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铜镜中的黄金、白银镜和金银装饰铜镜
作者:孙汝初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会
高级研究员、理事
前 言
世界各地古代铜镜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由贵金属黄金和白银制作的铜镜,以及许多用黄金白银装饰的铜镜。因为黄金、白银的特殊光泽和耐腐蚀,并且稀有贵重;古往今来这类铜镜经常被世界各国皇帝贵族用作炫耀财富和地位的特殊奢侈品之一。严格说这类用黄金白银制作的镜子不应该称作铜镜。但是由于它们数量较少,形式和功能与铜镜相似,制作工艺与铜镜相同;大多由制造铜镜的工匠制造,因此大多数地区还用铜镜称呼。久而久之便约定俗成归入铜镜之列、成为铜镜中一个类别。它们也常称作特殊工艺铜镜。
其实铜镜中的特殊工艺铜镜除了金镜、银镜以外还有鎏金银、贴金银、错金银和金壳银壳、金银平脱、镶嵌宝石玉石贝壳和彩绘描金等工艺铜镜。其中有些材质不限于金银、还有铁和玉石,一般都约定俗成统称特殊工艺铜镜。黄金镜、白银镜常常合称金银镜。凡是使用黄金白银贵金属装饰的铜镜,为了与彩绘、嵌贴蚌贝玉石琉璃等不含金银贵金属的特殊工艺铜镜区分,又可叫做金银装饰铜镜。简称“金银饰铜镜”。金银镜和金银饰铜镜,材质贵重、数量稀少,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髙昂;自古多为王室贵族用镜,非常珍贵。是古代铜镜中的精、稀品种。
世界古代铜镜和金银镜、金银装饰铜镜的起源发展
考古实物证明全世界古人发明铜镜的目的,最早是用来代表太阳祭祀太阳神的。这是因为人类自古都生活在神权社会,神和宗教始终统领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铜镜原来是象征太阳的神物,而不是仅以近现代铜镜功能直接解读、认为铜镜就是用来照脸的。凡是认为铜镜自古以来就是为人类照脸设计的观点,要么不了解世界古代历史和铜镜的历史;要么根本就是古代铜镜研究的门外汉不懂装懂。考古证据证明、与商周青铜鼎最初功能是用来盛放供品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成为春秋战国时钟鸣鼎食之家用来代表人的社会等级的情况相同。铜镜和青铜鼎一样、最早都有一个从神用到人用的演变过程。这些都是被考古发掘实物已证明了的。西亚土耳其距今9000至8000年最大的城镇恰塔尔休于遗址祭司墓中出土的、世界最早的10面祭祀太阳神的黑曜石磨制的镜子,和伊朗锡亚尔克铸铜遗址、中亚安诺文化、纳马兹加文化出土的世界最早铜镜都予以了证明。
我们知道漫长的古代社会都是神权统治的社会。神和他在人间的代表祭司统治着人类的一切。考古发现证明这种情况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尼安德特人出现以后,一直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直到距今4300年前后西亚两河流域阿卡德帝国萨尔贡王朝建立;萨尔贡一世自称受神的委托代替神和神的代理人神庙的祭司管理人民。才开始出现君权神授的王国、帝国。这种君权神授的国家体制在全世界都长期存在。中国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才彻底结束。而全世界所有君主立宪制国家和教皇管理的国家、以及现代阿拉伯国家,君权神授统治形式现代仍然继续存在。
世界用于宗教祭祀的铜镜,在距今6000年前后的伊朗锡亚尔克、模仿土耳其恰塔尔休于的黑曜石镜形状率先发明后,取代黑曜石镜、成为西亚东北部伊朗髙原和中亚地区祭祀太阳的太阳神象征物。它们常常由神的代理人祭司兼酋长、头人掌握,在祭祀太阳神和部落会议时作为酋长、头人宗教权力的象征物。
此后随着祭祀太阳神的宗教需求、铜镜向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埃及、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亚扩散。距今4000年前后西方铜器铸造技术和铜镜、被我国西北地区齐家文化羌族居民首先掌握,齐家文化人群开始铸造铜镜祭祀太阳。并传入北方长城文化带和中原。中国古代从距今4000年至西周王朝的一千多年中,中国的早期铜镜一直是西北地区和北方长城文化带民族祭祀太阳神的太阳神偶;是带有礼器性质的神物。直到距今3000以后的西周时期,陕西地区西周王朝受到羌族发明的凹面取火铜镜影响、用中原夏商王朝发明的陶范铸铜法,铸造出了中原第一面反射阳光取火、祭祀太阳用的青铜凹面铜镜(阳燧)。西周王朝当时专门设立“司垣氏”政府管理部门来管理凹面铜镜(阳燧)的取火礼仪。(见《周礼·秋官·司寇》)受阳燧反射光线可以映照出人脸、和春秋战国时西周创立的礼制衰败、列国争霸的影响,专门用于祭祀神灵和祖先神的青铜礼器逐渐沦为诸侯贵族显示等级的酒食具。(因为当时列国诸侯都把自己当作君权神授带有神性的王,他们可以享用神的待遇。并且当时西亚、埃及的王都是如此。)同样作为礼器的凹面铜镜(阳燧)也在这一时期扩散到各诸侯国为诸侯王所用。并且就在这一时期、受阳燧可以映照人脸的启发,中原的诸侯们发明了专门用来照脸的平面铜镜,代替当时贵族盛水照容的铜鉴用以照容。从此专门用于照脸的平面铜镜、在中国从春秋战国时发明并一直使用到清代,直到被国外物美价廉的玻璃镜取代。
在世界铜镜发展的历史中,作为铜镜系列中一员的金银饰铜镜、金镜、银镜最先出现在富庶的埃及法老王朝。其后才慢慢影响到欧洲希腊、凱尔特人、罗马帝国,和中亚印度以及东亚的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下面我们按时间顺序来介绍和欣赏这些世界古代的稀世之宝。
1、考古发现的世界最早埃及鎏金铜镜和金银镜
我们知道位于非洲北部的埃及,主要在从南向北流淌进入地中海的尼罗河从上游带来泥砂沉淀形成的下游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毎年6月到10月因上游暴雨引发河水猛涨洪水泛滥。洪水从上游带来的淤泥非常肥沃,洪水过后沉淀覆盖在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土地上。所以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土地特别肥沃。当西北方的西亚两河流域新月形地区、在万年前农业革命发明了大麦、小麦种植农业,和畜牧驯养业定居生活以后;随着西亚人进入北部非洲狩猎和发展种植农业,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地被慢慢开垦成灌溉型农田。肥沃的土地为大麦小麦的种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得埃及成为了西亚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地,有了历史上西亚粮仓的美名。丰富的农业物产为埃及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富庶的生活,发展出世界继西亚两河流域文明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古代文明。
古代埃及有悠久的历史。距今6500年前后以狩猎和驯养牛、羊、猪为主的马阿底文化定居村落就在下埃及三角洲地区出现,并且沿尼罗河向上埃及慢慢延伸。考古发掘出土物证明、马阿底文化建房用的陶砖和陶器、颜料、松脂、沥青和铜锭、别针、鱼钩以及铜锛都来自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在马阿底文化南部尼罗河上游上埃及的巴达里文化,年代和马阿底文化相近。巴达里文化被认为是从事农业种植为主的文化。表明这时从西亚进入埃及的人群已经在上埃及开展西亚发明的大麦、小麦的种植农业。
按照距今2300年前埃及祭司曼涅托著写的《埃及史》中《曼涅托王表》的划分,埃及从前王朝未期距今5150年前后的早王朝至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至距今2332年被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和他的部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统治前,近2800多年历史可分为三十一个王朝。埃及文化受邻居西亚两河流域先进文化影响很深。埃及宗教延续来自西亚地区的太阳神崇拜。埃及人信仰自己方言中的太阳神阿蒙神和阿吞神。埃及的国王称作法老;他们宣称自己是太阳神的后裔,代表神灵管理国家。因为铜镜是代表太阳神的法器,所以铜镜在伊朗发明后,很早就传入埃及被埃及人做成手柄式太阳神偶像形状。埃及椭圆形铜镜形状与埃及各个神灵帽冠上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快要脱离地平线时的一瞬间形成的倒梨形太阳完全一样。又因为埃及法老王自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后代,他们可以象太阳神一样使用铜镜。因此在埃及考古中发现埃及法老大多拥有铜镜。
