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金属工艺到隋唐时期到达了一个巅峰。
先从常见的铜铁器说起。
南北朝年间发明并流行的灌钢法让古人的钢铁质量再上一台阶,进而造就了“明光铠”与“唐陌刀”等等在中国冷兵器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备。
但实际上,唐代的采矿业横跨金、银、铜、铁、锡、铅、矶、水银、朱砂等多种,铸造业其实以铸币为最。仅唐玄宗当时,朝廷就有铸钱炉99处,每年铸钱三十二万七千缗。
武备之外,铅、矶、水银、朱砂等矿物造就的辉煌炼丹业(甚至唐太宗李世民便是死于服用金丹)。十二生肖俑
因为隋唐一改南北朝多年的混乱,国内一统,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真真做到了万国来朝,让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来自西域、大食乃至希腊等地的商人来往中西,让金属工艺的制作水平飞速提升。
这里有个典故,比如武则天时期赫赫有名的“天枢”。摘录《新唐书》如下:蕃夷诸酋及耆老请作天枢,纪太后功德,以黜唐兴周,制可。使纳言姚璹护作。乃大裒铜铁合冶之,署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置端门外。其制若柱,度高一百五尺,八面,面别五尺,冶铁象 山为之趾,负以铜龙,石镵怪兽环之。柱颠为云盖,出大珠,高丈,围三之。作四 蛟,度丈二尺,以承珠。其趾山周百七十尺,度二丈。无虑用铜铁二百万斤。乃悉 镂群臣、蕃酋名氏其上。
按照史书记载,由东夷人毛婆罗(毛むくじゃら)设计图纸,高丽人泉献诚(샘헌성)运铜,高足酉(고족유)雕刻。次年四月建成,总高147尺(45.87米),这在古代简直难以想象。
史书记载,唐朝宫廷设有金银作坊院,所产物品称为“官作”,为工艺之大成。仅1957年出土的隋代李静训墓中,就有金丝项链和头饰,精巧华丽,金丝工艺已然成熟,唐代铜镜更是藏家所甄选,各种金属制品展输出隋唐时期已经拥有铸造、 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等等复杂工艺。
总而言之,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在实用方面,钢铁技术大有所进,大型铸件比比皆是,其他金属的锻造使用工艺成为日常;在艺术方面,金银器等贵重金属的工艺出现金丝等高端技艺,铁器走入宗教艺术品范畴,用来制作佛像、经幢等,并开始使用铁器生肖俑、动物俑。
金银器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陀螺仪原理)制作类型: 官作 行作
方法:销金 拍金 镀金 织金 披金 镂金 冶银方法吹灰法 上等炉灰制成灰窠,含银的铅砣置于窠中,加热使之融化,铅入灰,纯银留在灰窠中
捶打法 切削 抛光 焊接 造型多样 碗 六曲六棱 八曲八棱杯多高足 环耳 盘 圆形 花瓣形 桃形
铜镜葡萄铜镜兴盛许多生活用品 铜器改瓷器 铜器生产衰弱 集中铜镜铜镜 献礼和馈赠的社会风尚照面 赏赐百官 互相赠送
形式传统圆形 菱花形 葵花行晚唐亚字形
装饰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人物故事 神话故事表号纹
图案组织对称散点单独旋转满花
加工金银平脱
工艺发展经济高度发展自信开放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工艺美术生产的传统发展
重要转折艺术风格脱离了商 周和汉魏六朝以来 古朴 而具有近代装饰风貌
题材内容原始社会 几何纹为主商周至六朝动物纹 包括想象唐代 植物纹 直到近代植物纹
装饰纹样内容的演变 决定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反映经济水平
动物不仅在生活中重要地位 装饰纹样上也是只有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生活得到满足,才能将整个自然界,特别是花草,当作审美对象
工艺美术特点人的意识解放。唐代高度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繁荣 最强国人们自信开放 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装饰的生活情趣化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博大清新,华丽丰满“满” 融合中卫富有情趣化 “情”唐统一广大疆域 团结各族 沟通中外文化交流 形成一个繁荣盛世的发展 熔铸南北 渗用古今 创造了灿烂的盛唐工艺文化
唐代金属工艺主要体现在铜镜和金银器上。
唐代铜镜以其争芳斗艳的题材、纹饰和造型的明快著称于世,是唐代工艺美术中突出的一种类型。宝相花纹菱花铜镜
造型上,除了圆形之外,荷瓣、葵花、菱形等新创的花式镜很流行,而且带手柄的手执镜也出现,规格上直径大的尺余,小的仅寸余。唐 四神镜 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 龙凤镜 台北故宫博物院
瑞兽纹镜 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神、瑞兽、海兽葡萄、双鸾衔绶以及花卉是唐镜纹饰的基本主题。海兽葡萄纹镜 盛唐
海兽葡萄纹是一种具有异国情调的新纹样,为唐代的时代特色。双鸾衔绶纹镜
双鸾衔绶纹是两只对称的鸾鸟作舞蹈状,嘴里衔有飘动的绶带,绶与“寿”同音,有祝寿吉祥的意思。
唐镜的另一个特点是镜背装饰多采用五言或七言诗,使金属工艺和文学相结合。
唐代金银器的制造业很发达。
金银器的造型多种多样,碗多做六曲、六棱、八曲、八棱。
其他代表作品有银熏炉、舞马衔杯银壶等。
1.银熏炉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设计十分精巧,外部是一个镂空葡萄花纹组成的球形,可以从中部打开,里面有两个同心圆机环,内环上用轴承装一个焚香杯,无论球体怎样转动,香杯都能保持平衡。
2.舞马衔杯银壶
唐代金属工艺的杰出作品,壶高18.5厘米,造型仿造北方草原民族使用的皮囊壶,扁圆体,壶口上有鎏金覆莲形盖,弓形提梁也鎏金,壶的两面分别锤出舞马衔杯纹,这种纹样体现了唐玄宗生日“千秋节”马舞表演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