政 (708)
溶剂对三乙胺冷芯盒树脂性能的影响伊宁 黄仁和 高红梅 李秀波 (712)
热处理对ZA52-xNd镁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曹喜娟 耿莹晶 陈晋生 (717)
合成铸铁的研究及应用王顺安 邹荣剑 (721)
铈对灰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刘齐 卢云杰 宋刚 (725)
经验交流
镁合金铸件焊补实践商继章 李海宏 宋丙红 王广海 (729)
16m^3渣罐的工艺设计与生产贾泽春 (732)
高温铁液长时间存放对灰铁铸件组织的影响张百堂 杨忠耀 (735)
大型炼钢用10m^3渣罐的铸造工艺陈红卫 (738)
图书编写
浅谈铸造类图书的编写邝鸥 (740)
关注与争鸣
对冲天炉的再认识李传栻 (743)
专访
穿合适鞋 走自己路——访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大件铸型车间工人、高级技师孙龙师傅启示录田世江 孙润超(图) (746)
原位纳米TiCp增强6AZ91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高平 邸建辉 张建华 狄石磊 张文波 李进军 杨春霞 (541)
功率超声对A356合金除气效果的影响石婷 张忠涛 张宇博 卢一平 李廷举 (546)
聚乙烯醇对二次微波硬化水玻璃砂的抗吸湿性影响吴香清 樊自田 于涛 (549)
稀土镁合金抗氧化的机理苏桂花 曹占义 (553)
过共晶Al—Si合金的电磁搅拌工艺研究李润霞 陈玉金 许传恒 袁晓光 李荣德 (558)
熔铸工艺对K465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彭志江 贾淑芹 于颖 邹建波 (563)
消失模铸造
Y和Gd对消失模铸造AZ91D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罗强 赵忠 蔡启舟 樊自田 何剑 (568)
物理变质处理对消失模铸造AZ91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田学锋 樊自田 黄乃瑜 (573)
V法铸造与消失模铸造的比较及复合铸造实践叶升平 郝礼 周德刚 (578)
蠕墨铸铁气缸盖的消失模铸造工艺兰银在 靳永标 陈泽忠 (581)
货车转向架的承载鞍铸钢件消失模工艺王新节 (584)
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生产高质量碳钢铸件罗刚 李贺军 (588)
浅析球墨铸铁件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措施蔺亚琳 李志翔 曹菊艳 (591)
铸造资讯
“圣泉与铸造企业同行——铸造新技术、新材料全国巡回推广会”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593)
第四届“圣泉杯”全国铸造工人技术操作能手在京颁奖 (593)
钢铁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610)
第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成功召开 (638)
文献速报 (642)
专利摘要 (644)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五)刘闯(翻译/编辑) 张春艳(校对) (646)
自主原创技术的突破是振兴装备制造产业的必由之路——万丰科技第二代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作业单元亮相铸造展徐斐达 (648)
江苏省铸造协会在南京成立 (649)
首届全国现代铸造装备与技术交流大会邀请函 (649)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650)
计算机应用
电渣熔铸过程中铸锭微观晶粒生长模拟研究饶磊 李小龙 耿茂鹏 张莹 (594)
凝固模拟技术在汽车传动器壳体铝合金铸件工艺优化中的应用赵峰 焦海峰 邢鹏 (597)
检测技术
偶氮氯膦mA光度法测定镁合金中的钕朱智 金小成 薛孝民 韩菲 车鋈恒 (600)
应用技木
含稀土铒元素Al-Zn-Mg-Cu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韩逸 邓桢桢 李炼 乐永康 张新明 (603)
玻璃组分对Fe—Ga合金熔体净化效果的影响高翔 周建坤 李建国 (607)
热处理过程中铌对高铬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张宇光 赵爱民 赵征志 王艾青 唐狄 (611)
锶对AZ91镁合金铸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冒国兵 刘琪 (614)
Al—Ti—C中间合金对ZM-5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殷黎丽 刘闯 王涛 翟虎 张亚龙 马志毅 李王胜 (618)
国外铸造
固溶强化铁素体球墨铸铁Larker Richard (622)
经验交流
铸态QT550—5球墨铸铁熔炼过程控制李俊刚 吕迎 邵喜俊 刘承尧 孙文双 (628)
专访
他,心美手巧,创新热情高——访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人、高级专家李兆宏师傅田世江 葛晨光 李兆宏(图) (632)
Al-Si活塞合金中氟化除钙的研究武玉英 刘相法 丁同明 姜炳刚 (435)
机械振动制备ZL101铝合金半固态浆料的工艺优化赵君文 吴树森 (438)
热处理对无钼镍低合金耐磨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侯建强 符寒光 蒋志强 雷永平 尹恩生 田玉铁 (441)
Pb-30%BI包晶合金定向凝固的两相微观组织研究胡小武 李双明 高斯峰 刘林 傅恒志 (445)
专题综述
镁合金熔模铸造阻燃技术研究现状占亮 冯志军 闫卫平 刘丹 (450)
压铸
自孕育法流变压铸AZ91D镁合金微观组织特征曲俊峰 李元东 邢博 张鹏 (454)
钙对固溶态高铝挤压变形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张金龙 王智民 (459)