由于古代曾经属于埃及的努比亚盛产黄金,每年有大量黄金白银进贡埃及。埃及从11王朝时铜镜中开始出现鎏金镜。埃及11王朝是距今4135年时由因提夫一世法老建立的王朝。当时埃及经济繁荣,为鎏金铜镜出现提供了条件。在距今3500年前后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18王朝时期,埃及国力强盛、国土辽阔。在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黄金面具重达10.23公斤,而图坦卡蒙的棺槨、被称作“圣柜”的第四层內还有三层人形棺,最里层的人形棺长1.85米,用厚2.5至3.5毫米的纯黄金板打制焊接而成。重110.4公斤。在整个图坦卡蒙法老陵墓出土的5000多件金银器中,仅黄金就用了1128.9公斤,是几千年来全世界唯一出土黄金最多的陵墓。全世界古今已经发掘的帝王陵墓中、单墓出土的黄金都没有超过这一数量。这项世界记录足足保持了3000多年一直维持到现在,足以证明埃及18王朝的富庶。
18王朝时期埃及开始铸造黄金手柄白银镜面的金银镜和金柄髙锡青铜镜面铜镜。原因是黄金较软、纯金镜面抛光后映照效果不好无法照脸。金柄银面或金柄铜面铜镜不影响照容。这一时期埃及特有的铜镜倒梨形镜面更加突出,其形状也被全世界考古界称作“心形铜镜”。古埃及是最早出现金银装饰铜镜和金银镜的国家,反映了埃及法老王族的富庶和奢侈。并且埃及的金银镜和金银饰铜镜之后被西亚、欧洲和中亚、南亚许多国家先后模仿。
图1、埃及11王朝出土的最早鎏金铜镜,距今4000多年。当时的木柄已经腐朽灭失,仅有镜面存在。这一时期埃及铜镜形状为椭圆形与诸神帽冠上的太阳相同,倒梨形太阳形状还不明显。此镜现藏英国英格兰西北大曼彻斯特市博物馆。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金银装饰铜镜。
图2、埃及18王朝时期金柄银镜,距今3000多年。以埃及哈托尔女神形像为手柄,镜面形状为倒梨形太阳,证明埃及铜镜是代表太阳神后裔的法老王专用之物。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埃及的纯金银镜并不是世界最早的。在距今4300年中亚阿尔丁特佩女祭司墓就有纯银短柄镜出土。因为金银是古代货币,大多数出土的古代金银器都会被民众损毀后当作金银直接使用,所以全世界古代纯金银的镜子极少。极为珍贵。(图片由江苏徐州著名古铜镜收藏家刘军先生2023年3月在大都会拍摄。谨此致谢。刘军先生是著名中国古铜镜收藏家,著有《铜华清明 光照千秋——清爱堂藏镜》一书)
图3、埃及18王朝的金柄银镜,用埃及女神哈托尔形像做手柄,表明镜子具有神性。是美国大都会博物收藏的两面埃及金柄银镜中的第二面。(图片由江苏徐州著名古铜镜收藏家刘军先生拍摄并提供,谨此致谢。)
图4、古埃及鎏金错金银铜镜。鎏金的镜背面有一周错金银彩色图纹,其手柄上也鎏金并错金银;镜柄托架上铸有两只代表埃及法老王保护神的荷露斯神的法身鹰隼。荷露斯神是埃及冥神奥里西斯和女神爱西丝神的儿子。埃及的王位保护神。在埃及神谱中荷露斯还有天空神、战神的头衔。常常以鹰隼形像出现。荷露斯神在埃及历史上出现非常早,在5000多年前早王朝出土的纳迈尔调色板、和北非阿尔及利亚出土石制调色板上,尼罗河沿岸城市保护神就有鹰神荷露斯。在埃及最早的印章式象牙牌签的象形字中、已有荷露斯站在王宫上的形像。此镜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是埃及距今3500年前后金银装饰铜镜中的精品。
图5、埃及18王朝荷斯神鎏银铜镜。此镜采用了鎏银工艺防止了铜质氧化发绿发黑。鎏银工艺也是古代金银饰铜镜中常见品种。它们有的通体鎏银,也有只在镜背纹饰上鎏银,以凸出纹饰效果。此镜通体鎏银。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图片由中国古铜镜收藏家刘军先生拍摄提供,谨此致谢)
图6、埃及距今3500年至3085年之间的瑬金铜镜。长24.5厘米形制较大。通体鎏金经过3000多年仍然保持金光灿灿。二十一世纪初曾经在纽约嘉士德拍卖公司拍卖。
图7、埃及距今3600年至3100年哈托尔女神柄鎏金铜镜. 哈托尔女神是古埃及神话中的爱神和丰饶女神。也是埃及最美丽的女神。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是埃及历史上强盛时期,也称埃及帝国时期。考古出土实物证明、古埃及金银镜和金银装饰铜镜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这种金银装饰铜镜有埃及法当作国礼赠送给西亚邻国赫梯帝国的泥板历史记录,在当时也是极为珍贵的。
2、巴尔干半岛南部希腊帝国、意大利半岛罗马帝国的白银镜和金银饰铜镜
在世界古代社会中,古希腊由于哲学、数学和科学的繁荣发达;希腊奥林匹亚山居住的宙斯神系和神庙、以及著名的希腊神话,还有为祭祀宙斯神系毎四年举办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祭祀神灵创建的精美的神庙建筑艺术,青铜、大理石神像雕塑艺术和彩陶艺术,都被欧洲和世界继承。(中国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建筑也是采用希腊神庙立柱形式。)因而成为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岛屿群地区。首都在阿提卡半岛的雅典。由伯罗奔尼撤半岛、阿提卡半岛、和优卑亚岛加上爱琴海中的提洛群岛、克里特岛等组成。东部隔爱琴海与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相望。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有许多与雅典同族的爱奥尼亚人城邦国家存在,它们也属于希腊管辖。北方的马其顿、色雷斯古代也曾经属于希腊。希腊西部隔亚得利亚海与意大利半岛相邻。希腊南部通过克里特岛海运和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经西奈半岛至埃及的陆路,与当时富庶的西亚和埃及有陆地和海上贸易。希腊人因海上和陆上国际贸易奠定经济基础而强大。历史上曾经通过三次与当时最强大的波斯帝国的希波战争,最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希腊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东北至阿富汗、印度和伊朗,南至西亚波斯湾和北非埃及,北至黑海和中亚阿姆河。在西部意大利半岛和西班牙、法国也有许多希腊的殖民城邦。亚历山大大帝推行的希腊化时期成为划分西方世界历史的一个标尺。他把巴尔干半岛上一个并不强大的小国发展成希腊帝国,并且把希腊的文化和希腊民族的生活方式推广到欧亚非很多地区,并且影响了整个欧洲。
古希腊文化一般认为起源于距今5200年基克拉泽斯群岛文化。经过克里特岛米诺斯文化、希腊半岛迈锡尼文化后进入黑暗时期。(《荷马史诗》时期、也称几何风格时期。)又经过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由衰转盛,成就了希腊文明的辉煌。由于希腊文明建立时间在距今3000年前后年代较晚,(之前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与公认的希腊文明中间有间断)所以希腊文明不能与古老的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和华夏文明四大文明相提并论。不过希腊文明在人类近现代史上贡献很大。
希腊铜镜在迈锡尼文明时从埃及引进,在希腊文明时得到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风格。最早的铜镜是希腊迈锡尼人通过国际贸易、在距今3500年前后从埃及引进,在迈锡尼文明遗址出土的。后来经过希腊人的改进发展出女神柄大型座式铜镜、线刻画人物故事纹手柄铜镜和使用冲压、焊接技术加工出雕塑型浮雕盖盒式圆镜。希腊铜镜和文化对意大利半岛的伊特鲁里亚人的铜镜和罗马帝国铜镜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居民伊特鲁里亚人、据认为是早于罗马人进入意大利半岛的居民。因为他们后来被罗马帝国接收为罗马帝国公民而融合在罗马民族中;但是他们的文化和文字其实都与罗马人不同。曾经是一个富庶的海上民族。他们的文化影响了后来的罗马民族。伊特鲁里亚人的手柄铜镜形制和纹饰,基本模仿继承希腊线刻画铜镜;而罗马帝国早期铜镜大部分由伊特鲁里亚人手柄铜镜发展而来。罗马人在希腊和伊特鲁里亚铜镜基础上也发展出自已风格的铜镜以及金银镜、金银装饰铜镜。并且在罗马帝国的强大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图8、古希腊鎏金盖盒式铜镜镜盖。希腊人在距今3500年前后迈锡尼时期从埃及引进铜镜,后创新发展出女神柄大型座式铜镜、线刻画铜镜,约在距今2500年前后创新发展出盖合式铜镜。这一时期是希腊繁荣时期,贵族使用的铜镜有的鎏金鎏银。这面盖盒式铜镜镜盖进行了鎏金处理。是海洋女神忒提斯的故事。但是这种鎏金铜镜发现很少,较为珍贵。
