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代用铜做的镜子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此藏品为铜镜,此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钮。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其大小造型、曲率半径、制作工艺等方面十分讲究。该工艺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行域外,是游客作为收藏馈赠的上好纪念品。
古铜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还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和投资潜能。投资古铜镜的首要问题就是辨别真伪。如今,随着人们对铜镜收藏热情的日益提高,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仿制的铜镜充斥市场,即使是有经验的行家稍不留心也会上当受骗。就其真品来说也比较复杂,传世与出土的铜镜不同,全国各地铜镜的形制、工艺、皮壳、包浆也各不相同,地域性非常强。所以辨别古铜镜的真伪要在了解古铜镜的基本知识基础上,从铸造技术、形状、纹饰、铭文、铜质、重量、声音、锈色等方面综合考证,这就要求多看书,多实践,多向专家和行家请教,甚至要了解最新的作伪技巧。古铜镜的价格也不能一概而论,年代、尺寸、品相、珍稀程度、市场需求等都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