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砂有哪些缺点?硅砂在铸造生产中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优点:硅砂比较稳定,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纯度高,耐火度高
缺点:硅砂破碎相当困难,颗粒形貌较差,不适于铸一些特殊种类的钢,易形成麻点, 发生化学粘接
注意事项:硅砂不宜用来铸造高锰钢,易发生化学粘接,也不宜铸造镍铬合金铸件,易产生麻点
8粘土为什么加水后才具有粘性?为什么水分过多、过少都不好?
答:极性水分子有规则排列网的连接可称为“表面连接”。在没有吸附阳离子的情况下,这种连接也是可以存在的,连接力的大小主要受含水量多少的影响。桥连接发生于相邻粘土颗粒所吸附阳离子的水膜之间,阳离子及其水化膜的作用就像一座“水桥”,附加在粘土的表面,只有当存在吸附阳离子时才可能产生这种桥连接。
湿强度为表面连接强度和桥连接强度之和,大约在粘土晶层之间进去三层水分子,表面连接形成的粘结力最大,此时吸附的阳离子可能已经形成水化膜。
15.从铸造生产的全过程分析,在铸造工艺流程中型砂应具备哪些性能要求?
答:铸造时型砂的湿度、强度、透气性、发气性、耐火度、退让性和导热性影响铸件质量。、
18.由于金属液的热作用,湿型砂自型腔表面至砂型的一段区域内的温度、湿度、强度发生了变化,试分析变化规律。
答:干燥区:金属液-铸型的界面到温度为100度的地方。该区的温度高于100度,水分全都被蒸发,因而水分含量很少,强度高
水分饱和凝聚区:铸型中温度为100度的区域。这个区域水分含量高达10%-15%,为正常水分的2-3倍,强度一般为正常区强度的1/3-1/10
水分不饱和凝聚区:铸型中从温度为100度至室温的区域。这个区域的水分含量比正常区的稍高,但其分布是不均匀的
正常区:它是铸型温度为室温至砂箱壁的区域。该区未受液态金属热作用的影响,其温度、水分、强度和透气性都保持正常的状态。
19.分析总结产生夹砂缺陷的过程和原因
答:1.砂型表面层因热膨胀产生的应力超出了水分饱和凝聚区的强度。浇注时,砂型表面层和内层之间因温度不同、膨胀量不同而产生的热应力。
2.砂型在浇注时受热发生膨胀,如果热膨胀值超过了热应变,砂型表面将破裂,引起夹砂。
3.干燥层的热应力超出水分凝聚区的强度,热膨胀大于水分凝聚区的热应变,产生夹砂。
2.简述钠水玻璃砂的硬化方法
答:硬化方法分为水玻璃CO2硬化砂、烘干硬化水玻璃砂、水玻璃自硬砂和水玻璃流态自硬砂。
6简述壳型砂用的树脂、硬化剂及制芯工艺过程
答:壳型砂树脂由原砂、酚醛树脂粘接剂、固化剂和附加物等组成。
当前普遍使用的硬化剂为六亚甲基四胺
制芯工艺过程通常有两种,即是翻斗法和吹砂法。制造壳型一般采用翻斗法,砂粒借重力落到已预热的模板上;制造壳芯则较多采用吹砂法将砂料送入芯盒。
7简述热芯盒砂用的树脂、硬化剂及制芯工艺过程
答:热芯盒砂树脂有呋喃树脂和酚醛树脂
硬化剂一般采用在室温下呈中性或弱酸性的盐,而在加热时激活成强酸,生产中常用的有氯化铵、硝酸铵、磷酸铵水溶液。
热芯盒砂是液态热固性树脂和硬化剂配成的芯砂,填入到具有一定温度的金属芯盒内,芯砂受热后,砂粒表面的粘接剂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缩聚反应
8简述气硬法制芯用的树脂、硬化剂及制芯工艺过程
答:树脂有酚脲烷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
硬化剂有叔胺、三乙胺、二甲基乙胺、三甲胺等。
制芯方法是将树脂砂填充于芯盒,在室温下吹入气体硬化而制成砂芯的方法
PPT上题目
1.湿型中出现水分迁移现象时的传热、传质特征?
答:(1)热通过两种方式传递:1温度梯度,2靠蒸汽传递
(2)干砂区的外侧为蒸发界面及水分凝聚区,没有温度梯度。
(3)铸件的表面温度与干砂区的厚度及其蓄热系数有关
2.为什么湿型铸造不宜生产大型厚壁铸件?
答:湿型是采用以膨润土作粘结剂的型砂制成的,因为砂型未经烘干、硬化,所以它只具有一定的湿态强度,且在浇注时,砂型表面易出现水分的汽化和迁移,使铸件产生气孔、夹砂以及砂眼、胀砂、粘砂等缺陷,特别是厚大型铸件尤为严重,因此湿型铸造不宜用于生产厚大型铸件。
3.用湿型铸造生产铸钢件的突出质量是粘砂和气孔,怎么办?
答:铸钢件湿型砂的含水量应严格控制,一般为4%-5%,透气性应大于100,背砂的透气性应在200以上,湿压强度应大于55KPa,铸型表面硬度应在80-90,手工造型时型砂的紧实率控制在50%-55%。
4.对铸造用砂有哪些基本要求?铸造用砂的耐火度及最低共熔点有何区别?
答:在选择时主要考虑原砂的纯度、含泥量、颗粒组成、烧结点等
熔点是纯金属的结晶相与其液相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耐火度是用被测材料制成三角锥试样,与已知耐火度的标准试样在同一环境中加热对比二测得的。
5.简述砂粒的角形系数表示的意义。
答:角度系数表示该砂粒形状偏离圆球形的程度。
6.简述石英砂的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