图9、希腊距今2500年前后盖盒式鎏银铜镜镜盖。镜盖上线刻希腊女酒神密涅酒醉后形态。(希腊还有男酒神狄俄尼索斯。)鎏银镜在埃及时就已存在、希腊镜中发现很少。是证明希腊拥有鎏金鎏银工艺的实物之一。
图10、罗马帝国铜镜基本继承了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铜镜形式,在距今2000年公元前后,罗马人发展出自己大型方镜、圆镜等铜镜。上图中的手柄式银镜、镜背采用希腊盖盒式铜镜髙浮雕风格,画面中的罗马爱神维纳斯(就是希腊爱神阿弗洛狄特的罗马方言名)骑羊在草原奔驰,上面有天使丘比特。手柄采用防滑的绞丝式非常独特。现藏意大利罗马马西姆宮博物馆,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图11、罗马帝国时期的银镜,年代在距今2000年前后,纯银铸造。镜背残剩铸造时的气孔沒有全部打磨掉,可能因为银子贵重打磨掉会影响重量。纯金银镜因为直接可当货币使用出土后大多被损毁,因此能保留下来非常不易。此镜据说在被维苏尔火山喷发时埋沒的罗马帝国时期庞贝古城出土。曾经来到中国在丝绸之路展会时展出。
图12、罗马帝国鎏金盖盒式铜镜镜盖,约距今1800年。我们知道盖盒式铜镜由古希腊发明,罗马帝国灭希腊后全盘继承了希腊文化。上图中盒式铜镜镜盖与希腊不同处为直接整体铸造,与希腊锤揲浮雕式镜盖略有不同。盖盒上的女神和生命树故事有多种说法。现藏罗马博物馆。
图13、罗马帝国时期圆形银鎏金镜,年代在距今1800年前后。此镜由白银铸造后四周鎏金。从边饰看具有中国唐代海兽葡萄镜紋饰特征。此镜年代早于中国唐代,所以中国唐代海兽葡萄镜纹饰可能来自古代罗马,因此很有研究价值。(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人所有)
3、欧洲凱尔特人的金银饰铜镜
欧洲古代的凱尔特人是居住在地中海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法国、英伦三岛、意大利北部和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主要民族。他们常是皮肤白晳身材魁梧、金发碧眼容貌美丽的欧洲民族的典型代表。凱尔特人在南欧、西欧、北欧和中欧地区都有分布,是长期生活在欧洲的土著民族。因热情、易冲动和勇敢好斗与欧洲的日耳曼民族、斯拉夫民族一起被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在现代欧洲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爱尔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人中还有许多凱尔特人的后裔。
凱尔特人曾经创造了大西洋沿岸的巨石坟墓。这种巨石墓、石棚墓和石棺墓曾经随着欧洲民族向北欧和东欧迁徙经欧亚草原传入我国北方红山文化和朝鲜半岛。并且随朝鲜半岛民族进入日本在日本列岛也有存在。有人认为中部美洲奥尔梅克文化的巨石人头雕像与欧洲马耳它岛巨石寺庙也跟凱尔特人的巨石坟墓有关系。它们是不是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髙原万年前后哥贝克力巨石神庙有关系尚缺少专业的研究。
凱尔特人信仰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宗教。晚期凱尔特人信仰的德鲁伊教规定、不准用文字记载自己民族的历史和宗教,只能由祭司心记口述传授给下一代祭司。因此关于凱尔特人的历史在欧洲人记录中非常模糊,有距今4000年青铜时代说;有距今3000年铁器时代说。年代相差较大。如果按照凱尔特人在大西洋沿岸建造的巨石坟墓和石棚墓看,凱尔特人应该在距今7000年前后已从北方的北欧和东欧来到中、南欧洲生活。因此凱尔特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据研究凱尔特人还是聪明灵巧的工匠。他们在距今2000多年时制作的铜镜别具一格。镜面为苹果形状,与希腊、罗马铜镜都不一样。其手柄多用铜丝焊接形式简洁、节省成本而不失实用漂亮。公元前后凱尔特人采用金银片镶嵌镜背方法制造出华丽、漂亮的金银装饰铜镜。因其别具一格而受人喜爱,成为世界古代铜镜中一个特殊类别。
图14、欧洲土著凱尔特人错金银铜镜。年代距今2000年前后。凱尔特人制作铜镜技术髙超,同为手柄镜形式,但其镜面却有埃及椭圆型形式,其镜背的错金银形式和手柄都独具特式,简洁却不失豪华。凱尔特人铜镜存世很少非常珍贵。
图15、欧洲凱尔特人距今2000年前后错金银铜镜,镜面呈苹果形,错金银技术非常独特。既能错金银丝,还能错金银片。纹饰精美华丽。其独特的铜丝手柄形式是西方铜镜中非常少见,东方铜镜中也沒有的。可见是精巧凱尔特工匠独门绝活,既能节省成本、且实用又不失豪华。(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者所有)
4、南亚印度的金银装饰铜镜
位于南亚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地区(现属巴基斯坦)因邻近伊朗高原,是两河流域和伊朗达罗毗荼人向东迁徙的地区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中亚文明》第一卷叙述,印度河流域是人类从非洲经过西亚向南亚和东亚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这里岀土70万年前的阿舍利手斧与东部非洲150万年前的阿舍利手斧相同予以了证明。距今8000年前后的印度河地区梅尔伽赫文化有明显的西亚两河流域文化特征。这里出土的祭司石像与两河流域祭司石像相似。出土的生育女神泥偶和牛车也与西亚伊朗有关。这里和阿富汗、中亚地区的神庙结构都与西亚两河流域相同。而种植的大麦、小麦以及建房的土坯烧砖都由西亚首先发明。到了距今4000年前后、达罗毗荼人建造了与西亚两河流域发达地区相同的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烧砖城市群。据后来考古证据认为,印度河文明受到来自北方南俄草原雅利安人的入侵而衰败。达罗毗奈人被驱赶压縮到印度南部地区。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印度河文明,以及模仿西亚印章创造的印度印章文字也同时消失了。考古证据显示哈拉帕、摩亨佐达罗辉煌的城市文明的消失,可能还与印度河遭受干旱、印度河流改道有关。但是现代生活在印度南方的达罗毗荼人为什么没有继承北方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印章文字和先进的城市文明?印度河文明到底是什么原因毀灭的?因为印度近现代被英国长期殖民经济落后,考古工作滞后,至今无法弄清原因。相信等到印度经济崛起后经过考古、这些问题终究会得出答案。印度的考古工作者一定会把他们的古代铜镜和历史弄清并公布于世。
现代印度由于考古工作滞后,世界对印度铜镜情况了解甚少。印度人自已也弄不清楚他们古代的铜镜到底长啥样。我们从俄罗斯东欧草原和南西北利亚出土的少量古代印度铜镜实物考察研究得知,印度古代铜镜制作工艺与西亚和希腊铜镜一致。印度铜镜与希腊铜镜一样采用石范铸造带手柄的镜体,然后采用西方制作金银器的模具锤揲法,把铜皮放入模具中锤揲出带有圆圈波浪纹的镜背形式、包裹在镜背和手柄上,焊接、研磨后与镜体合而为一。由于经过精細磨削二者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它后面的背壳是锤揲后包裹上去的。又因为印度铜镜发现很少,仅在俄罗斯和我国西藏佛教寺院中发现一些。所以金银镜没有发现,鎏金的金饰铜镜迄今也只发现很少几面。因稀少而珍贵。对研究印度古代铜镜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图16、出土于中国西藏拉萨曲贡寺院的印度式鎏金铜镜。此镜采用石范铸造镜体,用锤揲法将铜皮放入铁模中冲压锤揲成背部有中心乳突、和圆圈波浪纹形式的背壳,然后包裹在镜体上,并采用焊接方法与镜体连接在一起;最后切割掉多余部分、挫削研磨抛光,使镜背壳和镜体浑然一体。这种铜镜背常用鎏金、错金银装饰,手柄有铁、象牙等材质,做好后嵌入镜体。印度式铜镜发现很少因此非常珍贵。(图片选自网络)
