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开始于马家窑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在中国仰韶文化早期和马家窑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
中国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青铜器,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上青铜器价格不高,整体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但即便如此,青铜收藏在收藏领域,也一直被认为是资深藏家才能够玩得起的,是一种高逼格的藏品。
那么,什么样的青铜器值得收藏呢?青铜器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美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想要知道青铜器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就要从器形、纹饰、铭文三个角度去探究。
从器形上看,青铜礼器是最有收藏价值的,尤其是带有铭文的青铜礼器,更是青铜器收藏爱好者重点追寻的。青铜礼器是立国传家的宝器,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
从纹饰上看,不同的纹饰所代表的的社会意义不同,故而青铜器的收藏价值也要依据这些纹饰。青铜器上的纹饰主要来自那些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就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的渊源关系。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铭文也是影响青铜器收藏价值的一大重要因素。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是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也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也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参考之一。
收藏青铜器是一门学问,既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收藏青铜器不在于器物的大小,而在于器物上有没有铭文。
就啰嗦这么多,我们来看看都有那些精品的青铜器
三羊铜罍(lei 二声)
商中期通高27厘米,口径20厘米
1977年平谷刘家河出土。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颈部饰以两道平行凸弦纹,肩部饰一周目雷纹,其上圆雕等距离三个大卷角羊首,腹部饰以扉棱为鼻的饕餮纹,圈足饰一周对角云雷纹,其上有三个方形小镂孔。此罍带有商代中期的显著特征。其整体造型,纹饰与河南郑州白家庄M3出土的罍较相似。此器造型凝重,纹饰细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铸法铸造,显示了商代北京地区青铜铸造工艺的高度水平。
见簋(gui 三声)
西周早期通高16厘米,口径19.8厘米
侈口,颈微束,鼓腹,两侧各置一半环形兽首耳,耳下有小钩珥,圈足有阶。口沿下两兽首耳间各置对称突起的兽耳,其两侧分别以兽首、两耳为轴的鼻、额组成四组兽面纹,圈足饰一周兽面纹。腹内底铸有铭文“见作宝尊”,4字。
星点蟠虺(hui三声)纹壶
战国通高28.5厘米,口径10厘米, 底径13.5厘米
直口微侈,细颈,鼓腹,平底圈足,颈部有四个等距铺首衔环,颈下肩上两侧有对称的小铺首衔环,环上饰科角涡纹,颈部光素,腹饰六圈瓦纹,瓦纹之间填以星点蟠虺纹,近底部亦有四个小铺首衔环,与颈之衔环上下对应。此器造型、花纹是典型的战国特征。
陵阳壶
战国通高34.8厘米,口径11.6厘米
有盖,盖顶有莲瓣状捉手,口微侈,束颈,肩部两侧各置一铺首衔环,鼓腹,矮圈足。莲瓣状捉手中央饰以涡纹,口沿下以红铜镶嵌锯齿纹,由肩至下腹等距离镶嵌三周红铜。口沿部刻有铭文“陵阳”2字。此壶形制多见于战国中晚期。
人形足双耳洗
汉通高14.5厘米,口径2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此洗为深盆形,敞口,唇微卷,下腹收敛,腹两端各饰一兽首衔环,平底,腹下有三人形象。三人均圆目,大口,作直立状,双手叉腰,赤上身,仅下部着短裙,以头肩承负洗腹。腹部饰一组凸弦纹。洗为日常盥洗用具。此洗与河北文物研究所藏怀来狼牙山出土的战国晚期人形足敦形制、花纹均一致。
堇鼎
西周早期通高62厘米,口径47厘米1974年房山琉璃河M253出土
口稍内敛,口沿外折,方唇,直耳,鼓腹,三蹄足。器内底有三个圆形浅洞,分别与三足相对。两耳外侧各饰一组相对的夔龙纹,口沿下饰一周以扉棱为鼻的六组兽面纹,三足跟部各饰一组兽面纹,其下有三道凸弦纹。鼎腹内壁铸有铭文“汪候令堇饴太保于宗周,庚申,太保赏堇贝,用作太子癸宝尊枘[]”4行26字。记载了堇饴奉匽候之命去宗周向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之事。此鼎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度水平。