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 模 材料 造型特点 视觉感受 特 色 敦煌石窟 2415尊 泥彩塑 曲眉丰颊 圆润肥美 温静慈祥 世俗化 云冈石窟 51000尊 石雕 面相方圆 长目高鼻 威严雄伟 西域风情 龙门石窟 100000尊 石雕 鼻若悬胆 秀丽敦厚 崇敬庄严 本土化 麦积山石窟 7200尊 泥彩塑 秀骨清相 淳朴秀美 温柔亲切 现实主义 “四大石窟”的比较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世界遗产之龙门石窟 回 顾 霍去病墓前石刻 秦始皇兵马俑 敦煌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陵墓雕塑 宗教雕塑 俑 (地下) 墓前石刻 (地面) 宗教雕塑 佛教造像 中国古代雕塑 气势难忘 构思精妙 威严雄伟 温静慈祥 崇敬庄严 温柔亲切 二、中国古代工艺和建筑的特征 欣赏工艺美术品,要抓住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独特的形制和艺术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体系。主要特点是:独特的木构架结构、组群布局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形象。 古代工艺 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 商周的青铜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由于表面纹饰多是凸起较高亦较为复杂,因此被看作是较高的艺术品。其纹饰的制作技术,也被看作是具有高超绘画或雕塑技艺的人制作的。 战国、秦汉的漆器和织绣 战国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的发展。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 汉代丝织的花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吉祥文字、各种几何纹。汉代丝织的制作工艺已非常精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只重49克,不到一两重,可见极为精巧。 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辫绣,也称锁子绣,其特点是针路整齐,绣线牢固。马王堆汉墓曾出土了大量刺绣实物,品种丰富,制作优美。 宋代和明清的瓷器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的共同性。 明清瓷器以文字为装饰的内容极为广泛,有诗词歌赋、民谚俚语、吉祥语句等,更有梵文、藏文、阿拉伯文等。汉字装饰字体或行或楷,或隶或篆;外来文字或书写工整,或书写随意。以文字为瓷器装饰的时代风格为明显,如明初多为单字吉语,永宣时期梵文渐多,明中期梵文、藏文、波斯文占据器物的面积较大,明晚期盘字盛行,吉语再度兴盛,博古图案开始出现,清康熙以长篇诗文别开生面,博古则古拙稚趣,雍正则图文并茂,乾隆、嘉庆时则御制文坛文盛行不衰,博古纹饰多有金石韵味,清中晚期虽承袭前朝,但绘画不精。 欣赏了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再来欣赏唐代和宋代的彩塑 晋祠的宋代彩塑。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殿内有主像一尊,四周环立侍从42尊,其中宦官5尊,着男服的女官4尊,侍女33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侍从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被称之为晋祠“三绝”。 山西晋祠侍女彩塑 宋代 晋祠圣母——邑姜 中国古代的工艺作品 玉琮王 人面鱼纹盆 玉琮王为国家一级文物,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重6.5千克,为礼器或财富象征,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之首,故称“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