图17、出土于俄罗斯南西北利亚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谷地大墓的印度铜镜,年代在距今2500年至2200年时期。据研究这类印度铜镜因古代贸易传入阿尔泰地区,因为印度古代被南俄草原和阿尔泰地区雅利安人入侵,生活在印度的雅利安人后裔把印度铜镜带回故乡,所以印度古代铜镜才得以幸存下来。其制作工艺和镜式具有印度铜镜的典型特征,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古代印度铜镜实物。此镜背部采用鎏金工艺,手柄用珍贵的象牙制成。原为巴泽雷克贵族使用。现藏俄罗斯阿尔泰博物馆。
图18、印度式鎏金银手柄式铜镜。这类铜镜镜式原产于印度,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随佛教流入我国西南佛教寺院。从这面铜镜柄孔部位的羊神形像看,这面铜镜应为中国西南地区生活的古代羌族、战国时模仿印度铜镜工艺制造的印度式铜镜。这种铜镜柄孔形式与中国西南地区古羌人战国墓中出土的石范镜相同。
古代羌族从距今5000年前后就陆续从西北甘肃、青海地区马家窑文化向南方的四川、贵州、云南迁徙。他们祭祀太阳神的铜镜都是用石范铸造。铜镜常常是太阳的象征物由羌王掌握,作为神权象征物。羌族自古崇拜羊神,所以在他们做的铜镜上常有羊神标志。因此这面铜镜应该是中国西南羌族仿照印度铜镜形式制作的。从印度铜镜战国时在中国西南地区出现的情况看,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还应该提前,并且最早是从中国西南传入中国的。
5、中国古代的黄金镜和金银饰铜镜
中国古代铜镜作为世界铜镜重要的一员、几乎与夏朝同期,具有4000年的历史。虽然全世界铜镜只有一个源头;并非像某些考古人员,一时找不到源头、就来个多地起源说,这非常省力。只要把当地铜镜与其它铜镜的不同进行对比,(譬如把古代浙江绍兴(会稽)铸铜中心铸造的汉代铜镜与其它洛阳、徐州、鄂州古代铜镜铸造中心铸造的汉代铜镜相比较,就能找出许多互不相同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冠冕堂皇地结论说中国汉代铜镜是多地起源的。中国铜镜是中原民族在春秋战国时发明专门用来照脸用的。这就省去了研究4000年前后齐家文化铜镜是怎么来的?更省去了自己没有研究过的西亚铜镜、埃及铜镜、中亚铜镜、希腊铜镜、罗马铜镜以及欧洲铜镜、欧亚草原斯基泰铜镜和阿拉伯铜镜、朝鲜半岛铜镜、日本铜镜和越南铜镜漫长的研究过程,就可以轻松地创建一种铜镜多地起源的理论。这种轻率省力的多地起源说可以暂时蒙蔽许多外行人;但是这种多地起源说矛盾重重,可以瞒得了一时,绝不能瞞得永远。考古工作是科学,容不得任何虚假和马虎。考古证据终将推翻那些省力的多地起源学说,真实的历史终将让那些多地起源说理论最后一钱不值。
考古证据证明世界铜镜只有西亚一个源头。铜镜起源自神权统治下的西亚安纳托利亚髙原9000年前后恰塔尔休于祭司祭祀太阳的黑矅石镜子。伊朗古人在伊朗盛产铜矿的锡亚尔克地区发明了使用石范铸造铜器之后不久,伊朗人就使用当时最珍贵的红铜、(自然铜)模仿黑矅石镜铸造出了黑曜石镜外形相同的碗形铜镜,代替易碎的黑矅石镜祭祀太阳。这是世界铜镜最早的源头。其后铜镜因祭祀太阳神的宗教需要向南部两河流域城邦国家发展,并且迅速传播到更南边北部非洲的埃及,成为埃及法老王祭祀太阳神的法器。
铜镜在伊朗锡亚尔克发明以后,向北经里海传播到中亚地区和俄罗斯东欧草原;又经过中亚传入中国甘肃的齐家文化。在齐家文化人群掌握了寻矿开矿和使用西方石范铸造铜器技术以后,齐家人在4000年前后、首先用西方同样的石范铸造出三面用以祭祀太阳神的铜镜;这一点也为齐家文化铜镜背面的太阳光芒纹所证实。其后中国古代齐家文化模仿中亚铸造的祭祀太阳的铜镜、和石范铸造技术,跟随西北羌族沿北方长城文化带向东迁徙传播到陕西、燕山南北、內蒙古东南部和辽宁、吉林,并从辽宁吉林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这些已为北方长城文化带和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出土的早期铜镜都采用石范铸造,并且都是用来祭祀太阳的考古学证据所证明。
中国中原地区商代以前和商代时的铜镜都是北方长城文化带古羌族用石范铸造、用来祭祀太阳的小型铜镜,背面大多有各种象征太阳的光芒纹。(妇好墓有四面出土、同样的相当于商代石范铸造的铜镜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內蒙古、吉林、辽宁都有出土。)从各方面看这些早期铜镜形制小、铸造不精、都无法用来照脸;大多背面有各种太阳光芒纹。可以证明它们都是中国北方民族用来祭祀太阳的早期铜镜。与全世界早期铜镜一样都是由国王、部落首领、酋长、头人掌握,用来祭祀太阳神的法器和宗教权力象征物。表明君权神授,代表神灵在人间的代理——祭司管理人民的法器。
中国中原地区在学习西方石范铸铜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了只有中国独有的陶范铸铜技术。在距今3600年前后二里头文化三期商代初年、使用陶范成功铸造出第一只装酒祭神的铜容器平底爵。这是中国科技的巨大成功;因为西方发明的石范铸铜技术只能铸造小型铜器,不能直接铸造盛放酒水、熟食供品需要的大型铜容器。中国人对神灵虔诚、为了能铸造祭神的铜容器替換之前祭神的陶礼器不懈努力,终于在二里头三期时铸造成功盛酒的铜容器;并且随着陶范铸铜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模仿原来祭神用的陶礼器,铸造出各种青铜合金酒器、食器、水器等珍贵的青铜礼器,用来替換以前的黑陶、白陶、原始印纹硬陶、原始青瓷等祭神的陶礼器。青铜器成为商周时祭祀神灵最重要的新型礼器。以此表示商周王朝对神灵的虔诚和用来震摄民众精神加强统治。
图19、中国夏末商初陶范铸造成功的第一件铜容器,代替黑陶、白陶爵祭神用的铜酒杯。标志着中原陶范铸铜技术的成功,并且从此在铸铜技术上超越早于中国几千年的西方石范铸铜技术,使中国铸造铜器技术成为世界第一,并且在此后3000多年未被西方超越。
出于同样的宗教需求,居住在陕西周原的西周贵族、从他们的世代姻亲姜姓羌族使用凹面铜镜取天火的事实中,接受了羌族祭祀太阳用的凹面铜镜,(阳燧)用自己先进的陶范铸铜技术铸造出了中原第一面凹面铜镜,(周原出土的鱼鳞纹阳燧)用来采取太阳中的神火,为祭祀时焚烧祭神的供品点火。于是从距今3000年开始中原地区有了第一面铜镜。(注意是凹面铜镜不是照脸的平面铜镜)在西周时凹面铜镜(阳燧)还是祭祀太阳神的礼器。我们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级文物西周虢国凹面铜镜(阳燧)背面中心为两只虢国的保护神老虎,外圈环绕传说中驼着太阳每天在空中飞翔、东升西落的金乌鸟可知,设计这样的纹饰说明当时中原制造的凹面铜镜(阳燧)仍然具有太阳象征物的意义。
图20、上图陕西周原博物馆藏中原陶范技术铸造的第一面凹面铜镜(鱼鳞纹阳燧),年代在3000年前后西周时期。右图国家博物馆藏三门峡虢国太子墓出土中原陶范铸造西周凹面铜镜(虎乌纹阳燧)。它们是中原最早的铜镜,是西周王朝用来祭神时焚烧供品从太阳中取神火用的礼器。从第二面纹饰金乌驼日图案表明它象征太阳;它们的正面也可以映照人脸。
到了周平王因战乱于距今2770年时放弃陕西原来西周王朝的首都丰镐二京、迁都河南洛阳后,东周王朝的统治开始衰弱。王权不强导致周王室分封的诸侯亲戚形成了中国大地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割据势力;从此争霸战争不断,割据的诸侯纷纷自立称王;周王室一厥不振,形如虚设。代表天子神权的凹面铜镜(阳燧)和青铜礼器被各地诸侯仿铸,成为他们割据政权宗教权力的代表物。始于西周的周礼衰败,代表宗教礼仪的青铜礼器成为了显示诸侯王和贵族等级的食器酒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所谓的钟鸣鼎食之家。原来天子用于祭祀神灵的铜钟和烹煮牺牲献祭神灵的青铜鼎,此时成为了诸侯王的礼仪用具和食具。诸侯王们与埃及法老一样,把自已看作神在人间的使者——天之子。天之子就是神,有权享用祭神的礼器。就这样祭神的礼器变成了诸侯贵族显示等级的食器、酒器、水器;活着时按配制享用美食美酒和神的待遇。死后随葬墓中,到天堂复职时继续享用。
就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制衰败后,凹面铜镜(阳燧)来到全国各地为诸侯王所用。凹面铜镜本身为了良好地反射阳光取神火、采用高锡青铜陶范铸造;并用中原陶范制造青铜器的先进方法研磨抛光;所以凹面铜镜(阳燧)原本就是可以用来照脸的;只是照脸时会像哈哈镜那样随着离开焦点距离的远近放大或缩小,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比起当时贵族用铜鉴盛水照容要方便许多,可以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凹面铜镜的照脸功能必定会让接触过它们的贵族想到用来取代当时盛水照脸的铜鉴。但是因为青铜器早期是祭神的,凡人是不能用的。