时效处理对压铸Al—Si—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李凯 陈名海 张锐 李清文 (463)
铝合金压铸用乳液涂料主要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祝辉 李远才 (466)
基于PQ^2图理论验证模具设计和优化压铸工艺张玉玺 (470)
铸造资讯
圣泉集团喜获第十一届中国优秀专利奖 (462)
中国耐磨材料铸造技术与生产管理培训研讨会通知 (469)
吃透标准 铸造精品 “第二届中国铸造质量标准论坛——铸钢件的生产与管理”侧记田世江 无 (526)
铸造撷英求贤 永冠功高德馨——首届"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评选会议纪实田世江 曹阳(图) (529)
文献速报 (532)
专利摘要 (534)
世界铸造会议(WFC)回顾(四)刘闯(翻译/编辑) 张春艳(校对) (536)
“第八届全国铸铁及熔炼学术会议暨先进球化处理方法研讨会”邀请函 (538)
现代铸铁编辑部举办创刊三十年招待酒会答谢中国铸铁业各界人士 (539)
《铸造》杂志开辟《关注与争鸣》栏目的征文启事 (539)
“首届中国铸铁产业沙龙”在古城扬州举办 (540)
复合材料
固溶处理对TiCp/AZ91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王彬 巩水利 谭永生 滕新营 (475)
计算机应用
基于投影-水平集方法充型过程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张明远 陈立亮 庞盛永 殷亚军 陈涛 (478)
铸造CAD/CAE智能冒口工艺优化设计廖敦明 陈立亮 周建新 魏鹏程 龚雪丹 (482)
7050铝合金圆锭软接触电磁铸造过程数值模拟郭世杰 薛冠霞 徐义 王家淳 (487)
基于ADI分数步长法的铸件温度场数值模拟王忠 赵宇宏 牛晓峰 侯华 任巨良 (491)
应用技术
合金元素对耐热球墨铸铁耐磨性能的影响于思荣 高乾 朱先勇 刘耀辉 (495)
碳钢铸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统计回归分析杨玉民 周校民 秦怀 任尊洪 周兴宇 (499)
微量硼对Cu-15Ni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董旭刚 金青林 林波 赵辉 高旭伟 蒋业华 (502)
覆膜砂制备工艺的研究梁铣 潘艳平 刘春玲 董文生 (506)
混合稀土对灰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卢云杰 刘齐 郭海周 (510)
常用保温冒口的试验与性能分析丑幸荣 雷萍 (513)
解决油缸渗漏缺陷的铸造工艺方案李宏兴 焦玉胜 (516)
无
铸造工艺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99-02
一、引言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专业铸造和模具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涉及到压铸原理、压铸合金、压铸件设计、压铸工艺、压铸机选用和压铸模具设计等多个方面。课程具有如下特点:①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②课程交叉性较强,联系亦不紧密,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零散复杂,加之授课学时有限,因此造成学生难以掌握重点、理解难点,严重影响和制约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模具制造行业的不断进步,企业用人要求不断提高,要求能看懂图纸、熟练使用三维造型软件进行压铸件和模具设计、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适应目前市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难题。结合本课程的性质,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并把生产实例和设计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掌握从事压铸模具设计及其相关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熟练绘制、识读和分析生产实际的压铸零件图、工艺图和模具图,并具备运用模具CAD/CAM 技术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或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只有对准实际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能力和培养方案,以精选的经典项目为教学案例,从合金选用、压铸件的设计、压铸工艺及与之对应的压铸设备、压铸模具的设计步骤及绘制、实际生产过程等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得《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过程得到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在该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探索,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所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来确定。