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农民起义运动,但规模影响最深的一次应该是由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考古载,太平军在1853年攻克南京(改称天京)之后,为了巩固政权,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即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试制多时,终于在次年六月铸造成功,不久在苏州、杭州、绍兴、嘉兴、徽州、衡阳等地,也开始铸造并发行。
所谓母钱,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根据母钱作为样板的用途,母钱可分为三种,即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钱样是根据钱币的设计,用锡、或红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钱币实物样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审定。从严格意义上讲,钱样还不能算作钱币,因为它只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不能流通。钱样是给皇帝审定用,一类钱币的钱样理论上应该只有一枚,所以数量极为稀少,一般在交易市场上几乎不能见到。雕母是按照朝廷规定的那种规范性的钱的形式,把它雕刻出来,面、背要求很严格。而且请当时最有名的书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来写钱文,把它刻成钱模子。雕母做出来以后,经过审定批准以后,就开始翻铸了。翻铸还不能大量地翻铸,翻多了,就变形了,所以翻出来的钱也是有一定限量的。第一次翻出来的钱叫铸母。铸母钱,一般讲的母钱就是铸母,如果是讲雕母,就是有特殊意义的,是手雕的,这和一般的铸母差别很大。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录有太平天国酬天义李明成致英国翻译官福礼赐的书翰中提到“敞国圣钱,今已办上大母钱壹元,敬呈麾下取玩,以表友情。”可证它是一件纪念品,用以赐赠或赏功。太平天国背圣宝大母钱面文中的的“太平”二字,最早见于《原道醒世训》:“天下一家,共享太平。”面文中的“天”字,是至高无上的意思,故称天朝,洪秀全自称天王,首都称天京等。面文中“国”字,都从“口”从“王”,因为洪秀全认为唯有上帝能称帝,世界的人物也只称王。太平天国几乎在各方面都加称一个“圣”字,取意于赞美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纲领,军队称“圣兵”,国库称“圣库”,钱币称为“圣宝”。
此枚母钱铜质细腻,铸工精湛,无任何砂眼,穿口拨模斜度明显,地张平整干净利落,可谓大开门标准器。从此母钱自身精整程度和工艺看,和清官方的小平行用母钱没有什么区别,同样为雕母直翻,同时也印证了这个时期太平天国在苏州铸造钱币的条件和工匠都比较成熟,可以肯定这个时期太平天国会有硬质(铜)雕母。存世量极少、升值空间巨大,收藏前景无限。此藏品市面难得一见,现出手,有需要跟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