西周礼制严格的限制,使人们不敢僣越、恐遭天遣;所以西周时期有天子使用的凹面取火铜镜、(阳燧)但是从来没有使用中原陶范铸造、专门用来照脸的平面铜镜出土。所见西周镜都为石范铸造非中原镜;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制已经并不重要,诸侯王开始铸造平面铜镜,专门用来代替盛水铜鉴照脸。这也是为什么中原商周时已经能够铸造800多公斤重的司母戊大方鼎这种大型铜器,但是在商代都城殷墟、西周王朝祭祀神灵的基地周原,却挖不到一面中原陶范铸造的平面铜镜的原因。也是考古实践中发现中国铜镜为什么4000年前后齐家文化已经出现,而中原地区却在1200多年以后的春秋战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照脸铜镜的原因。
图21、上图:山西侯马新田出土春秋平面铜镜铸造陶范。可以证春秋时中原已开始使用陶范技术铸造平面照脸铜镜。在此之前中国没有照脸铜镜,所有早期铜镜都是石范铸造用于祭祀太阳的法器和国王、酋长的宗教权力象征物。
下图:春秋时期中原诸侯王使用陶范铸造的平面照脸铜镜实物。春秋初期平面照脸铜镜刚刚发明,大多直径较小,多以绳纹、贝纹、虎纹、蟠螭纹、鱼纹等装饰;桥形钮、动物钮居多。大多纹饰简洁、线条图居多。春秋后期纹饰趋向繁复、立体浮雕渐多。因为当时多为诸侯贵族使用、数量不多,制作不计工本,精美而较为珍贵。此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旧藏。
中原陶范铸造的照脸铜镜历经了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三个髙峰时期,创造了中国铜镜的辉煌。五代十国时因为唐朝灭亡中国失去强者领导,重新进入新的诸侯割据和战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重新统一中国,宋代时又因为胆碱法炼铜、商业竞争,导致简单髙效的翻砂铸造铜镜法诞生;因为商业竞争各作坊为了降低成本纷纷采用翻砂法铸造铜镜、逐步取代唐代以前传统的髙锡青铜陶范铸镜法。造成宋、元、明代铜镜质量大幅下降;直至清代被国外发明的玻璃镜取代,中国铜镜最终退出了映照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宋代时期中原地区铜镜大多放弃髙锡青铜陶范铸造传统方法、质量大幅下降之时,北方的辽、金贵族因为长期以来对中原两汉和隋唐铜镜的仰慕,大量招收中原铜镜工匠,用中原汉唐传统的髙锡青铜陶范铸镜法在辽金管辖地区铸造铜镜。他们铸造的铜镜因为全部使用髙锡青铜和陶范铸造、质量可追汉唐,被世界历史学家和铜镜研究界称为中国古代铜镜的中兴。成为精美的中国铜镜最后一抹余辉。
纵观全世界铜镜发展史,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的平面照脸铜镜、得益于中国独有的髙锡青铜陶范铸造技术一枝独秀。成为全世界铜镜中纹饰最精美、品种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铜镜。这已被世界大型博物馆争相收藏中国铜镜、和国际拍卖会上中国铜镜动辄几千万元一枚的单价所证明。
中国铜镜中除了代表神权的北方长城文化带石范铸造早期铜镜物以稀为贵以外;从春秋战国开始出现纯金、错金银、贴金、鎏金等金银镜和金银装饰铜镜。其中战国时中国铜镜多为贵族使用工艺最高、纹饰工艺最复杂、最精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铜镜渐为中产阶级和平民使用数量大幅增加,艺术水平稍逊于战国;唐代国力强盛贵族富庶、使用的铜镜最为豪华;宋辽金时鎏银较多;元明清时皇室用镜金银装饰也不少。金银镜和金银饰铜镜贯穿了我国铜镜发展史的全过程。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和欣赏中国历朝金银镜和金银装饰铜镜。
图22、战国纯金嵌玉阳燧(凹面铜镜)。因为黄金、白银自古以来可作货币使用,古代留存至今的纯金银器不多、弥足珍贵。纯黄金硬度不够、不能从太阳光中取火,所以这面阳燧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用来祭祀,献给太阳神的宝器。从它桥形钮、蟠螭纹和周边饰绳纹看应为春秋晚战国初产品。螭龙纹上精嵌的逗号形玉饰从光泽看年代久远,边缘有2000多年形成的黄金制品特有氧化包浆。此凹面金燧早年流失国外,2011年成为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拍品现身世界。作为中国取天火的古代髙科技实物、在全世界仅存一面、其价值已不可估量。
图23、洛阳金村东周王陵出土战国错金银狩猎纹铜镜。镜面纹饰错金银、镜钮和中心钮座及镜缘鎏金,纹饰精美、为东周天子用镜。非常珍贵。在中国考古中发现的两周王陵极少,所以周朝天子用物难得一见。此镜民国时被盗掘流入日本,现藏日本博物馆。
图24、广州南越王赵陀墓出土战国错金银嵌宝铜镜,直径28.9厘米,厚0.7厘米。此镜采用战国时常用的双层镶嵌工艺制成。镜背面纹繁复错金银、并镶嵌宝石。边缘设三个环钮应为挂着使用。出土时挂镜用的丝织物仍然完好。同样的铜镜在山东临淄商王庄汉墓和江苏涟水三里墩汉墓各出土一面。此镜现藏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图25、战国鎏金蟠虺纹铜镜,采用陶范复合工艺铸造。虺是古代毒蛇,又被认为是龙的原形,战国、汉代铜镜上常见。此镜镜面和镜背分开铸造,将镜背镶嵌在镜体中焊接成形再鎏金。战国时铜镜多为诸侯王或贵族使用,为了豪华精美制作常常不计工本,故双层复合工艺镜普遍存在。这种蟠虺纹铜镜上海博物馆也有一面、但是没有鎏金,深圳博物馆也有一面、没有这面精美。此镜据说由日本知名铜镜收藏家千石唯司收藏。
图26、上海博物馆战国错金银复合方镜。此镜采用战国时较普遍的上下层分铸后嵌套法制造。镜背采用错金银方法制作纹饰后镶嵌宝石。如清洗干净精美异常。在中国古代铜镜中方镜较少圆镜较普遍,因而更加珍贵。
图27、战国错金银交龙纹铜镜。从制作工艺看此时工匠已改变镜面镜背分铸后焊接的方法,采用在镜体背面直接错出金银纹饰,大大減小了铜镜铸造难度、并可节省成本。表明战国中晚期随着铜镜需求増加铜镜工艺向简洁、降低成本方面发展。当时背部错金银和浮雕纹饰开始出现,为秦汉钮、镜一体铸造创造了条件。此镜早年流入海外、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图28、战国错银铜镜。战国晩期铜镜除了错金工艺外,还有错银工艺。目的是凸出纹饰让纹饰颜色不同更明显。此镜从豆粒小钮和钮座看是战国时期特色、龙纹底部镶嵌银片或鎏银可以使三龙纹更加突出。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战国晚期和秦代铜镜中这类错银较多,到了两汉时期基本少见。但在辽金时期重新出现。
图29、战国烫银铜镜。此镜从豆粒形小钮和钮座以及钮偏离中心、可知镜钮和镜体分开制范后再将钮范嵌入合铸,这种铸法是战国后期传统铸镜方法,故此镜系战国铜镜。为了凸出龙纹和三棱纹饰,在龙纹和棱纹部分采用了烫银或错银工艺,这种工艺在战国晩期铜镜中有少量出现,较为珍贵。此镜由江苏徐州著名古铜镜收藏家刘军先生收藏。在他的著作《铜华清明 光照千秋——清爱堂藏镜》一书中有图录。
图30、春秋战国鎏金素镜。石范铸造的素镜在齐家文化已经诞生,陶范铸造的素镜在春秋战国才出现,很多素镜背面铸有国名或姓氏,采用鎏金工艺的极少。此镜直径8厘米,背部鎏金,小橄榄钮表示其应为春秋至战国时期产品。现藏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考古研究所。
图31汉代鎏金铜镜。铜镜鎏金工艺在汉代得到继承。考古出土的两汉铜镜中常有鎏金铜镜发现。不过在两汉铜镜中金银装饰铜镜的数量在两汉铜镜中占有比例很少。这面鎏金汉代规矩镜二十世纪50年代在湖南长沙伍家岭出土,因为镜缘周边52个铭文中有“中国大宁、子孙昌盛” 而重要。现藏国家博物馆。
图32、湖南长沙博物馆藏汉代贴金规矩纹镜。汉代汉武帝及以后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春秋战国以来国王贵族专用的铜镜逐步流向士大夫和中产阶级平民阶层,因此汉代铜镜数量大幅增加。这一时期国王贵族使用的铜镜有鎏金、贴金和彩漆绘等特殊工艺。因为金银贵重、金银装饰铜镜数量不多。因此较为珍贵。贴金工艺是用金箔裁雕出花纹用树脂粘贴在铜镜背部,凸出铜镜的豪华。有时也称作包金。