将压铸模具设计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前期专业基础、学期总课时数、学校的硬件条件,结合相应的能力目标重新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处理,按教学需要打乱章节顺序进行讲解以突出重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例如:压铸机的特性曲线这一节的内容可省略不讲;对压铸合金、压铸机的基本机构等内容可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而对压铸原理、压铸件结构分析、压铸工艺参数对压铸件质量及压铸模具寿命的影响、压铸模具结构等重点内容要讲深、讲透。还可增加一些传统教材没有但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模具试模与修模方法、压铸件质量分析、压铸件成形的工艺流程介绍等。另外在讲课过程中,介绍一些期刊杂志上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文章,突出了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根据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课程特点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套,优化教学过程,强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优化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丰富教学手段。针对难教、难学的模具动作原理等内容,利用模型-实物电子教案、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视频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如分型面的确定、抽芯机构、推出机构、复位机构等以动画形式制作配套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并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的最新技术、装备和企业真实的资料、图片收集整理,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前期理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最新、最全、应用较广的相关的知识。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态的图表动态化,在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启发-研讨式教学
课堂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启发-研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的传授,正确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作用。例如:压铸件的抽芯设计中,教材罗列的都是一些平面静态图,可以先向他们展示静态图片,先让学生自己识图并讲出其中设计的特点和动作过程,最后再观看动画,这样更好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分析,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模式的更新
1、实施案例教学
针对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在授课时增加了实际生产的几个精典案例为教学内容[。在授课时把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全部融人案例教学中,以一个或若干个典型的压铸件作为载体,学生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完成案例的设计,并绘制相关的装配工程图和零件工程图。最后与之相关的压铸设备、压铸模具课程设计、压铸件生成等内容融合在一起,使模具设计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实践过程集中在一起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强化实践教学
《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本课程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把原本的2次拆装实验增加到6次。把课堂教学与拆装试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实行多环节、多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打破传统教学顺序,安排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先进行2次拆装实验,使学生对压铸模具结构有总体认识。在讲授了压铸模结构与零部件设计后,再安排模具拆装与零部件测绘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压铸模结构及其组成零部件的类型、固定方法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等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五、总结
总而言之,结合本科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骆枏生,许琳. 金属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7.
[2] 王丽芳,满达虎.《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 2011(12):119-120.
[3] 东为富,陈明清等.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 2009,36(12):190-191.
[4] 吉晓莉.《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2) :82-83.
