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一把传统全手工铁壶的诞生过程:
1)设计,第一步从设计开始
2)根据设计图纸按尺寸制作泥模成型工具,日本称为挽型板。
3)在箍桶里填上粗砂石,用挽型板转出轮廓,图中是铁壶上部的模具。做好以后用工具将整体一分为二,便于烧成后拆开;
4)塞入壶嘴部件,用50目过筛的黏土活成稀泥,细化模具
5)细化后的模具,精细的打上花纹,凝神静气才能完成这部工作,一个纹饰繁杂的铁壶往往需要3天时间才能完成;
专用工具
有很多花纹可以选择,当然花纹也可以定制
6)壶嘴部件加工(图3为1和2两个铸件组合成壶嘴的铸件)
7)壶盖铸造
各种各样用来翻模的壶盖钮
壶盖模具和铸造后的壶盖
8)制作模具:中子(中子是壶内部的形状)
9)干燥后(一定要完全干燥,否则铸造中水蒸气会使器物产生空洞和气泡)为了在铸造完成后更容易分离,将模具高温加热,使黏土烧结
10)将壶身上部与中子组合,两个圆点是铸铁的垫片,厚度与所铸造铁壶的厚度一致。垫片的作用是保证合模的时候铁壶底部的厚度,由于材料与熔铸的铸铁材料一致,所以直接融入壶身
仔细调整中子,保证铸造的铁壶整体均匀,日本铸造的铁壶厚度仅仅只有2-3mm,即使体积较大,整体重量也很轻,这点可以用来分别是否是日本南部出产的手工铁壶。
11)合模及剖面
12)熔铁——1500度,将生铁融化
13)浇铸
14)开模——浇铸后30秒,直接开模具,直接将中子敲碎,将壶嘴里的沙模也敲碎,将铁壶清理干净
15)炭烧——将铁壶埋入燃烧的炭火中,温度在800-1000度左右,(碳要将铁壶完全包裹起来,照片是为了拍出铁壶)烧制5个小时,使表面形成氧化膜(个人认为是惰性的四氧化三铁的氧化膜),铁壶内壁的防锈就靠这层氧化膜。
16)烧漆——温度250度左右,用刷子将天然大漆烧灼在铁壶外层
烧着大漆以后铁壶表面会呈现光泽
17)着色——铁壶追求古拙的样式,所以在100-150度,用刷子蘸着茶叶及铁锈熬制的黑水一遍遍刷壶身,去除因烧漆而产生的光泽,一个铁壶就基本完成了。
以上省略了铁壶下半部模具的制作(与铁壶上部制作类似),中子的制作,开模后打磨过程,还有就是提梁的成型和安装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