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潮模砂模具,用于将潮模砂成型为砂型,包括:上模,具有上分型面、与上横浇道连接的直浇道上冒口及上模型芯,上模于上分型面上形成有用于成型砂型的主段横浇道的上横浇道;下模具有下分型面及在下分型面上形成的下冒口窝、下模型芯以及分别对应上横浇道的两端的两下横浇道,每一下横浇道与上横浇道对应的外侧壁凸伸有一用于成型砂型的分段横浇道的下横搭接浇道,当上模和下模对位时,在投影方向上,两下横搭接浇道的投影分别与上横浇道两端的投影相交,使得砂型的上模和下模在合模时,主段横浇道与分段横浇道搭接形成砂型的横浇道,可避免砂和渣进入砂型的型腔,达到减少铸件砂眼和渣孔缺陷的目的。达到减少铸件砂眼和渣孔缺陷的目的。达到减少铸件砂眼和渣孔缺陷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潮模砂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铸造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潮模砂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制作铸件的砂型的潮模砂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用于成型砂型的上模,上模的上分型面上形成有上模型芯和直浇道,下模用于成型砂型的下模,下模的下分型面上形成有下模型芯,当制作砂型时,先将潮模砂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分别放置于一砂箱中,接着向两砂箱中填充满潮模砂,然后通过潮模砂造型机将潮膜砂压实,压实后再将潮膜砂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取出,此时,潮模砂成型为砂型的上模和下模,当将砂型的上模和下模合模时两者形成多个砂型的型腔,且在砂型上模中形成直浇道及在砂型下模的下分型面上形成有与直浇道和型腔连通的横浇道,接着将高温的金属液体从砂型上模的直浇道的浇口浇入,此时,金属液体自直浇道经横浇道流入砂型型腔中并将砂型的型腔填满,填满之后冷却成型为铸件,然而,采用此砂型铸造出来的铸件内部常出现沙眼、渣孔缺陷,导致铸件的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减少铸件沙眼和气孔缺陷的潮模砂模具。[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潮模砂模具,用于将潮模砂成型为砂型,包括:[0006]上模,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上模,其具有上分型面,所述上模于所述上分型面上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主段横浇道的上横浇道、与所述上横浇道连接的直浇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上横浇道的两端外的上冒口,每一所述上冒口的外侧壁连接有上模型芯;[0007]下模,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下模,其具有下分型面,所述下模在所述下分型面上对应所述上冒口、所述上模型芯和所述上横浇道的两端分别形成下冒口窝、下模型芯及两下横浇道,每一所述下横浇道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下冒口窝及所述下模型芯连接且与所述上横浇道对应的外侧壁凸伸有一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分段横浇道的下横搭接浇道,当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对位时,在投影方向上,两所述下横搭接浇道的投影分别与所述上横浇道两端的投影相交。[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浇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搭接端和第二搭接端,两所述下横搭接浇道分别为第一下横搭接浇道和第二下横搭接浇道,朝垂直于所述下分型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下横搭接浇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搭接端两者投影相交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下横搭接浇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搭接端两者投影相交的面积为S2,所述直浇道的横截面积为S3,其中,S1+S2<S3。[0009]进一步地,S3为:3500mm2~5000mm2,S1+S2=(0.65~0.95)S3。[0010]进一步地,所述直浇道连接于所述上横浇道的中部且两者垂直,所述直浇道的横截面积为S3,所述上横浇道靠近所述直浇道的相对两侧的部位分别为第一上浇道部和第二上浇道部,所述第一上浇道部和所述第二上浇道部的横截面积之和为S4,其中,S3为:3500mm2~5000mm2,S4=(1~1.5)S3。[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在所述上分型面上形成有沿所述上横浇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排气片,每一所述上冒口沿所述上横浇道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两排所述上模型芯,每一同排所述上模型芯远离所述上冒口的一侧连接有一所述排气片。[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在所述上分型面上形成有排气棒,每一所述排气片连接有一所述排气棒,且所述排气棒位于所述排气片的两端之间。[0013]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片的两端分别沿所述上横浇道的宽度方向延伸至同排所述上模型芯中的位于排头和排尾的两所述上模型芯外,所述上模在所述上分型面上形成有与所述排气片连接且位于所述排气片中部的排气棒。[001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上模型芯呈多排多列设置,所述上横浇道与所述下横浇道垂直,且所述上横浇道沿其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布设有多个呈多排多列设置的所述上模型芯,所述下横浇道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多个所述上模型芯设有多个所述下模型芯。