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工艺品是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它需要有一种进步和创新精神。即使它属于一门小众传统工艺,只要给它增添新元素,让新旧元素融合起来,它就能得到快速的发展。
其实这种发展思维,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鲜明的例子,比如说我国一流的铜工艺品牌“铜师傅”。我们大可结合它的发展模式来探讨铜工艺品如何得到快速发展。
首先,铜工艺品要打破固化的思维。对于铜工艺品,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出土文物,或者说形象古典高级的各类铜像,往往自觉将铜工艺品的受众人群定在了合乎审美境界的中老年人上,这种固化思维会让铜工艺品在当今市场的发展受限。
铜师傅就打破了这种固化思维,将目光转向了当今大多数受众更倾向的审美,打造了各种各样的铜工艺品,不管是造型可爱的卡通人物,还是著名的电影角色,亦或是以铜板为基板的铜雕画,甚至是高水平复刻的出土文物,铜师傅一律涉猎,因此它的铜工艺品发展面就更广了。
(图为铜师傅《萌独角兽》)
但是光有广泛发展面还不够,还需要结合商业头脑。市面上并不是所有电影角色和卡通人物都是著名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铜工艺品需要结合广为人知的、更多人喜闻乐见的形象。
就像铜师傅在电影角色上,拿到了变形金刚官方的正版授权,出品了变形金刚经典角色“擎天柱”的铜质摆件,零件纹路之复杂体现其做工之精,这一类摆件广受粉丝的欢迎,这酷炫的形象连小朋友也难以抗拒。
另外,针对热爱文物的人群,铜师傅还通过国内著名的文物节目《国家宝藏》的官方授权,复刻了一系列的出土文物,做工精湛,收到了不少人的欢迎。
(图为铜师傅x国家宝藏《虎符摆件》)
运用IP联名的做法能迅速得到更多铜工艺品受众的青睐,这就能推动其快速发展了。
最后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铜工艺者都要明白,出品再精、受众再多,没有一个能配合上“快速发展”的渠道是难以做到快速发展的。随着互联网+的推进,铜工艺品利用互联网模式势在必行。铜师傅就利用了互联网渠道,开启了网店模式,打造了自己的新媒体,让自己的铜工艺品暴露在更多人的视野里,因此它们家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内口碑越来越好。
我认为在这些方法之前,铜工艺者需要像铜师傅一样,不忘初心,坚持高质量出品的工匠精神,才能打好快速发展的基础。
说到这个,我就想起来抖音的直播,那时候直播场卖的是铜师傅家的铜工艺品,但是主播却是罗永浩!
原本罗永浩是锤子科技那边的,但铜师傅这一波操作妙在破圈了,最好笑是罗永浩还特意用一块钱的福利价卖了“小猪锤子开瓶器”,说对应上了他的锤子科技,接着所有小猪锤子都被扫光了。
这种破天荒又好玩的破圈行为会很吸粉,也很容易增加人气,是个很不错的发展路子。
主要是讲求营销的方式。
就比如泡泡马特吧,在他这里的标题就是“小众树脂手办如何快速发展”了,它有盲盒的方式,获得了不少人喜欢。铜工艺品的话就拿铜师傅举例子吧,它是属于传统行业,但是它还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宝藏》这一类高水平的文物方授权,出品了不少很精致的文物复制品。听着这样的授权,给人感觉就是高大上,值得买。
所以呀,走对营销方式,就能吸引人来买啦。
看到题目我虎躯一震——老铁,发展?发展什么?
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知道这个行业要怎么发展了。
那是2012年前后,算起来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了。我喜迎老领导退休,诺大的办公室里就剩下了我一个人,几张办公桌拼到一起,我就总觉得这桌子上少了点什么。
少什么了呢?我琢磨了半天,觉得可能少了点信仰。
然后我点开万能的淘宝,寻思着整两尊马列先贤的铜像——然后你你猜怎么着?
东西不贵,但是……糙。
淘宝上一水的这个版型,都像是一个模子里抠出来的。
我当时正沉迷各种高达和手办,每天接触的都是这种东西:
所以难免看那个铜像就不太顺眼:你这个做工不行.jpg
我想了想,反正是准备摆一辈子的,价钱贵一点无所谓,关键是做工得好。然后我找了一家专业搞铜雕的——据说上到玉皇大帝,下到hallo kitty,只要你拿得出形象,他们都能雕——问他们能不能给我整个马克思的铜雕。
他们回复得很快,说雕马克思没问题,但是得加钱。
我说没问题,加多少。
对面报了个价钱,我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
就这么十几斤重的东西,要我五位数。我说你们是不是跟我闹呢?对面说没开玩笑,这玩意必须手工打造,平时也没别人定做马克思,得让师傅慢慢琢磨慢慢做,急不得。
我说这也太贵了吧!那你们要是雕点大东西,还不得要个百八十万的?
他们说Bingo,你说对了——之前有个老板,想请个一人高的武财神回去,我们给他算了一下,得一百来万。
我说那后来咋办了
对面沉默半天,忽然问你到底要不要马克思了?
我说要不起要不起,再见吧。
然后这事就此作罢。
所以你说,按照老路子这个行业能发展起来么?