铸造工艺论文篇10
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二)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冶金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方面,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钢铁行业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有效打击了“地条钢”等劣质产品冲击钢材市场的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市场,钢铁生产企业对市场更加理性化。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球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二、冶金工业对轧辊的需求
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为轧辊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一方面,随着钢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需求量大幅增长。仅就国内而言,据统计,每年消耗的轧辊材料有50万吨以上,价值数十亿元。另一方面,随着轧钢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轧辊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轧辊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还较落后。仅以宝钢为例,2000年,宝钢用于轧辊的采购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国内的只占30%,国外的占70%。因此,不断研究新型轧辊材质及制造工艺,为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已成为国内轧辊生产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轧辊材料的研究现状
为提高热轧辊的表面耐磨性,热轧辊材料不断地得到改进,其基本的发展过程是从冷硬铸铁到高铬铸铁到半高速钢和高速钢。高速钢材料用于轧辊制造,使轧辊性能显著提高,轧材质量明显改善。
(一)高速钢轧辊的特点
高速钢轧辊是用具有高硬度,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红硬性、耐磨性和淬透性的高速钢作为轧辊的工作层,用韧性满足要求的高强度灰铁、球铁、铸钢及锻钢作为轧辊的芯部材料,把工作层和芯部以冶金结合的方式结合起来的高性能轧辊。
1、高速钢轧辊的化学成分特点
(1)含有较多的C和V。C和V可以形成高硬度的MC型碳化物,提高轧辊耐磨性;
(2)有较高的Cr含量。Cr含量高,可在轧辊组织中形成一定数量的M7C3型碳化物,有利于降低轧制力并改善轧辊辊面的抗粗糙性;
(3)含有一定量的Co(≤10%)。Co可提高高速钢轧辊的红硬性,从而提高轧辊耐磨性;
(4)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中含有≤5%的Nb。Nb可降低轧辊组织中因合金元素密度差大而引起的偏析。
2、高速钢轧辊的组织特点
高速钢轧辊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结构特征:(1)碳化物的种类、形状、体积分数及分布;(2)马氏体基体的性能特点;(3)晶粒尺寸大小。轧辊用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合金成分及工艺条件有关。因材料成分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同以往的高铬铸铁轧辊相比,高速钢轧辊中的碳化物类型较多,除含有MC型碳化物外,还含有M2C、M6C和M7C3型碳化物。
(二)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围绕着轧辊外层与芯部的结合问题,高速钢轧辊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离心铸造法(CF)、连续浇铸复合法(CPC)和电渣熔铸法(ESR)制造,而热等静压法(HIP)和喷射成形法(Osprey)仍在完善和发展中。CPC法制造轧辊装备复杂,我国仍无法生产;ESR法制造轧辊能耗高,仅适合于制造冷轧辊;用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装备简单,工艺稳定,效率高,是制造高速钢轧辊的重要方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离心铸造法生产高速钢轧辊尽管存在着合金元素容易产生偏析的问题,但由于其突出的优点,使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高速钢轧辊生产的主导地位。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
(三)高速钢轧辊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热带钢连轧机上开始试用高速钢轧辊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高速钢轧辊的比例不断提高,在某些机架上,甚至全部采用了高速钢轧辊。使用高速钢轧辊后,辊耗明显下降,换辊次数显著减少,轧辊研磨量减少,轧机能力提高,燃料和动力消耗降低,有助于降低轧制成本和提高带钢质量。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铸造高速钢轧辊的研究,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采用普通离心铸造方法生产了高速钢辊环,其成分(质量分数,%)为:2.0~2.4C,8~15W,2~3Mo,4~7V,3~5Co;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为:硬度60~65HRC,冲击韧性(5~10)J/cm,抗拉强度(400~600)MPa。
四、结语
随着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对轧辊的几何尺寸、表面精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轧辊生产厂、研究机构和钢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冶金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轧辊生产技术的研究、轧辊工艺装备的研究和轧辊使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轧辊制造业和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符寒光.高速钢轧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钢铁,2000,(05).
