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铸造厂 安全教育培训讲义 第一安全常识 1、什么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担心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当进行。 2、?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什么 3.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落实安全方针。 3.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程、规定和制度并专心贯彻实施。 3.3、积极采取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保障员工有一个安全牢靠的作业条件,削减和杜绝各类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4、采取各种劳动卫生措施,不断改善劳动
2、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退职业病及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3.5、对企业领导、特种作业人员和全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养。 3.6对职工伤亡及生产过程中各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 3.7、推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深化企业安全管理。 4、什么是“三不放过”原则 国家要求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在处理时实施“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对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5、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6.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
3、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6.2、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对于生产工人的安全职责,主要是应自觉地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且要随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的各种活动,主动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的意见,爱惜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等。 6、职工应如何遵章守纪 7.1、职工要做到遵章守纪,必需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建立五个方面的约束机制。即: 7.2、法律约束,要把全体员工的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到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的高度上来熟悉,使全体劳动这以现有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7.3、制度约束,建立完备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工艺流
4、程,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提高全体劳动者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7.4、标准约束,安全生产必需实现标准化,在生产现场做到统一标准,绝不能我行我素,任意而为。 7.5、检查约束,各级安全主管人员要深入细致的进行安全检查,杜绝违章,发觉问题马上整改。 7.6、监督约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监督作用,预先发觉、分析、推断或掌握各种担心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7、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有那些权利和义务 8.1、权利有五个方面: 8.1.1、有权利得知所从事工作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和可能发生的事故。 8.1.2、有权获得保障其健康、安全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 8.1.3、有权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
5、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予以拒绝。 8.1.4、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8.1.5、在发生严重危及其生命安全的紧急状况时,有权采取必要的措施紧急避险,并应当将有关状况向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作出报告。 8.2、必需担当相应的义务: 8.2.1、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8.2.2、按规定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8.2.3、必需听从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的生产指挥,不得随便行动。 8.2.4、发觉担心全因素或者危及健康安全的险情时,有义务向管理人员报告。 8、职工的安全职责是什么 9.1、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随
6、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9.2、遵守有关设备的修理保养制度中职工应做到的条款,为设备安全与正常运转尽到责任。 9.3、爱惜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个人防护用品,关心四周安全生产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9.4、发觉事故隐患和担心全因素要准时向班组长或有关部门汇报状况,发生工伤事故,准时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领导,同时协助有关调查人员做好调查工作。 9.5、努力学习和把握安全学问和技能、娴熟把握本工种操作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各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评比、竞赛、管理活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遵章守纪,拒绝违章指挥,对个人安全生产负责。 9、什么是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一般有哪些
7、 10.1、安全教育也叫安全生产教育,是一项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 10.2、其形式主要有: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也称三级安全教育。 10.3、安全教育内容一般包括: 10.3.1、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提高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端正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0.3.2、安全技术学问教育,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技术和专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员工懂得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科学技术学问,不仅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做而且在技术上变成“我能做、我会做”。 10.3.3、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 11、什么是安全生产技能教育 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
8、。它包括作业技能、娴熟把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状况下,进行妥当处理的技能。 12、哪些属于担心全行为 12.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固定不牢等。 12.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撤除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堵塞。 12.3、使用担心全设备 12.4、手代替工具操作 12.5、冒险进入危急场所 12.6、攀坐担心全位置 12.7、在必需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忽视其作用:不按规定配戴护目镜、不戴防护手套、不穿安全鞋、不戴安全帽等。 12.8、担心全装束:操纵旋转设备时带手套等。 第
9、二?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13、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构成要件是什么 13.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或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13.2、职业病构成四要件 13.2.1、患病主体必需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 ?13.2.2、必需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13.2.3、必需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13.2.4、必需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14、职业病如何分类 我国的职业病类别为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至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喉口
10、腔疾病、职业性肿瘤 22.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22.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22.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23、燃烧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燃烧有很多种类型,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 24、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消防工作的基本措施是什么 ?24.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4.2消防工作的基本措施是“ 第三电器安全与危害预防 25、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 电气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指电路、电器漏电、短路和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 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等引起的电弧、电火花和局部过度发热等引起的。电气线路或设备发生短路、超过负荷、接
11、触不良或漏电的状况下,事故电流将是正常电流的几十倍到上百倍,所产生的电弧、电火花和表面高温,将使电气和设备的温度急剧上升,严重的可引燃物导致电气火灾或爆炸事故 26、如何扑救电气火灾 扑灭电气火灾的方法有断电灭火和带电灭火两种.通常应当采用断电灭火,迫不得已时才采用带电灭火的方法. 26.1、断电灭火就是快速切断发生电气火灾线路上的电源,如拉开闸刀开关,拔掉熔断器插尾,或用绝缘钳剪断电源线.断电灭火能保证扑救人员的安全,并能防止火势连续扩散.电气设备和布线在切断电源后的灭火方法与扑救一般的火灾相同. 26.2、带电灭火就是在没有切断发生电气火灾线路上的电源的状况下进行扑救.在时间紧迫来不及断电
12、,或电源无法切断,或不能确定确已断电的状况下,只能要用带电灭火.带电灭火必需采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abc型'干粉灭火机,不可采用泡沫灭火机,也不能用水扑火,否则会造成触电事故.带电灭火时必需留意人体不可触及带电导体,应当使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 27、如何预防电气火灾 27.1、要有效防止用电起火,首先要保证安装质量,并应满意安全防火的各种要求。要用合格的电器,破损的开关、灯头和老化破损的电线都不能用,电线的接头要按规定连接法牢靠连接,并用绝缘胶包好。对接线桩头、端子的接线要拧紧螺丝,防止因接线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 27.2、其次是不要在电力线的开关、插座、熔断器四周放
13、置油类、棉花、木屑、柴草等易燃物。电气火灾发生之前,都有一种前兆,会散发出一种烧胶皮、烧塑料的难闻气味。当我们闻到这种气味时首先要想到拉闸停电,直到查明原因。假如万一发生火灾,不管是否因电起火,都必需先断开电源,再着手灭火。 ?27.3、选用符合规格的保险丝或熔断器,切不可随便更换粗保险丝或干脆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若有条件,最好是安装漏电开关等保险装置 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 1、易燃易爆场所是指在生产、贮存、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的危急因素,易造成人身伤害和物质损失的场所。 2、易燃易爆场所必需设置明显的防火、防爆警示标志。责任单位要进行定期和经常性检查,准时清除事故隐患。 3、易燃易爆场所要明确岗位责任人,消防设施、器材必需经常保持完备良好状态,做到班有班人管,人有会使用。 4、存在爆炸危急的场所,电机、照明应采用防爆型,要避免因接触不良、超负荷或过热而产生火花或着火,正确设置避雷装置,检修照明采用安全灯具,避免机械性撞击。 5、易燃易爆场所要严格遵守防火防爆制度,严禁在爆炸危急区吸烟,严禁明火取温和焚烧可燃物,严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