图33、东汉贴金铜镜。此镜从钮式上看具有东汉铜镜凸面大半球钮特征。从纹饰看似为东王公西王母图案。镜钮及纹饰部分全部粘贴金箔,应为贵族用镜。贴金工艺铜镜在同时代铜镜中发现不多,较为珍贵。此镜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图34、江西省博物馆藏东汉大扁钮鎏金神兽镜。中国铜镜在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镜面微微外凸、镜背中央半球钮呈扁平特征。纹饰多神人神兽图画、镜背纹饰中夹带方形和半圆印章式图纹、方形半圆内多铸有铭文或花草纹饰,因此也称作半圆方枚铜镜。此镜镜背鎏金较为珍贵。
图35、东汉鎏金半圆方枚神兽镜。从镜背可见半圆形正方形纹饰很多,方形内常铸有铭文、主纹为神人神兽,属典型半圆方枚神兽镜。因为镜背鎏金、除锈后应该非常漂亮。此镜现藏江西省博物馆,非常珍贵。
图36、上海博物馆藏鎏金规矩纹铜镜。从此镜面平直,半球钮较小和规矩(也称博局)纹饰看,此镜当属西汉时王家铸镜。因为经过除锈镜背纹饰豪华漂亮。鎏金两汉铜镜在中国各博物还有一些,如南京、山东、河南、深圳等等,因为形制紋饰大同小异、故沒有全部登录。作为两汉时贵族用镜总体数量不多非常珍贵。
图37、上海博物馆唐代金壳菱花形铜镜。中国陶范铸造照脸铜镜经过春秋战国和两汉魏晋南北朝二个发展髙峰期。到了隋唐时进入中国农业社会发展顶峰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受盛唐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影响,吸收西方铜镜锤揲工艺制作金背壳、银背壳金银装饰镜;以及自创金银平脱、嵌螺钿等特殊工艺铜镜,使中国铜镜制造进入第三个发展髙峰时期。其中金壳银壳和金银平脱属于金银装饰铜镜。此镜镜体铸好后,照镜背大小用金片在模具中锤击冲压出背壳焊接在铜镜背部。这种工艺为西方铜镜常用,从番草纹饰和珠圈可知是西方引入工艺。是盛唐时对外开放特有的铜镜形式。多为贵族使用非常珍贵。
图38、上海博物馆六瓣百合花银壳鎏金铜镜。此镜镜体为六瓣百合花形取百合吉祥之意。镜背用银板放入模具冲压锤揲成鸟兽缠枝纹,海兽钮、珠圈环绕,典型西方铜镜纹饰工艺。背壳银鎏金后镶嵌焊接在镜背,精修后使二者混然一体。银壳工艺使用金银器加工传统方法,比在镜背铸造纹饰难度降低而经济实用。是唐代铜镜特有品种。
图39、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唐代八角菱花金壳铜镜。此镜图案紋饰与上海博物馆的类同但纹饰清晰精美,是唐代金壳镜中精品。
图40、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唐代百合花形银壳鎏金铜镜。此镜直径只有5.8厘米,纹饰工艺与上海博物馆的相同。比较之下可看到现藏美国的二面金银壳镜比上海博物馆的精美。原因可能是这类铜镜大多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土,由于中国民间不准买卖收藏出土文物,被国外外交人员在中国低价收购后、用外交免检邮袋寄至国外而流失海外。或通过国内外走私出境。这与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制订的文物政策长期不变,无法适应改革开放后的实际国情,导致大量中国珍稀精品文物流失国外有关。非常令人心痛。国內原来文物法文物私藏规定已无法保护中国文物安全,有关部门应正视现实、而不能长期视而不见,应该有所作为了。
图41、日本白鹤美术馆唐代银壳菱花形铜镜。此镜纹饰与盛唐时海兽葡萄镜相似,为唐代采用西方铜镜工艺制作。背壳为纯银皮锤揲沒有鎏金,比较少见。
图42、上海博物馆鎏金海兽葡萄纹铜镜。海兽葡萄紋饰是典型的西方铜镜纹饰,罗马帝国时银镜边饰就有海兽葡萄纹。盛唐时国外使节来中国经商时传入中国,成为唐代铜镜的重要纹饰。因为中国铜镜采用先进的髙锡青铜陶范法铸造,铸出的纹饰精细淸晰、纤毫毕露。此镜铸工精良,背部鎏金。在国际国內罕见,非常珍贵。
图43、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缠枝花卉纹银壳鎏金铜镜。镜背采用模具冲压锤揲将银板制成背壳,用焊节法将背壳和镜钮与镜连接在一起,经过精修混然一体天衣无缝。这种制镜工艺在阿拉伯铜镜和南亚印度铜镜中常用。为盛唐时引进的西方铜镜制作工艺。此镜纹饰精美无以复加,为盛唐铜镜精品。仅此一面、非常珍贵,可惜已流失海外。
图44、国家博物馆藏唐代银平脱飞天双鸾镜。金银平脱是唐代特有工艺铜镜。采用生漆打底,上贴金片银片雕刻的图案,然后再髹漆,干后用研磨方法将金银片表面生漆磨去,露出金、银片花纹。属金银装饰铜镜一种。因使用金银装饰属贵族使用铜镜。
图45、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金银平脱四鹤衔绶铜镜。附饰宝相花、珠圈和嵌贝鸟形图案,表示吉祥喜庆长寿之意,是中国各博物馆收藏的金银平脱镜中最好的一面。
图46、上海博物馆收藏唐代银平脱花鸟瑞兽纹铜镜。漆面老化龟裂,银片纹饰精美,饰骑马人物飞天。一派天堂仙境氛围。
图47、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葵花形瑞鸟衔授花草纹金银平脱铜镜。金银片图案纹饰繁复,非常漂亮。金银平脱镜总体看国内博物馆收藏较少,较为珍贵。
图48、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唐代金银平脱铜镜。主纹为四鹤衔绶次纹有四鸾花草蜂蝶飞禽,金银片镶嵌疏密有致、纹饰精美。
图49、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唐代葵边四鸾瑞禽蜂蝶花草纹金银平脱铜镜。虽然髹漆老化龟裂起皮,但金银片纹饰精美不减,非常珍贵。
图50、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收藏唐代四鸾瑞禽蜂蝶花草纹金银平脱方镜。在中国铜镜中方形铜镜比圆形铜镜数量要少很多,历朝历代情况类同。非常珍贵。
国51、河南偃师杏园出土唐代瑞禽花草蜂蝶金银平脱铜镜。整体呈八瓣花形。唐代金银平脱镜,纹饰绚丽多彩,多以珍禽、瑞兽、宝相花、蜂蝶和各种花草为纹饰,表现祥瑞题材。国内博物馆所见不多。世界各大博物馆有较丰富的收藏。
图52、河南偃师杏园王嫮墓出土唐代珍禽衔花彩蝶金银平脱铜镜。主图为大雁衔花,珠圈环绕,简洁明快却不失华丽。非常珍贵。
图53、辽宁省博物馆藏辽代迦陵频伽纹铜镜。迦陵频伽是佛教中的“妙音鸟”梵语译音。人首鸟身、为众鸟之上的仙禽示吉祥之意。此镜镜面髹黑漆,紋饰部分烫银处理,故千年后乃银光闪闪。其采用中原髙锡青铜陶范铸造,质量可与中原汉唐铜镜媲美。是中国古代铜镜从宋代开始衰退时最后一抹余辉。辽宁省建平县张家营子出土,直径22.8厘米,非常珍贵。
图54、辽金时期烫银伽陵频迦铜镜。镜面饰天堂仙禽妙音鸟二只。辽金时期铜镜葬入墓中时大多镜背髹黑漆,用铜铁丝穿在镜钮中悬挂在棺槨上方有代表太阳照耀与避邪之意。此镜紋饰精美并采用烫银工艺,为辽金铜镜中不可多得的稀有精品。
图55、宋元时期中国铜镜因商业竞争、各作坊为了降低成本纷纷放弃隋唐以来的髙锡青铜陶范铸镜方法,采用红铜翻砂铸造后再在镜面镀锡工艺,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质量大幅下降。至使中原从春秋战国时发明的陶范髙锡青铜铸镜传统丢失,从此中国照脸铜镜风光不再步入下坡。造成整个宋元没有发现黄金、白银装饰的铜镜。
直至明清时期,北京故宫造办处为了皇帝皇子大婚,用陶范加髙锡青铜传统方法铸造了一些铜镜。因为皇家用镜金银装饰方法开始在铜镜上再次出现。上图为故宫藏明代万历时期鎏金龙凤元宝钮镜。属于皇家用品。
图56、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大顺三年鎏金铜镜。张献忠起义反明。在成都建大西王朝。推翻朱明王朝后被清兵剿灭。大顺是其国号,此镜为张献忠王族自用,在重庆被发现。孤品非常珍贵。
图 57、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鎏金铜镜。双龙钮显示其为皇家用镜。背部通体鎏金、铸工精良,为清代铜镜珍品。
图58、故宫博物院藏八卦纹鎏金铜镜。有大清乾隆壬寅年制款。清乾隆时皇家用镜,非常珍贵。
图59、故宫博物院藏描金荷花形异形铜镜。这种镜式还有鼎形、炉形、双菱形、博钟形等多形式,全部采用象形形状并鎏金描金。属清宮造办处独创金银装饰铜镜品种。属清代铜镜中精品,皇家用镜非常珍贵。
图60、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掐丝珐琅铜镜。故宫造办处为皇家特制用镜。缠枝荷花具有佛教因素。因为是皇家用镜边缘有鎏金,属金银装饰铜镜品种。存世量极少非常珍贵。
6、朝鲜半岛的金银装饰铜镜