铸造工艺论文篇11
商代(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逐渐成熟。铸造礼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为当时铸造技术最高,而商代铸造礼器上遗留的文字,成为我们解读商文化的入口。因此,笔者从汉语言文学传播角度,探索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和传承。
一、铸造礼器的发展和工艺
礼器的制作在中国古代铸造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典型和标志。
(一)铸造礼器的起源与发展
礼器是专门为贵族打造的,是其举行祭祀、丧葬、出征、筵席等活动时的重要用品。中国的铸造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铸造工艺绝大部分体现了礼器铸造上。而好的铸造技术、铸造工匠、铸造材料等,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并且主要为贵族服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些时候,铸造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品,例如:鼎、斛等,都是为了吃饭、饮酒而准备的。随着铸造技术的成熟,工艺难度也愈来愈低,铸造的物品也越来越成为礼仪活动的器物,开始从实用物品延伸到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用品。到了商代,铸造技术更加炉火纯青,达到全盛时期,铸造礼器包括用于祭祀的鼎、炉等,也包括筵席上用到的斛、觥、勺等,以及音乐文艺活动中的编钟等,铸造礼器成为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标志,也是时代文明的象征。
(二)铸造礼器的制作工艺
包括礼器在内,铸造物品的工艺大致一致。其原理流程为熔炼之后将液体浇注于相应模具中,待溶液冷却固化后便可得到相应形状,再经过精细加工,成为生活用品或者礼器。铸造礼器的制作工艺大体需要三个环节:首先,是模具的制作。主要是根据礼器的需要,由砂、陶等特殊材料制作成模具。模具的好处是可以反复使用,而且制造出来的成品在形状、大小、细节上趋于一致,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礼器的制作和铸造。其次是溶液的浇注。将需要铸成礼器的材料加热成液态,在具有充分流动的性能下,浇注进模具中,待冷却后就变成了想要的器皿形状。在商代,用于铸造的原材料主要是铜元素、铁元素和锡元素等,其优点是在自然界中来源广泛、开采容易、成本低廉,热熔的技术要求比较低。最后,就是从模具浇注出的作品的加工和打磨处理。将冷却凝固后的礼器从模具中取出,进行细节的打磨和处理,使其表面光滑、美观。虽然原理和制作工艺大体一致。但是具体到商代的铸造礼器上的生产流程的各个技术环节,以及某些技术难度在当时是怎么克服的,至今我们不清楚、不明确,还有许多的步骤和细节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
(三)铸造礼器的历史意义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礼器出土,通过对礼器的解读,成为我们了解一段历史的主要载体。因此,铸造礼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实用意义古代生产技术单一,许多的生产生活资料都非常匮乏。木材、陶器等相对轻巧,但是不经久耐用,易磨损和结构性破坏。铸造器皿的出现,使人们在饮酒、吃饭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精美的器物,同时也增加了用品的使用寿命。因此,铸造礼器在当时来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2.艺术意义无论是铸造礼器的造型,还是礼器上的花纹和图案,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主流艺术的取向和审美。也体现了当时铸造工匠的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古代社会艺术水平的杰出代表。这为我们审视古人的思想、审美、工艺以及社会文化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3.文化意义铸造礼器代表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流意识。同时,礼器铸造对当时的社会来说,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禹所铸的鼎,即代表了国家的权力。商代的司母戊鼎,就是华夏文明的杰出代表作。
二、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
铸造礼器除了本身就有的使用价值和象征意义,还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媒介作用,特别是以商文化传播为典型。
(一)商文化的主要内容
商代起源于商汤,止于商纣王,前后历经大约5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作为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代表,商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先河作用的重要历史朝代,从目前出土的商代遗址和文物来看,虽然还不能完全解读商代文化,但是对我们了解奴隶制社会的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1.狭义的商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商文化主要包括商代的服装、音乐、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服装方面,“上衣下裳”的基本服饰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在音乐方面,由于铸造技术的成熟,有编钟等,丰富了商代的音乐器材;在艺术方面,除了有壁画、岩画等还出现了彩色图案,以及各种样式、色彩的陶制艺术品;图腾文化方面,继续呈现了敬重鬼神,敬重祖先的现象。2.广义上的商文化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表现了明显的时代特色。政治上,由于商代处于古代的奴隶制社会全盛时期,土地、奴隶的归属具有明显的阶级特征,统治阶层之间、统治阶层与奴隶之间均有严格的等级体系;经济上,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导致富余的劳动产品逐渐出现,贸易也逐步兴起,以致后人对从事贸易的人均称之为“商人”;军事上,商代不仅有完备的军队体制、征兵体制,而且还有成熟的人马车的战斗编队。这些都是广义商文化的体现。
