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合金及制备工艺
4.1.4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
热处理目的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是指按某一热处理
规范,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
速度,借此改变铸造铝合金的组织。
通过组织的改变来提高铸造铝合金的
力学性能、增强耐蚀性能、改善加工性
能、获得尺寸稳定性。
热处理方法
退火处理
将铸造铝合金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一般为
30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到室
温,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退火目的:固溶体发生分解,第二相质点
发生聚集,可以消除铝合金铸件的内应力、稳
定铸件尺寸、减少变形,增大铸件的塑性。
固溶处理
将铸造铝合金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接近
共晶温度),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强化元素最
大限度的溶解,再快速冷却到室温,将铸造铝
合金的高温状态保存到室温,这种热处理工艺
称为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的目的:提高铝合金铸件的强
度,改善铝合金的耐蚀性能。
时效处理
将固溶处理后的铸件加热到某一温
度,保温一定时间,出炉空冷到室温,
这种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的目的:使过饱和固溶体
分解,析出弥散的第二强化相,使铝合
金点阵恢复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时效处理分类
自然时效:时效处理在室温下进行;
人工时效:时效处理在高于室温下进
行;人工时效又可分为不完全人工时效、完全
人工时效和过时效;
不完全人工时效:时效温度较低或时效
时间较短,为了获得比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即获得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与韧性,但耐
蚀性能较低。
完全人工时效:时效温度较高或
时效时间较长,为了获得最高的抗拉强
度和硬度,但伸长率较低。
过时效:时效温度更高,为了获
得较高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铝合金的伸
长率有所提高,但仍可保持较高的抗拉
强度和硬度;根据使用要求,过时效又
可分为稳定化处理和软化处理。
冷热循环处理
将铸造铝合金铸件加热到一定温度(130℃
左右),出炉空冷,然后冷却到较低的温度(-
50℃左右),再出炉回升至室温,再加热到一
定温度,随炉冷却到室温或某一温度,这种热
处理工艺称为冷热循环处理;
冷热循环处理的目的:多次加热和冷却可
引起固溶体点阵的膨胀和收缩,使各相的晶格
发生了少许位移,使第二相质点处于更加稳定
的状态,从而提高铸件的稳定性,适应于精密
铸件的制造。
热处理工艺代码及含义
T1 :仅进行人工时效处理;适应于冷
却速度较快的铸件(如挤压铸造的铸件、
金属型铸造的铸件),这时铸件尚具有部
分固溶效果,直接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可以提高铸件的强度、硬度和改善切削
加工性能。
T2 :退火处理。
T4 :固溶处理+ 自然时效处理。
T5 :固溶处理+不完全人工时效处理。
T6 :固溶处理+完全人工时效处理。
T7 :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人工时效
处理温度比T6 的人工时效处理温度高,
提高铝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同时还可
保留较高的强度。
T8 :固溶处理+软化处理;人工时效处
理温度高于稳定化的人工时效处理温
度,提高铝合金铸件的尺寸稳定性,提
高铸造铝合金件的塑性,但铸造铝合金
铸件的强度有所下降。
T9 :冷热循环处理。
F:铸造状态。
热处理设备和控制原则
热处理设备:箱式电阻炉、井式电阻
炉、台车式电阻炉均可。
热处理控制原则
铝合金铸件的固溶处理温度接近合
金的共晶温度,要求固溶处理和时效处
理温度的波动范围很窄,一般为±5℃(II
类),甚至±3℃(I类) 。
控制原则:加热炉需要多点控温,
加热元件与铸件之间设置隔离装置,炉
内安装空气强制循环风扇;定期检验和
检修。
热处理过烧缺陷:铸造铝合金的固
溶处理控制不当,温度超过铸造铝合金
的共晶温度,造成铸造铝合金组织的局
部熔化,严重降低铸造铝合金的力学性
能,如下图所示。
(a) (b)
共晶熔化
ZL101铝合金的正常和过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