[0015]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型芯的顶面凸伸有冷铁型芯,所述冷铁型芯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冷铁槽,所述下模型芯靠近所述冷铁型芯的一侧壁凸伸有位于所述冷铁型芯下方的侧冷铁型芯,所述侧冷铁型芯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侧冷铁槽。[0016]本技术潮模砂模具的上模通过在所述上分型面上形成有用于成型砂型的主段横浇道的上横浇道,且下横浇道与上横浇道对应的外侧壁凸伸有一用于成型砂型的分段横浇道的下横搭接浇道,当上模和所述下模对位时,在投影方向上,两下横搭接浇道的投影分别与所述上横浇道两端的投影相交,从而使得砂型的上模和下模在合模时,主段横浇道与分段横浇道搭接形成砂型的横浇道,即主段横浇道搭接在分段横浇道的上方使两者接通形成砂型的横浇道,通过设置此横浇道,使得主段横浇道内的砂和渣有足够时间上浮至主段横浇道的顶面,从而避免砂和渣进入砂型的型腔,达到减少铸件砂眼和渣孔缺陷的目的。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技术潮模砂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18]图2为图1的上模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0019]图3为图1上模和下模对位时的前视图;[0020]图4为本技术的砂型立体分解示意图;[0021]图5为图4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0023]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潮模砂模具,用于将潮模砂成型为铸件的砂型3,砂型3用于成型铸件的外表面形状以及铸件内部的部分结构的形状,其中,铸件为集装箱的角件(未图示),潮模砂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砂型3的上模31和下模32合模后形成多个用于成型铸件的型腔35(如图3所示),型腔35用于填充成型铸件的金属液体,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液体为钢水。[0024]如图1、图4所示,上模1用于成型砂型3的上模31,其具有上分型面11,上模于上分型面11上形成有用于成型砂型3的主段横浇道33的上横浇道12、、与上横浇道12连接的直浇道17以及分别位于上横浇道12的两端外的上冒口13,直浇道17用于成型砂型3的直浇道(未标号),上冒口13用于成型砂型冒口,砂型冒口用于容纳金属液体以对型腔35进行金属液体补充,实现对铸件进行补缩。每一上冒口13的外侧壁连接有上模型芯14,具体地,每一上冒口13沿上横浇道12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有两排上模型芯14,即一上冒口13可给多个型腔35补充金属液体,此多个上冒口13和多个上模型芯14的排布,实现对多个铸件进行补缩的同时,还可节约空间。上模在上分型面11上形成有沿上横浇道1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排气片15(如图1、图2所示),排气片15用于成型砂型3的排气槽(未标号),排气槽用于排出型腔35内的气体,为了达到良好的排气效果,每一同排上模型芯14远离上冒口13的一侧连接有一排气片15,排气片15的两端分别沿上横浇道12的宽度方向延伸至同排上模型芯14中的位于排头和排尾的两上模型芯14外,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潮模砂模具,用于将潮模砂成型为砂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上模,其具有上分型面,所述上模于所述上分型面上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主段横浇道的上横浇道、与所述上横浇道连接的直浇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上横浇道的两端外的上冒口,每一所述上冒口的外侧壁连接有上模型芯;下模,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下模,其具有下分型面,所述下模在所述下分型面上对应所述上冒口、所述上模型芯和所述上横浇道的两端分别形成下冒口窝、下模型芯及两下横浇道,每一所述下横浇道和与其对应的所述下冒口窝及所述下模型芯连接且与所述上横浇道对应的外侧壁凸伸有一用于成型所述砂型的分段横浇道的下横搭接浇道,当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对位时,在投影方向上,两所述下横搭接浇道的投影分别与所述上横浇道两端的投影相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模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浇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搭接端和第二搭接端,两所述下横搭接浇道分别为第一下横搭接浇道和第二下横搭接浇道,朝垂直于所述下分型面的方向看,所述第一下横搭接浇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搭接端两者投影相交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下横搭接浇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搭接端两者投影相交的面积为S2,所述直浇道的横截面积为S3,其中,S1+S2<S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潮模砂模具,其特征在于,S3为:3500mm2~5000mm 2
,S1+S2=(0.65~0.95)S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潮模砂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浇道连接于所述上横浇道的中部且两者垂直,所述直浇道的横截面积为S3,所述上横浇道靠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梁伟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