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
●l
齿轮油泵零件的右端盖的加工工艺分析 张志茹 (辽宁省葫芦岛市锦西工业学校 1 2 5 0 0 1 )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知识为主,强调了学科知识而忽略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现在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用技能。本文通过利用泵盖的加工来加深对数控编程加工零件,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更熟练掌握数控编程,并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代码的形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用控制介质上的信息来控制机床,实现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 [关键词】力Ⅱ工工艺;铣削加工、齿轮油泵右端盖、装夹方案中图分类号: V 2 6 1 . 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9 1 4 X ( 2 0 1 4 ) 1 1— 0 0 4 1— 0 l
一
,
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l零件上下表面采用车刀加工,选择适当的切人切出长度,以提高加工精度,并减小相邻两次进给之间的接刀痕迹。 2切槽刀选取与槽同宽的刀具,刀具宽度为3 am。 r
齿轮油泵是依靠一对齿轮的传动把油升压的一种机械,泵体 1内有一对齿
轮,轴齿轮4是主动轮,轴齿轮8是被动轮。动力从主动轮输入,从而带动被动轮起旋转,转动时齿轮啮合区的左方形成局部真空,压力降低将油吸人泵中,齿 一
3孔加工各工步的刀具直径根据加工余量和孔径确定。 ( 5 )切削用量选择该零件切削性能较好,车削平面及外圆时留o . 5 mm精车余量;孔加工精镗余量留0 . 2 am; r铰余量留0 . 1 mm。 选择主轴转速与进给速度时,先查看切削用量手册,确定切削速度与每齿进给量,然后计算进给速度与主轴转速 (公式V=l I d n/ l O 0 0,计算过程从略 ) ( 6 )工艺路线的安排中应注意三个问题 ( 1 )工件的时效处理对于盖类零件,在铸造时,因其部件各部位厚度不均匀,铸造内应力较大, 为消除内应力消除变形、则必须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对于本泵盖,因其精度要求 一
轮继续转动,吸入的油沿着泵体内壁被输送到啮合处的右方,压力升高,从而把高压油输往需要润滑的部位。 =.齿轮油泵右
端盖的材料和毛坯齿轮油泵右端盖采用灰铸铁HT 2 0 o,它具有容易变形,吸振性好,耐磨性及切削性好等特点。结构特点为:结构形状稍微复杂,内部呈空腔,箱壁较厚且不均匀,其上有许多精度要求很高的轴承孔和装配用的基准平面。此外,还有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紧固孔和次要平面。因此,齿轮油泵右端盖要加工部位较多,加工难度也较大。 齿轮油泵右端盖是齿轮油泵的基础零件之一,用手将一些轴套和齿轮等零
件组装在一起,使其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并按照一定的传动关系协调的运动。 组装后的齿轮油泵,用端盖的基准平面安装在机器上。因此,齿轮右端盖的加工 质量对箱体部件装配后的精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当生产批量不大时齿轮油泵右端盖毛坯采用木模手工造型,制作简单但毛坯精度较低,余量也较大,大批、大量生产时则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毛坯精度高,余量可适当减少。在单件生产时,有时采用焊接件作毛坯,以缩减短生产周 期。
般,则可利用粗、精加工工序间的自然停放和运输时间,得到自然时效的效对于特别精密的泵盖,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间还应安排一次人工时效,
果。但自然时效的时间越长越好,否则会影像泵盖精度的稳定性。 以消除铸造内应力,提高精度稳定性。 ( 2 ) J J ̄ l工工艺的顺序应先面后孔作为泵盖上的主要两类加工表面——平面和孔,从定位稳定可靠角度分析,平面比孔要优越得多,同时还可以是孔的加工余量均匀。从加工难度上分析,平面比孔好加工。从有利加工进行分析,平面加工后,在加工分布在平面上的孔,由于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和夹砂等缺陷已被切除,大大有利于孔加工的 进行。
三.右靖盖的工艺分析
泵盖类零件,材料为HT 2 0 0,毛胚尺寸长x宽x高为 8 3 mm x 5 6 mm x 3 2 mm, 小批量生产。
( 1 )零件图工艺分析铸件技术要求: 1 .产品材料: H T 2 0 0 2 .产品数量:小批量生产3 .未标注粗糙 度均为1 2 . 5
( 3 )加工阶段粗、精分开泵盖为铸铁件,加工余量留的较多,在粗加工中切削余量较大,夹紧力、切削力较大,且削热较多,因此对加工
精度影响也较大。再加上粗加工是切削毛胚的两个孔的表表面金属,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也会引起工件变形。为此,粗、精加工分为两个加工阶段,有利于把粗加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工件变形充分暴露出来,在精加工阶段的以消除。
该零件主要由平面,外轮廓以及孔系组成,其中 1 6
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为 1 . 6 L I m,而2 X 5 H7 1 ̄表面粗糙度要求更高为 0 . 8 um,该零件材料为铸铁,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根据上述分析 2 X巾1 6 o ( 2 )选择加工方案
mm的孔、 2×审5 H7 mm的孔和6 X 7/沉孔
6深6 mm孔的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 上、下表面的粗糙度要求为R 3 . 2 m,可选择粗车一精车方案。孔加工方案的选择:孔加工前,为便于钻头引证,先用中心钻加工中 t l qL,然后再钻孔。 内孔表面工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孔本身的尺寸精度和粗糙度。对于精度较高、粗糙度R 值较小的表面,一般不能加工到规定的尺寸,而要划分加工阶段逐步进行加工。该零件孔系加工方案选择如下: 0 1 6 0+ 0 . 0 1 8孔表面粗糙度为 R 1 . 6 m,选择“钻一粗镗一半精镗一精镗”方案。 2×o 5 H7的两个孔的表
另外,清洗一步也十分重要。清洗工作对保证机器装配质量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那些精密配合件、密封件更为重要。清洗的目的是 除去零件表面上的油污及杂质。常用的清洗液有煤油、汽油、碱液及化学清洗液等。清洗时可采用擦洗、浸洗、喷洗超声波清洗等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对齿轮油泵泵体的右端盖的基本参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这次设计的工艺分析,对加工中心齿轮泵盖的加工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搞清楚了整个加工的内容及工序,不仅是因为通过设计学到了很多原本不懂的东西,更是因为在设计中,针对遇到的问题,老师又教会我许多不同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经历将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剂。
面粗糙度为R a 0 . 8 I I 1,选择“钻一粗铰一精铰”方案。 ̄ J 2 0 0+ 0 . 0 2 1孔表面粗糙度为R 3
. 2“m,选择“钻一粗车一精车”方案。 6 X c, ̄ 7/沉孔“ 9深6 mm ̄ L, 表面粗糙度为R 6 . 3/ . t 1 1 1,选择“钻一半精镗一锪 L”方案。 ( 3 )确定装夹方案 该零件毛胚的外形比较规则,因此在加工上下边面和 M2 7 x 1 . 5的外螺纹面及退刀槽时,在车床上用四爪卡盘夹紧;在加工孔系时采用“一定位销,一防转挡销和两可转动压板自制夹具”来定位夹紧,既以下低面、 ̄ 2 0 0+ 0 . 0 2 1 i n i n 的孔和外轮廓定位。 ( 4 )确定加工顺序及走刀路线
参考文献[ 1】罗学科 .谢富春 .徐宏海编著.数控洗削加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0 7. 1 0.
[ 2]蔡建国主编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机切教研室出版, 1 98 0. 2.
[ 3]齐国光 .陈良浩编著 .机械制造工艺学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 1 9 8 8. 6.
科技博览 i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