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主营项目:铝合金铸造 重力铸造 低压铸造 0510-85307043

新闻动态

分享最新公司动态

铜镜——特种工艺镜(一)

发布时间:2024-06-24 浏览量:21

  铜镜,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甘肃齐家文化始,直至近代逐步被玻璃镜取代,青铜镜走过了漫长的历程。青铜镜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也从古拙简朴的商周铜镜走向精灵轻巧的战国镜,从丰满奇异的汉镜走向富丽堂皇的唐代镜,从秀色纤纤的宋代花鸟镜走向只重实用的商标名号镜和明清吉祥图案、铭文镜。中国青铜镜从史前就这样一路走到近代,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古代铜镜艺术中,有一类极为特殊的镜,它们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运用所处时代的各种奇异工艺,将古代的青铜工艺点缀的华美壮观,这就是特种工艺镜。

  特种工艺镜从工艺上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制造中的特殊工艺,如复合镜,另一类是装饰方面的特殊工艺,如镶嵌、错金银、彩绘、螺钿、金银平脱、鎏金、贴金、贴银等。

  1、复合镜

  复合铜镜又可以分为嵌合镜和铸焊镜两种,所谓“复合”是指镜面和镜背为分铸后的合成,所以又称为夹层镜、套镜,最终再形成形制特殊的透空结构,有些复合镜还采用镶嵌工艺、彩绘工艺。

  战国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一)。该镜为方形镜,长、宽均为18.5厘米,重量929克,镜面长、宽均为16.5厘米,厚度仅0.2厘米。镜面和镜背分铸后嵌合为一体,镜面嵌合在边框内,镜背的纹饰主体是透空的几何纹带。纹饰带上有宽度不足1mm的红铜几何形细线条,细线条形成的轮廓内又嵌有绿松石。镜背四角各有一枚错金乳钉,饰有火焰纹(图二),镜背的四周分布12个圆形绿松石乳钉(图三)。此镜纹饰设计和色彩搭配很是考究,足显战国时期青铜装饰技艺的精彩伦。

  图一 战国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图二 错金乳钉图三 圆形绿松石乳钉

  关于嵌合技术,目前无法完全明确其中详情,可能是多种方法共存。何堂坤先生在《中国古代铜镜的技术研究》中说:复合镜的嵌合技术十分高超,先浇铸镜背,之后浇铸镜面,在金属冷凝后,与镜面部分连在一起的镜缘同榫卯一样会产生一个紧箍力,从而加强了镜面、镜背两部分金属的嵌合。高西省老师则认为镜面和镜背应为两次分铸,然后再粘合在一起,或两次铸造后用铆钉等使面与背扣合为一体。但也有复合镜上发现胶漆粘结的方法,镜面镜背二千多年后依旧没有分离,令人惊叹。各种方法各有依据,没有定论。

  复合铜镜中另外一种复合方法是铸焊,是将分铸后的镜面和镜背二次铸造在一起。如战国透空交龙纹镜(图四、图五),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面镜为圆形,镜背直径8厘米,由透空的交错穿行的十五条交龙纹和一周宽0.8厘米的边框组成,钮座和钮区透空,边框三等分处各有一个卧兽,为镜背与镜面的铸焊点。镜面直径10.2厘米,背面有宽1厘米的边框,上饰有二十五个长S形纹样。边框的内缘三等分处各留有一个缺龛,与镜背上的三个卧兽相对应,为镜面、镜背铸焊合成的结合点(图六)。

  图四 战国透空交龙纹镜图五 战国透空交龙纹镜勾线图图六 战国透空交龙纹镜镜面及镜背

  铸造此镜时,先分别铸好镜背和镜面,并在镜面的后背上留出三个缺龛。然后,将镜背和镜面合在一起,在背面结合处的缺龛部位各搭一个卧兽形状的范型腔。浇铸后铜液流入到预留的缺龛中,使得镜背与镜面在三点上得以固合,这一过程为焊铸。

  整个原理就是青铜器铸造中的二次铸造,到战国时期这个工艺已经相对成熟,得以在铜镜上大显身手。

  主要参考资料:

  1.谭德睿,透空镶嵌几何纹方镜——诸多制作工艺待解的古铜镜——《中国古代艺术铸造系列图说》之八十,2013。

  2.何堂坤,《《中国古代铜镜的技术研究》》,2000。

    联系我们
  • 0510-85307043
  • 0510-85307043
  • 172663584@qq.com
  • 无锡市硕放镇薛典路经发六路
  • 214101
  • www.miogolf.com.cn
  • 微信扫一扫
Copyright©1993~2020 无锡市明诺有色金属制造有限公司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