朝鲜半岛与中国隔鸭绿江、图门江一衣带水。考古研究认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民族是旧石器时代冰川期海平面下降,海底、江底露出成为陆桥时;或海江平面因寒冷封冻后,从中国大陆陆续迁徙过去的。就象美洲印第安人是从西伯利亚在白令海峡干枯时迁徙过去的一样。因此朝鲜半岛民族许多生活习俗和文化都与中国东北民族相同相近。在距今3000年前后,生活在內蒙古赤峰地区古羌人的分支氐羌民族,因受到干冷气候影响、当地粟黍农业生产无法继续,导致夏家店上层文化地区居民重新回到游牧状态。后来又受到中原民族建造长城隔离带的影响,依靠与中原民族交換的粮食布匹蔬菜等生活必须品无以为继,夏家店上层文化居民被迫向东部吉林、辽宁和朝鲜半岛迁徙。他们带去了石范铸造铜器技术使朝鲜半岛进入了青铜时代。这已经为朝鲜半岛出土的石范铸造铜器、细纹铜镜和琵琶形铜剑、铜矛以及朝鲜半岛从北到南大量的大石墓葬所证明。距今2000年前后西汉王朝统一边疆地区、在朝鲜半岛设郡县,同时把中原民族独有的陶范铸造铜剑和铜镜技术传播到朝鲜半岛。自此以后朝鲜半岛的铜镜全部采用中原的陶范法铸造,并且一直延续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朝鲜半岛被日本统治,铜镜也出现日本和式镜形式。
朝鲜半岛紧邻中国、自古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与中国一样朝鲜半岛早期铜镜也是祭祀太阳的神器,也有从阳光中取神火的凹面铜镜。(阳燧)战国时出现许多与中国东北氐羌民族相同的粗纹铜镜,和由粗纹铜镜改创的、石范铸造的细纹双纽铜镜和多钮细纹铜镜及阳燧。到了西汉时朝鲜半岛铜镜采用中原陶范技术铸造,铜镜纹饰一改过去石范铸造时的几何纹,出现规矩镜等汉式镜形式趋向精美。并且因为使用陶范铸造,纹饰工艺与中国铜镜保持一致,这一传统几乎贯穿朝鲜半岛铜镜的始终。
在出土和传世的朝鲜半岛铜镜中,没有发现纯金银镜。金银装饰铜镜有朝鲜半岛铸造的仿唐代金银平脱镜和辽金时期鎏银的海泊镜。因为北方朝鲜铜镜考古工作还不充分。虽然目前发现的朝鲜铜镜不多,但对我们了解朝鲜半岛铜镜提供了窗口。
图61、朝鲜半岛鎏银煌丕昌天铭文海泊镜。海泊镜是民间对波涛汹湧大海中行进商船纹饰铜镜的俗称。此镜常有“煌丕昌天” 铭文,据说煌丕昌天应译作“煌丕昌基”,原为金代纪念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特铸的铜镜纹饰,后朝鲜半岛仿铸,但纹饰与辽宁省博物馆藏同类镜略有不同。但此镜采用了鎏银工艺因而珍贵。
图62、韩国博物馆藏仿唐代金银平脱镜。金银平脱铜镜在唐代盛行,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出现仿唐代金银平脱镜。这面铜镜宝相花与中国唐代略有不同,应为朝鲜半岛仿制,工艺水平与中国无差别。
图63、韩国国家博物馆藏宝相花瑞兽金银平脱铜镜。从紋饰中宝相花和紋饰布局看与唐代金银平脱镜略有不同。唐代时朝鲜半岛陶范铸铜技术与中国没有差别。应为朝鲜半岛仿唐代金银平脱镜产品。出土不多、较为珍贵。
7、日本列岛的纯银镜和金银饰铜镜
与朝鲜半岛类似,日本列岛东临辽阔的太平洋和深10000多米、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距离对岸美洲的美国达8800公里。(从东京到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洛杉矶)从人种看基本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种。所以无论史前什么时候,日本人只能来源于中国大陆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地区。考古证据证明无论是没有陶器的旧石器时代石器、还是绳纹时代的陶器石器,都与中国大陆北京周囗店人和南方人有千丝万縷的联系。他们不可能是美洲印第安人。因为既使太平洋冰川期全部干枯,美洲印第安人也无法在极寒条件下步行8800公里来到日本。因为无法运输携带需要的粮食和生活必须品,还有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无法逾越。所以日本列岛原始居民只能来自欧亚大陆。
考古证据证明,日本新石器时代绳纹时代前期、(距今14000年至2300年)因为被海洋所隔,与太平洋中许多岛国一样非常封闭,经济技术发展缓慢。直到弥生时代(距今2300年至1750年)时期,来自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人群、通过舟船进入日本列岛。他们带去了大陆和朝鲜半岛先进的铜器制造技术、铁器制造技术和水稻棉花种植农业;以及干栏式住房建筑、纺织服装技术。使得先进的铁器制造技术很早在日本列岛传播,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快速发展,几乎跳过青铜时代而直接进入铁器时代。
受欧亚大陆和朝鲜半岛萨滿教影响,日本列岛民族信仰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的萨满教。公元以后受从大陆传入的佛教和中国道教共同影响,日本民族创造出了融有萨满教、佛教、道教因素,崇拜太阳的神道教。神道教为大和民族的宗教,太阳神天照大神是最高神。因为铜镜原本就是为祭祀太阳发明的,所以信仰太阳神的日本民族对铜镜情有独钟。从弥生时代最初由进入朝鲜半岛,又进入日本的氐羌民族带入的石范铸造铜器技术开始,就使用石范铸造中国北方长城文化带祭祀太阳的铜镜,后来还用石范仿铸中国的汉式铜镜。在东汉时除了向中原王朝索要和交換中国陶范铸造的汉式铜镜外,还通过招募中国南方铜镜工匠远渡日本,用中国成熟的陶范铸铜技术制造具有中国风格、兼有日本特色的大型汉式镜,(日本出土最大的五钮汉式铜镜直径达45厘米以上)和根据魏晋南北朝神兽镜改造的三角缘神兽镜。日本各地小国的国王把代表太阳神权的像征物铜镜、分发给各个部落首领,以拥有铜镜数量多少显示神权等级,用神权维系统治。所以日本民族特别喜爱铜镜。他们的国王和头人死后墓中随葬大量的铜镜予以了证明。另外日本民族由于对天照大神和代表神的铜镜特别虔诚,有证据记载他们不惜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融入铜中铸造铜镜。考古出土的日本铜镜实物证明,从东汉到唐代,日本铸造的铜镜大多为仿制中国的汉、唐式铜镜。其中许多特别耐锈蚀,经过数千年风霜至今仍然银光闪闪象新铸的一样。这种铜镜中含有黄金和白银。开始于隋唐、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日本汲取中国唐代道教风格铜镜自创的大和民族和式铜镜、时隔千年大多数仍然银光熠燿,据化验大多含白银成分。它们都属于金银装饰铜镜范围。
由于日本民族对铜镜的特别喜爱,日本铜镜直到清末民国还一直在铸造;用于照容和婚嫁。这时的和式铜镜大多有手柄,大的直径可到36厘米,重8公斤以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面褔建泉州寺庙曾经供奉的、与日本佛教界交流运来中国寺院的日本和式铜镜,更是直径达到78厘米、重达48公斤。这是目前所知日本古代最大的铜镜,亦成为稀世之宝。直到现代日本民族还对铜镜念念不忘,经常用古铜镜仿制品为标本、背面铸文字说明的铜镜式纪念章,用来纪念重大事件。但是要注意这种铜镜式纪念章不属于古代铜镜,只是现代铸造的仿制的古代铜镜模型,收藏时要注意鉴别。下面我们用图片列出日本古代的金银饰铜镜供大家欣赏。
图64、日本仿中国汉式铜镜。这面铜镜细观纹饰无论主纹与边纹与中国汉镜纹饰明显不同。应为日本仿铸汉镜中的三角缘神兽镜早期形式,年代在东汉三国时期。此镜2017年在日本大阪春季拍卖会拍卖,经历了近2000年时间镜色依旧如新。这种包浆汉镜在中国博物馆藏品中几乎没有。从日本铜镜含金银成份历史记录看,此镜已含有白银,抗锈效果明显。
图65、大英博物馆藏日本平安时代鎏金铜镜。(平安时代公元801年至1191年,相当于中国唐代中期至宋代)出土实物证明、这一时期日本以中国唐代道教铜镜改造的日本大和民族“和式铜镜”已经非常成熟。日本和式铜镜早期合金成份中、有意添加了贵金属黄金和白银,所以防锈效果优于中国铜镜,这是日本铜镜的特点。
图66、日本飞鸟时代含银铜镜。(飞鸟时代公元593年至710年,相当中国隋未到唐代中期)此镜是日本铜镜中最早铸有年号的和式铜镜。证明日本在相当中国隋代时已经开始铸造大和民族自已的和式铜镜。为了铸造年号沒有加铸镜钮,反映了日本飞鸟时代和式铜镜初创时的特征。此镜合金成份中含有白银。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因有飞鸟年号证据非常珍稀。
图67、日本平安时代含银和式铜镜。此镜从扁圆小型半球钮和莲瓣钮座,圆圈过梁花枝看具有平安时代日本和式铜镜普遍特征。从铜镜锈色看,具有含银银元表面包浆特征。符合当时日本和式镜含金银成份普遍 条件。法国罗浮宫国家博物馆藏。(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图68、日本室町时代鎏金铜镜。室町时代约在公元1445年前后,相当中国明朝正统十年。此镜八角花形、具有日本和式镜典型花纹,背面鎏金,为日本名古屋热田神社供奉的铜镜。日本有用铜镜在神社供奉太阳神天照大神的传统。
