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南部铁壶的内部防锈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温氧化工艺(日本人称之为“表面酸化皮膜”),也称之为“釜烧”工艺,是日本铁壶最为传统的防锈工艺。另一种多见于量产廉价铁壶,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用日本火钵屋的说法,即为1万日元(约合600人民币)以下铁壶,称之为化学防锈,即:防锈剂工艺。上述两工艺在日本商界均是得到认可的。
1、高温氧化工艺
这一工艺是受到日本明治17年(1884年)盛冈大火的意外启示而来。当时铁器作坊内的铁器虽经大火(当时日本建筑绝大多数为木制结构),不但全然无损,还具有了良好的防锈效果。日本虎山工房对南部铁壶的高温氧化工艺有言简意赅的介绍:为了达到表面防锈的效果,铁壶还要进行高温氧化处理,即:将铸造完成的铁壶放入900摄氏度高温的炭火中烧30-40分钟,然后取出即可。
高温氧化处理前效果(釜焼き前の鉄瓶)
高温氧化处理后效果(釜焼き後の鉄瓶)
经高温氧化处理的铁壶表面颜色会发生显著的变换,具体为:刚刚浇铸的铁壶未经高温氧化前表面呈现银色,此时的铁壶非常容易生锈;经高温氧化处理后,铁壶表面颜色变为青色或者是深灰色。
2、防锈层防锈
在日本的铁壶业界已经认可内部防锈处理可以使用化学涂料,而且火钵屋则进一步说明这种化学涂料即为防锈剂。一些廉价的铁壶(量产)多数使用防锈剂进行内部涂层处理。防锈剂是一种超级高效的合成渗透剂,它能强力渗入铁锈、腐蚀物、油污内,具有渗透除锈、松动润滑、抵制腐蚀、保护金属等性能。它可以在部件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抑制湿气及许多其它化学成份造成的腐蚀,是一种能使液体迅速而均匀地渗透到某种固体内部的表面活性剂。防锈剂无毒无味,安全不起火。此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兑水使用。兑水比例越小,防锈效果越好,当然成本也就越高。
3、防锈时限
无论采用上述哪种防锈工艺,铁壶是生铁所铸,生锈是早晚的事,没有不生锈的铁,只是早和晚而已。
对于高温氧化处理的铁壶,火钵屋网页上有这种为描述:
……もちろんまったく錆びない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いずれこの酸化皮膜も取れてきます。酸化皮膜が取れる頃には鉄瓶の中も落ち着いてきて、少しずつ湯垢(ユアカ)ができてくると言うわけです。……
即:铁壶在使用中是不可能不生锈的,其内部经高温氧化形成的氧化膜是一定会慢慢脱落的。
对于使用防锈剂的铁壶,在百度百科中对防锈剂的有效期有这样的记述:
防锈剂产品的特点是可以兑水使用,与防锈油比较表面没有油感,国外很多用户都非常喜欢。但缺点是防锈时间较防锈油时间能短些,所以防锈剂经常用于工序间防锈或一年以内的封存防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