(二)商文化在礼器上的传播形式
文化在铸造礼器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但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主要有三种传播形式:形状、图形和铭文。1.形状的传播铸造礼器的形状可以直接反映其在当时的作用。例如:鼎的造型呈现槽型,是人们早期吃饭的器皿,后来逐渐成为祭祀以及国家政权的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民以食为天”的特点,象征着国家权力的基础。当然,也有些鼎、觥、斛器皿是三只脚支撑,所谓的“三足鼎立”表明了商代社会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三角形的结构,并且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时到今日,已经演化成为一种文化的内涵。2.图形的传播形式在铸造礼器上,各式各样的图形反映出商文化的包容,尤其是图像被广泛应用。例如:为了表示对鬼神和祖先的敬重,祭祀的铸造礼器上添加鬼神的形象,这些形象通常都是凶神恶煞,面目狰狞的形象,以起到神秘、严肃的效果;再比如:在铸造礼器表面铸造出动物的形象,描绘出当时农耕社会的特征,反应当时社会对牲畜的重视和驯养文化。最著名的青铜四羊方尊,代表了古代青铜铸造礼器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当时羊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商文化通过铸造礼器上的、图案和花纹进行的抽象性表达。3.铭文的传播形式铭文即铸造礼器上的文字,因为礼器大多是由铜、铁、锡等金属铸造,因此也被称为是“金文”。在铸造礼器上的铭文主要包括铸造前期的铸字和在礼器制作完成后的刻字。商代的铭文主要是铸字。铭文可以直接记叙当时发生的事情,如帝王言语或者国家大事的最直观的文字记录,这也成为反映商代文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表达方式。
三、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汉语应用
商文化可以在铸造礼器上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但是通过研究铸造礼器上的文字,结合中国汉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特点等,是最有发掘潜力的地方。1.汉语言的表达特点中国地域广阔,汉语言的表达历史悠久。分析其特点,需要分区域、分阶段来梳理。具体到商代语言的表达方式,通常包括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两种方式。而中国古代的口头语言无从可考,但书面语言却有众多实物作为支持。因此,研究商代文化,可以从研究商代铸造礼器上的铭文的表达方式入手。商代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完善阶段,使用最广泛的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由图形演变而来,保留了一定的图像,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综上可知:商代语言的表达的特点主要包括:从表达的内容来看,记叙内容为主,以记载日常发生的事件为主要功能;从表达的方式来看:由于字形不多,往往一字多用,而且只能通过字形来辅助阐明事件;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同样由于字的总量有限,文字的表达言简意赅。2.铸造礼器上汉语表达的主要内容出于在礼器上铸造文字的工艺复杂程度,铸造礼器上的铭文通常不多,长铭文尤其罕见。在商代早期,文字记载的通常是铸造者的信息,或者是铸造礼器拥有者的家族的姓名。到了商代晚期,铸造礼器铭文通常记载的是当时礼仪场合的重要事件,例如:帝王祭祀的场景,将士出征的情况等等。3.铸造礼器上汉语言的应用对商文化的传播作用铸造礼器上铭文对汉语言的应用使商文化得以保留、传播,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世产生的影响深远。在殷商时期,铸造礼器上的铭文在当时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就是标记作用。标记礼器的名称、用途以及所有者或者制造者。其次,是记录作用。当时社会没有书写方便的成熟现代汉字,只能通过简要的表达,在铸造礼器上记录人物言论和事件。最后,是统治的需要。古代奴隶社会,统治者会利用一切东西方便自己执政。语言文字也不例外。经过统治者的美化,铸造在礼器上的铭文在表达方式上会倾向于统治阶层,目的是来宣扬制度、礼仪等,这有利于维护统治。而铸造礼器上的铭文,可以使商文化较为直观地保留下来,供后世解读。由于商代的文字不多,研究字形、字义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和特点,就能够为了解中国古代问题提供思路,有利于建立完整的历史体系,使中国古代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同时,铭文还记录了中国汉语言文字的变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中国语言的变化。
四、结语