图69、日本桃山江户时代鎏银铜镜。为室町时代之后,相当中国明代未年清代初年。此镜为日本和式铜镜,表面鎏银处理,图案反映日本国海中岛国特征。现藏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龟鹤是和式铜镜较普遍的纹饰。
图70、日本宽文时代大型鎏金和式铜镜。宽文时代约为中国清朝初年。这一时期日本铜镜尺寸向大型发展。此镜直径33.8厘米背部鎏金,有铭文“天下一人见佐渡大掾藤原政亲”。现藏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图71、日本宽文时代长方形鎏金铜镜。背部树木花草纹鎏金。有藤原政XX铸款。现藏日本古文化研究所。(图片选自网络版权归制作者)
8、阿拉伯国家金银装饰的铜、铁、玉镜和伊朗金饰铜镜
这里的阿拉伯国家的铜镜、主要指原先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先知公元7世纪创立伊斯兰教前后,由四大哈里发时期、倭玛亚王朝时期、阿拔斯王朝时期以及其后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蒙古化的中亚突厥巴布尔王16世纪进占南亚印度建立的莫臥尔王朝时期的铜镜。(因为现代埃及和中亚还有许多讲阿拉伯语的伊斯兰国家,埃及铜镜已介绍,其它国家的金银镜和金银装饰铜镜情况不明暂不能计入)
麦加城和麦地那城在阿拉伯半岛西侧红海沿岸。这里隔红海与非洲大陆相望,是阿拉伯人从南部贩运来自非洲南部、半岛南部、西亚和印度的商品,用骆驼驼队沿着阿拉伯沙漠西部边缘,运送到东北部敘利亚和西亚两河流域、以及西北部埃及的南北商品的转运站;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因过境贸易经商而比较富庶。阿拉伯人自幼就有经商的天赋。阿拉伯人聪敏颖慧、深谋远虑。曾经在经商、数学、医学、哲学上取得过很大成就。我们熟知的阿拉伯数字虽然有说是印度首先发明的,但是发现和研究传播是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伯人的铜镜多为西方手柄铜镜形式,制作工艺大多采用石范铸造镜体后,用制作金银器的模具锤揲法加工出铜片花纹背壳,然后镶嵌焊接在镜体上制造镜背,与希腊铜镜和南亚印度铜镜制造方法相同。但是阿拉伯人铜器铁器的错金银技术、虽然年代较晚但成就非常髙。其中有阿拉伯王室贵族使用的错金银铜镜、错银铁镜和和田玉错金镜工艺精湛;其中莫臥儿王朝的错、包、嵌和田玉镜工艺世界唯一,具有痕都斯坦玉器的特征,是阿拉伯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审美才能的结晶,成为世界铜镜中的稀世之宝。
图72、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藏错金银阿拉伯手柄铜镜。阿拉伯王朝早期王家铜镜。制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伊斯兰教禁止偶像祟拜,艺术品以敬神的抽象花卉纹为主,此铜镜以珐琅错金银花卉纹装饰。极其繁复精致,艺术水平极髙,是阿拉伯铜镜中的精品。
图73、土耳其国家博物馆公元14世紀铁错银镜。土耳其原为赫梯帝国故地。赫梯帝国以全世界发明最早铁器和使用铁器兵器战胜西亚、埃及闻名于世。赫梯帝国的铁制武器可以轻松砍断青铜武器使赫梯帝国在军事上占尽优势。所以到14世纪有了铁错银镜子传世. 我们并不认为铁镜的映照效果可以与铜镜媲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阿拉伯民族制造这么精美的铁镜可能用于敬献神灵。
图74、土耳其国家博物馆藏南亚阿拉伯莫卧尔王错嵌金银宝石玉镜,年代在公元16世纪。印度莫卧尔王朝是中亚化的蒙古人建立。生产的痕都斯坦玉器享誉全世界。此镜和田玉制成错金嵌宝工艺精美绝伦。是祭神用的供品,全世界唯一。极其珍贵。
图75、伊朗博物馆16世纪阿拉伯错金象牙柄铜镜。伊朗原属西亚地区。希腊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化时期伊朗波斯帝国灭亡。阿拉伯帝国兴起时伊斯兰教影响伊朗。16世纪初沙法维王朝时成为穆斯林什叶派中心。此镜为阿拉伯风格,镜背错金花卉纹饰制作精良。取贵重象牙材料制作手柄,为阿拉伯铜镜中的精品,非常珍贵。
图76、俄罗斯奥伦堡博物馆藏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金饰铜镜。此镜年代距今2400年,不属于阿拉伯铜镜。属伊朗草原风格铜镜。因为俄罗斯草原雅利安人4000年前南下伊朗印度,故伊朗、印度人的后裔有南俄草原民族血缘,几千年后这面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制造的金柄铜镜被伊朗雅利安人后裔带到俄罗斯,但是它是伊朗生产的。因为伊朗金饰镜只有一面所以放入阿拉伯铜镜栏一起介绍。
结束语: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银镜、金银装饰铜镜,大多是出于祭祀太阳神虔诚的宗教原因或为了显示贵族富有生活的与众不同制造的。由于金银自古以来就贵重稀少,金银镜和金银装饰铜镜大多出现在各帝国王国兴盛发达时期。它们是古代铜镜中的精、稀品种。认识它们对于保护古代铜镜文物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写作目的是希望能为大众认识古代铜镜和收藏保护铜镜助一臂之力。
由于黄金白银自古是难得的稀有贵金属、且自古就具有货币功能,因此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金银镜出土时、大多会被当作贵金属切割融化移作货币使用而灭失。另外现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受经济影响对各自铜镜考古工作开展得尙不充分,以至很多金银镜和金银装饰铜镜未被发现,常常造成金银镜在很多地区形成空白。相信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考古工作不断深入,将会出土更多这类铜镜填补缺环,让世界铜镜史变得更加光辉灿烂。
2023年5月8日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世界古代战斧式权杖与中国古代斧钺式权杖和战锤式权杖的考古学研究
孙汝初:中国古代铜剑起源、发展、传播全过程的考古学研究
孙汝初《论鲜为人知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事实——从奥运取圣火说起》
孙汝初《外国铜镜收藏——中国收藏者未来的一个不错选择》
国博《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佛陀之路上篇:润艺阁分享
国博《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佛陀之路下篇:润艺阁分享
石鱼 伏虎 卧牛 野猪:润艺阁分享霍去病墓前石雕艺术中篇
跃马起马 马踏匈奴 人熊搏斗:润艺阁分享霍去病墓前石雕艺术上
润艺阁分享: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巡礼上篇
润艺阁分享: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巡礼下篇
两千年前奇矫无前汗血宝马的青铜留影:润艺阁分享茂陵博物馆
故宫修德白石馆曲阳石雕欣赏上篇:润艺阁分享
润艺阁分享:故宫里的铜狮 铜麒麟 石雕系列之一
从北魏石造像碑到北齐石畏兽像:润艺阁分享故宫雕塑馆之二
真气盈沛 气象峥嵘:润艺阁分享故宫雕塑馆之砖石画像馆
开相饱满 精神深邃:润艺阁分享故宫雕塑馆之五
大唐伎乐 宝相庄严:润艺阁分享故宫修德白石馆曲阳石雕中篇
润艺阁分享:故宫金铜佛像系列欣赏
北朝佛陀:润艺阁分享定州白石造像展上篇
北朝佛陀:润艺阁分享定州白石造像展下篇
从汉代透雕神仙玉座屏到唐代鎏金铜天王:润艺阁分享定州博物馆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掠影:润艺阁分享
和合共生——国博临漳邺城佛造像展掠影之二:润艺阁分享
和合共生——国博临漳邺城佛造像展掠影之三:润艺阁分享
法门寺珍宝馆雕塑艺术巡礼之一:润艺阁分享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欢迎关注布衣豆腐
在喜马拉雅说水浒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直接进入
布衣豆腐醉眼戏说四大名著
也可以扫码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