想要大路货,没问题,中国工业力天下第一,只要量走起来,你想要多少都不是问题;然而你说你想要点特殊的、精致的铜器——得了,那就不是铜器了,那是“艺术品”,一尊一个价,不过想想倒也合理:我这手艺锤炼几十年,得从你身上赚回来啊!
所以说按照传统的路子,这个行业就发展不起来。
你非得另辟蹊跷才行。
后来你别说,还真有这么一家公司,在夹缝里找到了这么一丝商机,这个公司我不说你们估计也猜的到:铜师傅。
我放两张他们产品的照片给你们看看哈,比如说我特别喜欢的这个齐天大圣:
80厘米,14公斤,3399——你算算铜价,然后再看看工艺,值不值?
反正我觉得是值了。
我曾经琢磨过,为啥铜师傅能把这么个工艺精湛、明显制造难度超大的齐天大圣买到这个价位。后来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家的销售策略,发现他们采用了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那就是IP融合+互联网思维。
什么是IP融合呢?很好理解,比如这个擎天柱,5999:
再比如说这个灭霸,价格更惊悚:才4999.
我就想说……
你一个树脂限量手办能卖到699、999刀,那么我今天一个铜制超大限量手办卖4999那不就相当于白送??
IP融合模糊了手办与传统铜摆件之间的边界,许多IP粉丝本身消费能力就比较强,对价格相对没有那么敏感;而铜器与IP相结合,又能借助IP的力量让产品更年轻化,提高市场接受度,俘获更多消费者的心,让铜师傅的产品能以一种“轻奢”的姿态介入市场的真空层。最妙的地方在于铜的质感是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既可以实现传统手办的观赏价值,也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铜师傅许多限量款的IP联名产品都在停产后获得了一定的升值,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问题到这还没完——就算你工艺出众、又有IP加持,那就能确保一定畅销么?
当然不能,所以还需要一点互联网思维的加持,比如说,利用网络平台,众筹。
测算好成本之后,将产品放到众筹平台上,直接让市场来检验产品——咱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齐天大圣,45天内众筹了1000万,不仅实现了按需生产,还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上去了,就意味着更多的人会成为铜师傅的潜在客户,之前一直困扰铜工艺品行业的产品太小众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虽然你铜师傅坚持“做感动人心的作品、定诚实厚道的价格”的铁律,以艺术品的标准做产品,定位于大家都买得起的产品。但这些大件再怎么有性价比,也是大几千一个。之前没消费过的话,凭空掏出这么大一笔钱,还是很让人纠结的,怎么办呢?
也有办法。
以前的铜工艺品,大多是一物一做,两件东西的手艺好坏,可能天差地别。但问题在于铜师傅这个,它是工厂啊!有统一的质量检测和工艺标准。所以你不是担心工艺和质量么?我用小件产品带你入门不就完事了么!
比如说,这个好运铜葫芦:
黄铜打造,PVD镀金,价格厚道,手感绝佳,随便拴在家里哪个地方都很好看——你可别小看了这个铜葫芦,你猜这玩意上市之后给铜师傅带了多少流量?
三百万。
靠着一个小葫芦,后续带出去铜马、铜貔貅、铜大圣、铜擎天柱……铜师傅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名字就叫“铜粉”。
这就是一个爆品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扎实的产品在流量涌来之后的销量倍增。说到底,“产品是1,其他是0”,做爆品需要一颗“强心脏”投入和收益在这里大多时候成不了正比,有时候会付出昂贵的代价。
但如果不尝试做爆品,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产品要杀出血路会更加困难。好的产品,是在行业里闯出名堂的唯一突破口,也是成为行业龙头唯一路径。当你有了好的产品的时候,其他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如果你的产品不够好,后面加再多零都没用。如果产品是爆品,这个1做得足够好,后面加一个0就是十倍,加两个0就是一百倍。因此,今天在互联网上做生意,前提是把1做好。
聊到这里,不说了,就问铜师傅一句:啥时候咱开始众筹个彩色马克思像?出了之后,一定是爆款,你们琢磨一下,我可以帮你们宣传宣传,在线等,挺急的……
大家好!我是张大叔!
本期我们来聊聊铜产业的市场空间。
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铜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分为采选、冶炼、加工和终端需求。
而在实际应用中,去看铜产业,一方面是来自传产业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于新兴领域。
其一,传统领域依然是铜消费的主力战场。电力电网行业是国内电解铜应用占比最高的行业,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各终端行业铜消费中,电力占比51%,其余分散在空调制冷(13%)、建筑(9%)、交通(8%)、电子(8%)等领域。
其二,新兴领域如新能源、光伏等领域保持高增速发展。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铜和铜合金主要用于散热器、电机、连接器、充电桩、充电线等部位。在光伏领域,铜主要应用于导线、连接器、变压器等部位。
还有对于电解铜供需缺口出现显著加大,预期到2025年的铜供给缺口将达到102万吨,因而将对铜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所以,在大环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对于铜这种上游材料资源的需求也是在扩大的,除了统计产业的支撑外,新兴产业中的光伏、风电、新能源车也会为铜产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大家想了解更多产业发展情况,请记得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