中国商代由于历史久远,出土的文物也极其罕有,文化的断层较为严重,但当下我们对商代文化的研究还不深入,不细致。许多商代的文化细节还有待发现挖掘以及考证。而历史悠久的铸造技术和古老汉语言文字的应用,则为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准确的探索方式。研究商代铸造礼器传播商文化的方式,尤其是通过铭文的传播方式,能够部分了解当时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文化组成部分。而从汉语言的表达的角度,则更有利于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铸造礼器本身所被赋予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铸造工艺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38-02
0引言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由一系列教学技术组,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用,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精密铸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精密铸造理论基础和精密铸造成型工艺,能编制精密铸造工艺规程卡,了解精密铸造车间的管理和生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该课程改革中,有利于实现该课程的人培养目标。
1确定《精密铸造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
由中铸协牵头、行业企业主导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职责以及职业培训与认证几个方面进行定义和界定,并设定相应的类型。从而确定精密铸造技术课程的能力目标。
1.1 专业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有:①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②掌握典型精密铸造工艺特点及方法选择;③掌握熔精密造理论基础和精密铸造成型工艺,能编制精密铸造工艺规程卡;④掌握精密铸造浇注系统的设计、模样的组焊、制壳、焙烧、后处理等精密铸造工艺过程;⑤了解中频感应电炉、电阻坩埚炉熔炼、浇注工艺、机械化及自动化铸造技术。
1.2 方法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方法能力有:①信息查询、收集与整理;②分析、总结;③制订工作进度表以及控制进度;④方案设计与评估决策。
1.3 社会能力对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能力有:①容忍、沟通和协调人际关系;②团队合作能力;③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④劳动组织与实施能力;⑤遵守劳动纪律的自律能力。
2《精密铸造技术》课程设计
2.1 学习情境项目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该学习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精密铸造技术》课程设计中引入了三个精密铸造典型的完整学习情境,三个学习情境承载了《精密铸造技术》学习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具体如下:
情境一:水玻璃型壳熔模铸造;情境二:硅溶胶型壳熔模铸造;情境三:复合型壳熔模铸造设计与制作。
2.2 课程设计本课程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工作岗位(考虑迁移岗位)和后续课程要求为课程定位;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和课程目标,构建学习情境。
3《精密铸造技术》课程内容
3.1 内容选取针对铸造工国家职业岗位标准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以精密铸造的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选取教学内容(见表1)。
3.2 内容安排本课程是在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第4学期进行,教学安排7周,每周8学时,共计56学时。教学内容按照精密铸造生产工艺安排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表1。
4《精密铸造技术》课程实施
4.1 教学模式按照“铸造零件不断线”,工学结合的原则来设计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注重实训过程的可操作性; 使教、学、做一体,课堂与实训一体化,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以“生产零件”为载体,实施六步法全真教学模式;内容侧重生产实际应用,生产案例,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4.2 教学方法在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时,根据教学单元的特点主要使用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分数激励法、引导教学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评价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教师教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
4.3 考核标准以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为重点,结合课堂表现、实践环节情况综合的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见表2。
5结论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学习活动是在具体相关联的项目行动中进行的。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精密铸造技术》教学中,促进了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